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官中學 朱瑞玉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jié)課與家長的交流使家長反思自己對孩子關愛中的不當做法,激起家長想真正了解孩子的愿望。
2、使家長了解初一孩子對親情關愛的需求,為有的放矢的關愛孩子打下基礎。
3、進一步和家長探討如何合理把握關愛孩子的尺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家長理解如何合理把握關愛孩子的尺度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
三、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景演義法
四、教學過程
很高興我們又一次有機會共同探討關于孩子成長的問題,非常感謝在座的各位家長百忙中抽出時間來準時參加這次家長會,本次探討的主要話題是孩子對親情關愛的需要。
一、首先,對目前家長有些關于親情教育的一些做法進行現(xiàn)況分析:
1、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在做法上存在的不適當的做法。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出現(xiàn)兩個極端,一種是過分的寵愛孩子,整個家庭以孩子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為孩子的事情讓步,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家長甚至有時候對孩子所犯的錯誤也過分的包容。我們先來看以下幾個有關的案例:
過分寵愛
一次我女兒邀請我去觀看小學的“六一”兒童節(jié)文藝演出,期間目睹了一位家長的所做所為后我深有感觸。這位家長對孩子的服務周到到只差替孩子吃東西了:從孩子脫下外套,快抱到懷里,到孩子休息的間隙,一手抱著衣服,一手遞上插上管的酸奶,再騰出手遞上水果,礦泉水,拿出毛巾擦擦汗……但是孩子并不領情,他覺得好像很沒面子,對他媽媽的服務好像很不滿意,脾氣很大也很不耐煩,最后自己奪過東西就回到自己班級中去了??梢韵胂筮@些愛孩子的家長,一方面全身心的透支著對孩子的愛,另一方面又張大著胃口期待著孩子豐厚的回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其獨立意識逐漸增加,非常反感家長用照顧小孩的方式來對待自己,他們很注重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這些家長能否隨之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期望值過高或者管教過分嚴厲
有一年,我教過一個學生,叫鑫鑫,初一剛來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長得又細又高,臉很白凈,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很可愛,走起路來,挺胸抬頭,像個驕傲的小公主,最讓人刮目相看的是,在英語課上,她的英語表演,大方得體。但一看成績,讓人很是驚訝,倒數前十名,并且開學不久,就極少再看到她的亮點了——完不成作業(yè),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等一系列的壞毛病暴露了出來。我找她談過多次,表面上也很乖巧,聽話,但過后依然照舊。并且越來越差,讓我覺得她就像我手中的沙子,我抓得越緊,她從我手中漏得越快,讓我心中很沒底。就趕緊找了她的家長。家長很無奈地講述了他的教育苦惱:他說:“從幼兒園開始,就對孩子嚴格要求,五歲的時候,我守在她旁邊寫作業(yè),她只要一寫得不認真,我三下兩下就給她撕掉,結果也沒管好,我是一工人,和她媽媽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工作之余不敢玩,陪她學舞蹈,學音樂……結果越來越差,我早沒勁了,家長一臉的沮喪和無奈。我終于知道孩子到今天這個地步的根源了。孩子還不知學習為何意義的時候,家長粗暴的做法已讓孩子淋漓盡致地體會到了學習的痛苦,那么在后面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孩子想盡各種辦法逃避學習也就順理成章了。
以下是一位學生寫的日記發(fā)到網上后偶爾被我看到摘錄下來,讀后感觸很深.我們來看一下:
爸爸媽媽:我不需要你們的理解,只希望你們能不再罵我了!
爸爸,媽媽:
我知道這封信你們永遠都看不到!媽,你還記得嗎 ?我們有時在那看電視,電視上的那些孩子在嬉戲 .我有時就對你說“我的童年都是黑暗的,沒快樂”.
