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去的臨淄齊國故城并不完美,城墻遺址、排水道口、孔子聞韶處、稷下學宮、營丘等因時間安排不濟,沒有去,只看了博物館和殉馬坑。故城遺址近16平方公里,包括大城、小城,再把四周散幅的墓葬群加上,它是大山東今天最大的歷史文化遺存地帶。
齊國從周封邦到秦開張,姜齊、田齊經(jīng)營了800多年,而臨淄作為齊都長達639年,“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就是形容這個東部最富庶繁華的大都市的。春秋以后,經(jīng)過桓、管改革,晏子治齊,威、宣易制,鄒忌革新,齊國以農(nóng)耕商之富,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戰(zhàn)國七雄之冠。中國歷史春秋到戰(zhàn)國的分界線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其中“田氏代齊”就發(fā)生在臨淄,成為一種新型政治力量的標志。
齊國故城博物館是1997年在遺址小城的東部建的一個專題性博物館,有15個展廳之多,也有著與齊國不相干的內(nèi)容,拋開局部范疇,這里更像是一個統(tǒng)概的綜述性博物館,只是一個宣展和推介。幾百件器物外加圖片、文字,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難以蓋全,很多歷史的細節(jié)都在館外。
陶甗【龍山文化】桐林遺址出土
雙龍把手簋【西周】河崖頭村出土
人形足敦【春秋】齊國故城出土
金銀錯鑲嵌銅牛形犧尊【戰(zhàn)國】1982年商王村磚窯廠出土,它是這個館的鎮(zhèn)館之寶。
小圓鼎【戰(zhàn)國】商王村出土
順便說一下,臨淄和邯鄲一樣,都是成語故鄉(xiāng),臨淄有“濫竽充數(shù)”“自不量力”“圍魏救趙”“田忌賽馬”“揮汗如雨”“一鳴驚人”“狡兔三窟”“管鮑之交”“有恃無恐”“嗟來之食”“二桃殺三士”“門庭若市”等等太多了,這些故事的背后都拖著齊國漫長的歷史影子。
======================================
殉馬坑在大城的東北部,今天的河崖頭村里,博物館旁K5路公交直達。如果按方位來算,它將就能成為臨淄故城的一部分,如果按其功能來算,應該劃到臨淄墓群里。這一代是姜齊君主和貴族的墓地,其中M5是一座“甲”字形大墓,有人考證為齊國的第25代國君齊景公杵臼之墓。
其墓室早已盜空,而旁邊的殉馬坑則保存完好,當然了盜走那堆馬骨頭沒有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有殉馬坑,有馬600多匹,1982年在西面建了殉馬坑展廳,成為臨淄的一個景點。此處用骯臟的玻璃罩著,長70米、寬5米的空間內(nèi),左右兩列有馬骨骸106匹,均為蒙古馬種麻醉后人工擺置,方向一致。地下馬陣,威儀嚴整,它們沒有戰(zhàn)死沙場,以另一種姿態(tài)開啟了陪葬的模式。
殉車馬葬俗始于商周,綿遺西漢,舊時馬不僅是戰(zhàn)爭的重要物資,也是國家財富的象征,“千乘之國”威加四海,“四馬三士”為一乘,出征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實景大片。齊國君豬與貴族喜馬之風蔚然,“田忌賽馬”就發(fā)生在這。齊景公杵臼“好治宮室,聚狗馬?!彼哌M了歷史書,馬成為了展覽性標本,歷史與發(fā)現(xiàn)永遠不寂寞。
======================================
后李遺址就是淄博古車博物館的鄰居,確切的說,就是春秋車馬坑在后李遺址上挖埋的。當年建濟青高速從遺址通過時,車馬坑是被順便發(fā)現(xiàn)的,隨后建了一個古車博物館,而后李的國保碑就在博物館的門口。遺址是片樹林農(nóng)田,有一處斷崖,隱約能看出一些痕跡,是一個打醬油型國保,順便一觀罷了。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在中國都有并列和傳續(xù)的,是以發(fā)現(xiàn)地命名的,而非單純指一個遺址。淄博的后李遺址和章丘的西河遺址是山東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都為“后李文化”,距今約8500-7500年,屬于新石器時代的中期。新舊石器時代有別,新的特征是有了磨制石器、陶器及原始農(nóng)牧業(yè)。
而傳續(xù)方面,像在山東,后李文化被泰安的“大汶口文化”代替,再后來章丘的“龍山文化”出現(xiàn),成為新石器時代結(jié)束、青銅文化肇起的交叉路口。這文化那文化,我起先弄不懂,逐漸遺址走多了,也慢慢明白了一些。
以下是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藏的后李遺址出土的器物:
筒形釜
圓底紅陶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