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縣潤城鎮(zhèn)潤城村有兩處“國6”,一個是上篇介紹的東岳廟,一個便是村子西北隅的“砥洎城”。
尋訪時間:2006年10月3日 無門票 無停車費
城池呈橢圓形,建在伸入沁河的巨大石崗之上,形同半島,砥柱中流,迎頭將自北而來的沁河犁開,迫使洶涌奔流的沁水從東、北、西三面環(huán)繞而過。因沁河古稱“洎水”,故稱“砥洎城”。
可能有“湘峪城”比著,真沒看出“砥洎城”有多么好,尤其環(huán)境差得太多,加之灰蒙蒙的天空很壓抑,里里外外給人一種烏鼻子皂眼的感覺,邋邋遢遢地沒精神。
地方也局促,城下的路窄窄的一溜兒,靠邊停上車,半拉兒路面就沒了。路邊就是墻,退無可退,想拍個全景都不成。
砥洎城建于明末,由時任北京大興知縣的村人楊樸主持楊氏家族共同建造。整個城池周長700余米,高約10米,城頭遍設垛口,并建有炮臺、敵樓等,設水旱兩門,旱門向東南,走轎馬。水門向西北,直面沁河激流,供船擺渡。
筑城工程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9年)告竣。不料,本想安度晚年的楊樸卻突然于次年病逝,接著家中又連續(xù)發(fā)生數(shù)起死傷事件,突遭變故的楊家忙找風水先生破解。風水先生看了一圈說,左有白虎堆,右有臥虎山,羊(楊)囚在圈里,豈能有安。
楊家一聽,不敢再住下去,趕緊將城堡賣給了村里的首富張家。
說也奇怪,張家原先富而不貴,住到城里不幾年,便有族人張瑃科舉入仕,官至陜西巡撫。不僅出高官,還出學者,個中翹楚乃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進士,不僅為官卓有政績,而且在文史尤其數(shù)學領域造詣精深的大學者張敦仁。
城內(nèi)街巷非常狹窄,多為“丁”字路口,且大都建有“過街樓”。所有這些,都是從防御角度精心設計的。如城破,即轉入巷戰(zhàn);巷戰(zhàn)再失利,則可從水門退走。
坦率地講,城內(nèi)古民居保存狀況差強人意,插建現(xiàn)象嚴重。稍感欣慰的是,幾座名人故居保存還不錯,如陜西巡撫張瑃府。
最為珍貴的,則是砥洎城建筑平面圖石刻《山城一覽》,堪稱鎮(zhèn)城之寶。
大開眼界的,是親眼領略了明代先賢是如何“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的——內(nèi)墻用廢棄的煉鐵坩鍋和青磚混砌,以石灰與煉鐵廢渣調(diào)漿壘砌,其效果足以媲美鋼筋混凝土,堪稱“銅墻鐵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