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將聶士成在對抗八國聯軍的戰(zhàn)斗中,勇猛無比,然而卻屢屢受到處罰。最終,他在天津壯烈犧牲,卻遭到慈禧的指責:“誤國喪身,實在令人痛恨”。
1900年,伴隨著八國聯軍威逼天津,京師危在旦夕。形勢所迫下,慈禧太后起用聶士成,委以重任,要他赴任天津,捍衛(wèi)京師。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聶士成生于安徽一個貧苦農家,自幼崇尚俠義,好打抱不平。投身淮軍后,勤勉練兵,日夜操練,深得官兵愛戴。中法戰(zhàn)爭時,聶公深入虎穴,成功完成援臺大業(yè)。甲午戰(zhàn)爭中,聶公北上抗擊日寇,在瀚海疆場屢建奇功,是當時罕見的善戰(zhàn)之將。
在接到任命以后,聶士成飛速趕回天津,整頓殘部。見到戰(zhàn)士們臉色灰敗,士氣低落,聶士成鼓舞士氣,訓練部隊,日夜操練,嚴明紀律。很快,殘部重整旗鼓,恢復斗志,與義和團共同守衛(wèi)京畿大地。
然而,聶士成并不知道,他所要面對的真正敵人,不僅僅是八國聯軍的尖船利炮,還有朝廷之中的風云涌動。
當時的權臣剛毅等人妒忌他的功績和聲望,向慈禧進讒言,意圖陷害這個潛在的政敵。恰逢此時天津義和團與聶士成發(fā)生沖突,致雙方互有死傷。
這給剛毅等人可乘之機,進一步誣陷聶士成,稱他與洋人勾結。正所謂人言可畏,當時京津地區(qū)流傳謠言,稱聶士成早已叛變,雖然慈禧本人尚且猶豫要不要罷免,但是這對于身處前線的聶士成而言,不啻為一個巨大的打擊。謠言的愈演愈烈使得義和團中的狂熱分子信以為真,處處與聶士成作對,再加上當時的聶士成因為廣泛采納西方的先進軍事經驗,部隊穿西式軍服,這進一步佐證了他里通外國。
可以說國家多年來的各種矛盾,內憂外患,此時此刻全部壓在了他的身上,使他喘不過氣來。
庚子年5月,隨著八國聯軍正式占領大沽炮臺,聶士成的軍隊終于與八國聯軍交上手了。
由于聶士成充足的整軍備戰(zhàn)這場交鋒,雙方并沒有分出勝負,互有傷亡,然而戰(zhàn)爭的變局卻因為義和團而打破。
當時的義和團雖然說名義上扶清滅洋,實際上并不歸清軍指揮,面對著洋人的機槍大炮,義和團死傷慘重,隨后潰敗,眼見著整支隊伍都要被其潰兵沖散,聶士成只得下令后開槍掃射,予以督戰(zhàn)。
最終在他的強硬之下,才算勉強維持住了戰(zhàn)線,奇跡般的打贏了這場戰(zhàn)爭。
當時的朝廷得知這一消息以后,卻在奸臣的進言之下,認為義和團死傷慘重,勞苦功高,把幾乎全部的賞賜都給了義和團部眾,聶士成所部不但分文未得,還損失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士氣陷入低落。
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之下,當時的聶士成仍然堅持對八國聯軍發(fā)起主動進攻,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他就先后進攻了天津租界十余次。極大地震懾了八國聯軍的侵略步伐,甚至于說當時聶士成所帶領的清軍,還被西方普遍稱之為中國最強部隊,如果在這個時候,朝廷真的給予了他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那么針對八國聯軍的戰(zhàn)爭或許真的會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這時,義和團再次背刺了聶士成,聶士成在前線抗敵之際,義和團正在后方瘋狂的燒殺擄掠,詆毀聶士成通敵。
清廷下旨督責,而聶士成又實在無力對其節(jié)制,后來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上不諒于朝廷,下見逼于拳匪,非一死無以自明”。朝廷不理解我,義和團又處處緊逼,我寧愿戰(zhàn)死于沙場之上,以明心志。
七月初,當聶士成部再次與八國聯軍交戰(zhàn)時,義和團對聶士成的家宅發(fā)起了抄家,同時策反了聶士成部下一營新軍,公然開槍屠殺毫無準備的聶軍。
雙方一連混戰(zhàn)數日,直至當年的七月九日,聶士成在城西八里臺中炮陣亡。
聶士成陣亡后,清廷再無任何一人能夠抗擊八國聯軍,對此,慈禧憤怒不已,下詔稱聶士成“誤國喪身,實堪痛恨”。
聶士成一生戎馬征戰(zhàn),立下汗馬功勞,是晚清名將中的杰出代表,亦是那個時代忠勇軍人的寫照。
聶士成的悲劇命運折射出晚清的病態(tài)現實,在歷史的滾滾浪潮之下,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夠輕易扭轉局面的,這座大廈最終還是要迎來崩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