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華夏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也是一個建國初期極其殘暴的政權。
蒙古入據(jù)中原前還是一個奴隸制政權,他們把俘虜?shù)能娒翊蠖际琴u給蒙古人為奴的。因此說,文天祥妻女被淪落為奴,一點也不奇怪。不過這也是元朝統(tǒng)治者的一種政治手腕,是針對包括文天祥在內(nèi)的抵抗者的一種攻心策略。
文天祥被捕的時候,他的母親和兒子已經(jīng)死在元朝侵略者的刀下,妻子和女兒被俘虜。
當時元朝統(tǒng)治者他們把文天祥的妻女擄到宮里當下人,就是讓文天祥產(chǎn)生絕望感,繼而產(chǎn)生對家人的愧疚感,使文天祥向元朝統(tǒng)治者低頭,來換取家人的自由。
事實上,元朝統(tǒng)治者勸降的時候,也曾經(jīng)對他說,如果文天祥為元朝做事,立馬就可以恢復他家人的自由。
但文天祥不為所動,始終堅持的自己的信念,不向元朝統(tǒng)治者妥協(xié)。
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
人心都是肉長的,何況文天祥一個重情重義的好男兒呢?
身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見到自己的女兒和妻子因為自己遭難,自己能救,卻因為民族大義不能相救,心里的煎熬可以想象。
由于文天祥堅貞不屈,寧死不降,元朝統(tǒng)治者無計可施,不得不下令處死他。
文天祥死后,元世祖假惺惺地說,"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
文天祥是個有才華的人,但卻是個懷才不遇的人,一開始并沒有被南宋皇帝重用。忽必烈?guī)ьI元軍南下的時候,朝中投降派代表、宦官董宋臣建議逃跑遷都,文天祥以進士身份勸告皇帝殺了投降派,跟百姓共存亡。但皇帝對文天祥的建議沒有理睬,束之高閣。
后來,文天祥多次進言皇帝都不予采納,還嫌煩,把他打發(fā)出去給了一個閑差,無人理睬,后來文天祥繼續(xù)仗義執(zhí)言,統(tǒng)治者忍無可忍,安排他提前退休,當時他才37歲。
公元1274年,因為老宰相江萬里的推薦,文天祥才重新出山,擔任贛州知州起兵抗元,直到1278年被俘。 文天祥被俘后寧死不屈,殺身成仁,成為流芳百世的忠臣、
歷史上,文天祥在獄中想自殺,并非是誰逼的。因為文天祥在被俘后,就沒有打算活下來,抱定了必死的決心。
當時,南宋謝太后執(zhí)意投降,大臣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
元將張弘范在慶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勸降說:"宋朝皇帝都沒了,你已經(jīng)盡忠了。再扛下去沒有意義,趕緊迷途知返吧,前程無限啊。"
文天祥是這樣回答的;"做臣子的上不能保衛(wèi)社稷江山,下不能拯救黎民百姓,罪該萬死。我要是變節(jié)投敵,不是要遺臭萬年嗎?"
在被關押中,文天祥寫下了這樣的詩句:"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
曾經(jīng)的南宋宰相,元朝的禮部尚書留夢炎來了,元朝的宰相阿合馬來了,元丞相孛羅來了,曾經(jīng)的南宋皇帝、9歲的趙隰來了,元朝的老大忽必烈也帶著誠意來了。
但文天祥一條道走到黑,老是那句話:要殺就殺,不必廢話。
忽必烈勸降失敗,惱羞成怒,命令衛(wèi)士用金棍擊傷他膝骨,但文天祥依舊大義凜然,不屈不撓,慨然道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歷史上的忠臣,有的是愚忠,有的是大寫的為國為民的忠。
愚忠就是只忠于一個人,一個王朝,哪怕無道昏君,暴君,為不值得的人盡忠,這種忠臣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個王朝失去了人心,被時代拋棄,這樣的統(tǒng)治者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為其盡忠就失去了意義,是逆時代潮流,是跟人民為敵的。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棄暗投明,深明大義,向昏君開炮,畢竟識時務者為俊杰嘛。
真正的忠臣,效忠的不只是一個王朝,而是黎民百姓,作為“君”的小皇帝已經(jīng)投降,文天祥仍然不低頭。
元丞相孛羅勸降的時候,文天祥答:"我盡忠宋朝,才有今天,請你們快快處置罷!"
孛羅又說:"你們廢掉君王(趙隰)。另立中央,算什么忠臣?"
這句話說出了文天祥的心里話,文天祥的忠,不僅僅是針對南宋,而是忠于天下百姓。
元朝是個殘暴的政權,前期對對手實行的是慘無人道的滅絕政策,文天祥對他們沒有半點幻想。文天祥只有打著南宋朝廷的旗號才能更有號召力,才能打擊侵略者,拯救百姓于水火。
文天祥眼里,元朝統(tǒng)治者就是邪惡政權,自己跟他們勢不兩立。在被俘后,文天祥沒有抱任何幻想,只求一死。所以文天祥的自殺是自愿的,沒有人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