媽,我不知道為什么,你看見我總是“喜歡”對我發(fā)火,罵我.罵著罵著,就一巴掌扇到我的臉上了,為什么?你罵就罵了,還要動不動就打我? 媽,我不知道為什么 你罵我時我都一句話也不說了,你還要罵下去呢?媽,為什么別人的孩子 都是那么的快樂 而我連“快樂”是什么我都不知道 ........ 媽,為什么?為什么?爸,我不知道你為什么從小到現(xiàn)在你要用皮帶抽我.我是個女孩啊?你怎么這樣對我呢 ?我也有自尊!爸,你還記得嗎?我2年前跟你坐下來 談心 而你對我又吵 又罵的 又怕桌子 摔東西的 我只想讓你 明白我是怎樣想的 為什么你總是聽不進去呢 ? 爸,我實在受不了你 門 對我我這樣 爸,為什么我不可以交朋友?我到現(xiàn)在連一個 朋友都沒有你總是說,不該相信任何人.爸,你知道嗎 ?你的女兒 根本不開心 .爸,你明不明白?爸爸媽媽 ,你們什么時候 靜下心來 聽我說說我是怎樣想的呢?我找過你們談了多少次了 ? 而你門是怎樣 對我呢? 我不在找你們 談話了 我現(xiàn)在只希望你門能不要在罵我了我煩了, 我累了我活著沒意思 什么是“愛” 我不想知道了 我對什么都失望透了
女兒
2005年6月2號1點32分
這是一種另類的愛!在媽媽爸爸面前我聽到的是他們不住的責罵,但是在另一面我又看到對我的愛,我的內心很茅盾,有一段時間我甚至感覺自己患了抑郁癥,差一點去自殺,但是,等心情平穩(wěn)一些的時候,我想到了很多,爸爸媽媽之所以這樣,是對我愛太深了,他們養(yǎng)了我這么多年,為的不就是我能夠幸福嗎?可能有時候的方法錯了。生為他們的女兒,不能這么自私,是他們給了我生存的權利,我的生命是他們給我的,所以,我要忍,因為,我要報答他們,但是,如果有下輩子,我不想再做你們的女兒,真的不想了,太累!
上個禮拜我們又吵架了,為什么,我們總是這樣呢?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心好難受!好難受!看到別人跟自己的爸爸親熱的在一起,我好羨慕!可是你那讓人捉莫不定的性格,讓我感覺好煩!爸爸,不要讓我們之間越走越遠好嗎?
媽媽,我欠你的,我知道你生下我時所受爺爺奶奶的氣,我知道你的苦,放心,我不會辜負你的,一定不會,我要讓爺爺奶奶后悔,一定!
女兒
2005年6月28日
以上兩種管教方式的初衷都是對孩子的不信任,都想把孩子緊緊抓在手里,只不過一種是春風化雨式的,一種是急風暴雨式的。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要講求方法,不要走向極端.否則,不論哪一種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fā)展。
2、也有的家長能夠適時地權衡利弊,對孩子的教育能夠恰到好處,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能力發(fā)展全面,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在學校感到自信,在家里感到幸福??匆韵掳咐?span lang="EN-US">
我的班里有個學生小揚表現(xiàn)很好,有一次她跟我談心時談到一件事,讓我也想起自己小的時候這類事情好像也似曾發(fā)生過.她說:我自我感覺從小就是一個比較敏感也較懂事的人,用我爸爸的話說:比較善解人意。一直以來,我們家吃魚都是爸爸吃魚頭,我們吃魚肉,我也真得相信了爸爸愛吃魚頭。有一次,奶奶到我家吃飯,飯桌上有魚,奶奶剛要吃魚頭,我說:“奶奶,我們家爸爸愛吃魚頭?!蹦棠绦α?,說:“真是個傻孩子,誰不知道魚肉好吃??!你爸爸不是不愛吃而是不舍得吃吶?!蔽液荏@愕,一直自我感覺較懂事的我,竟然如此心安理得地吃了這么多年魚肉……以后的日子里再吃魚的時候我也吃起了魚頭,我想真正體會一下爸爸吃魚頭是什么滋味.再后來,我干脆跟爸爸媽媽商量好,誰也不吃魚頭了,給我們家小狗狗吃,因為魚頭太難吃了.媽媽說我懂事了,我很感激爸爸媽媽,我感覺我很幸福.我一定好好學習報答他們.
