當(dāng)陪一個人喝茶時候,看窗外飄飄的雨絲,看杯中淡淡的茶水,談淡淡的人生,更是茶中聚風(fēng)雨,隱于云水間。清泉流韻,超塵拔俗;紅袖添香,寧靜溫婉。真真也,自 由天地,明月山澗,快活神仙……
自古高僧多愛茶、嗜茶,并以茶為修身靜慮之侶。為了滿足僧眾的日常飲用和待客之需,寺廟多有自己的茶園,同時,在古代也只有寺廟最有條件研究并發(fā)展制茶技術(shù)和茶文化。我國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說法。唐代《國史補(bǔ)》記載,福州“方山露芽”,劍南“蒙頂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產(chǎn)于寺廟。僧人對茶的需要從客觀上推動了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為茶道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chǔ),佛教對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功不可沒。
品茶的女人,其實追求的是一種格調(diào)。凝視精巧的茶葉在水中翻騰、綻放,品味茶水從苦澀逐漸轉(zhuǎn)向清香甜美,如同觀看自己在人生舞臺上的表演,感受生活如茶香般沉穩(wěn)雋永。品茶的女人,一如簡單寫意的中國水墨畫,似乎就那般平淡,卻又偏生靈動纖巧,風(fēng)姿綽約,品茶的同時,梳理著細(xì)膩的情感,確是一道別樣的風(fēng)景。
品茶求“真”。道家講究“抱樸含真”,“返璞歸真”。莊子有言:“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莊子·漁文》)。品茶品的不僅是茶本身的,形式上的真,更是茶道上的,精神上的真。品茶,要品出修身養(yǎng)性,品出真誠求實,品出心與自然同道,茶貴為真,人貴于誠,天人共真,循規(guī)大道。品茶的求真,就要達(dá)到像陶潛的《飲酒》詩描述的境界:“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p>
讓生活淡一縷浮華,讓世界留一半清新,讓心境,明如水,淡如茶,靜如禪。在喧囂里,安定一顆紛雜的心,盈盈浮世,彈去塵埃,淡然生活。事實上,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沒什么大不了,不至死,那就能去生活。一輩子,免不了,會磕磕碰碰,會跌跌撞撞,要的是要有一顆積極明媚的心,和一份豁達(dá),柳暗花明,清香自來。
陸羽認(rèn)為青瓷是最 好的茶器。煮茶的時候,最 好使用山泉水,水只能沸騰三次。第 一次沸騰時要加鹽,對,你沒有聽錯,唐朝煮茶和做菜似的,需要加鹽。之后,等水第 二次沸騰時加掰碎的茶葉,到第三次沸騰時再加一勺冷水,這樣煮出來的茶才是最 好的。《茶經(jīng)》問世后,陸羽一下子名聲顯赫,不僅吸引了大量文人雅士追隨,還成了唐朝皇帝的座上賓。
世界很大,我們需要多出去走一走。走得多看得多經(jīng)歷得多,就能對生活更多一些了解與把握。茶園中一片盎然,茶樓中一派悠然,有那茶農(nóng)額頭的汗珠滾落,有那采茶姑娘婉轉(zhuǎn)的歌兒在天地間回蕩,這些全都是茶的內(nèi)容,鮮活生動,有苦有甜,有累有閑,共通的一點是快樂。開心飲茶,飲多種多樣的茶。開心生活,品味不同的酸甜苦辣。這就是一個茶人真正生活的意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