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
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
您對日本之貢獻,
恩重如山萬古流芳,
吾輩永志不忘。
位于洛陽龍門石窟附近的白園,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墓園,以上文字,出自白園中的一塊紀念碑刻,那是1988年日本人在這里立下的。
說也奇怪,白園中的紀念碑刻,日本人立的比中國人立的還要多,日本人對白居易的感情竟然如此專注而狂熱?因何而起?
白居易,字樂天,中晚唐著名詩人,日本人習慣于稱呼他為白樂天,到現(xiàn)在日本還有一家樂天公司,韓國樂天創(chuàng)始人從小也是生活在日本。
在日本流傳的白居易作品集《白氏文集》收錄白居易詩4000首,比在中國流傳的近3000首還要多上一千多首。在日本平安時代,你一說文集這兩個字,那就等于說《白氏文集》,別無分店。
自白居易的詩登陸平安時代的日本后,從天皇本人,在日本全國掀起的白樂天的閱讀狂潮經(jīng)久不散,直接催生了被稱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國民文學”的《源氏物語》,開辟了“物哀”的國民性格。
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這二位比白樂天的名氣又大,生活年代更早,為什么他們的詩沒在日本形成這樣的影響力?
答案有如下幾個:
名氣不是指現(xiàn)在的名氣,而是指白居易生活的那個年代的名氣,當時,白居易擁有比他倆更多的名氣。李白杜甫的詩之所以能有后世的盛名,也離不開白居易、元稹等人的大力推薦。白居易的名氣,從他過世后,唐宣宗的緬懷詩中就可略見一二:“綴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笨吹皆娭械摹霸娤伞弊盅哿藳]有?這說明當年的李白腦袋上還是不存在這頂桂冠的。
據(jù)《日本文德天皇實錄》記載,白居易的詩傳入日本,是公元838年,當時的白居易已經(jīng)67歲了,但仍好好的生活在洛陽。也就是說,日本天皇拿到白居易詩的時候,白居易還算得上是個當代名士。當日本天皇發(fā)現(xiàn)了白詩的妙處,將完整《白氏文集》收藏完畢后,由于晚唐變亂,遣唐使停止派遣,白居易的詩遂成絕唱,之前的不出名,之后的不引進,系統(tǒng)引進的《白氏文集》成為難得的代表性詩集。
相比于李杜二人,白居易的一個好習慣直接成就了這樣的結(jié)果。白居易喜歡把自己的詩作結(jié)集,分門別類,系統(tǒng)整理,把它們分為閑適、感傷、諷諭、雜律四類并集合成冊。日本人很輕易的就完成了《白氏文集》的收集工作。
日本人對白詩的喜愛,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閑適與感傷風格的詩作上。這里大家可能會有一個心理誤區(qū),即日本人本來就喜歡“物哀”,睹物思懷,以物擬人,白詩的風格暗合了他們的心態(tài)。剛才上文也講了,是白詩啟發(fā)了《源氏物語》,《源氏物語》開創(chuàng)了“物哀”的國民性格,也就是說,看著絢爛美麗然而很快就將凋零的櫻花,就想到人生命途多舛的日本人,最早正是受“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啟發(fā)。
既然后世日本的國民心態(tài),離不開白居易的塑造。我們不妨假設(shè)一下,要是浪漫飄逸的李白或憂國憂民的杜甫代替了白居易在當年的地位,唐代后的日本歷史和中日兩國關(guān)系的走向,將會是怎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