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院士曾在一次基礎(chǔ)教育論壇上直言,“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要有對個人、對整個國家、對人類的責任感。如果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不重視德性培養(yǎng),那么培養(yǎng)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边@種危機感不止楊校長有,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都對未來一代人的素質(zhì)能否擔當復興中華民族的大任表示擔憂。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中華大地上又響起了“少年強則國強”的呼吁。
我們的青少年在關(guān)心什么?他們都在思考些什么?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學習的動力又來自哪里?越思索越覺得這不是一個小問題。
突然覺得,教育的一切理念都會歸根到價值觀的教育上來。記起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學、中學語文課本里,是《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的大愛和團結(ji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為人類最壯麗的事業(yè)而獻身、在暴風雨中勇敢飛翔的《海燕》、真心實意熱愛集體并為保護集體財產(chǎn)犧牲的《劉文學》、馬克思恩格斯之間《偉大的友誼》……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作品中包含了優(yōu)秀而可貴的品質(zhì),是最好的德育老師。還有我們曾經(jīng)耳熟能詳?shù)摹拔逯v四美三熱愛”,其立意深遠早已超越了《弟子規(guī)》。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文明進程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飛躍、超越。我們不能停留在故紙堆里尋找挽救人類危機的線索。我們?yōu)槭裁床话蜒酃饴月允栈?,看一看世界的近代史呢?在新中國締造前后的這段歷史里,不是已經(jīng)為我們樹立了做人做事的榜樣么?戰(zhàn)爭年代的革命烈士,英雄,地下工作者,和平年代的雷鋒、勞模,道德模范等等,這些人的精神難道還不夠我們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學習么?
我們不是不需要孔子抑或《弟子規(guī)》,而是對當今中國來講,我們更迫切需要的是雷鋒精神,它對人民大眾更有利,對國家更有利。老祖宗給我們留下文化遺產(chǎn),并不是讓我們倒退回去,而是希望我們能夠超越。
教育應(yīng)該有一個制高點。這個制高點就是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只有這樣,才能抑制人們頭腦中的“私心雜念”,我們的孩子才能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
如果作為父母,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世界觀,再加上以身作則,孩子沒有不好教育的。你的觀念擺“正”了,你的孩子絕對不會“跑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78e410101n8dg.html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