這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這種做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們看出,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愛孩子是對的,但是讓孩子自主地意識到父母對他的愛才是最重要的.現(xiàn)在的孩子們更是得到了家長全方位無條件的關愛,當他們把家長甘于奉獻,不求回報的愛當成一種自然的時候,除了換來的是兒女的冷漠與貪婪外,更得到的是孩子對社會不會以同樣方式關愛他們的不滿,失去了愛的能力后的自卑。因此,我們要明確孩子對親情關愛的需要。
二、初一孩子對親情關愛的需求特點
1.對家長的關愛開始有選擇性.
初一學生的行為特點還是和六年級的孩子很接近的。比如有時候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了,放學回家后會興高采烈地告訴家長。有時孩子在學校挨老師批評了,或被同學誤解了,回來后會悶悶不樂甚至大哭大鬧,當家長詢問時,他們基本還是能夠向家長傾訴的。他們還是希望從父母那里得到安慰與幫助。
但是時間長了,每個孩子熟悉了他所在的班級,也組成了適合他生活的群體,同時也確定了他在群體中的地位。這時,有些喜悅與苦惱就可以與同伴分享與傾訴了。而且這時他們會發(fā)現(xiàn),和同伴分享喜悅與苦惱是非常有趣和刺激的。同學和家長所站的角度不同,他們所說的內容也就不同,傳達給傾聽者的感受也就不同。同學本身自己也是孩子,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他們之間很容易產生共鳴,更能找到認同感。而家長主要關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證,學習成績是否只升不降,對孩子講述的事情往往沒有他的同學關注度高。而且有些家長還只會習慣性地給予是非式的評判,有些家長甚至還沒聽明白就煩了,訓斥孩子要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其他的事少上心。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經過幾個回合,就會發(fā)現(xiàn),把學校里一些趣事,或苦惱跟爸爸媽媽講的結果是我愛批評或招來一串嘮叨,而跟同學講他們從來不會說我,還會安慰我,給我出主意。以后的事不會什么都跟父母說了,得有選擇地說了。
那么怎樣才能使孩子愿意接受家長對他的親情關愛呢?
⑴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自由,和諧的家庭氛圍.只有這個家庭是開放式的,家庭成員都有言論的自由,孩子才有可能在家里暢所欲言。人說“聽話聽音”,因此,引導孩子全方位的說,您就會多方位的了解孩子的思想,為以后正確教育孩子號準脈。
⑵尊重孩子的同學和朋友,并學會跟他們友好相處.當孩子的同學打來電話或到家里來時,您一定要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與寬容。一方面從孩子的同伴中,或與同伴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思想信息;另一方面,樹立您在自己孩子同伴中的形象。在孩子們私下的聊天中,如果您的孩子流露出對您的某些做法不滿意,她的同學就會向著您說話了。同學都覺得您是個好家長,您的孩子能不自豪嗎?能不愿意接受您的親情關愛嗎?
⑶換位思考,時刻體會孩子的感受.大家是否有這種感覺,當一個有恩于你的人,整天把對你的好掛在最邊,你是否會反感,但她的好若通過他人轉達,那效果是否會不同。每新接一個班,我都會給孩子們講一個故事,大意是:一個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小伙子,長大后,愛上了一個姑娘,(姑娘是個妖精,小伙子不知情)一天,姑娘讓小伙子去把他母親的心挖給她吃,小伙子鬼迷心竅,殺死了自己的母親,挖出心,捧著往姑娘那兒跑去,跑著跑著,跌倒了,心摔了出去,這時,這顆心說話了:“孩子,摔疼了嗎?”母親的心是這樣,父親的心也是這樣。每聽到這里,即使處于逆反期的孩子也常淚流滿面。如果父母自己說自己對孩子有多好有多愛,孩子一般都不愛聽,效果則適得其反。
2孩子對于親情關愛的需求因人而異.
(1)孩子對于親情關愛的敏感程度可分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對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長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說話藝術,不要隨口說的一句話傷了孩子卻不加呵護。另一方面,要提高這類孩子的受挫能力,幫助他化解從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傷體驗,讓他陽光的感知生活。
(2)從孩子的性格傾向上看可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內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認識能力、反省能力比較強,他們不需要過多的親情關愛,如果家長過多的表示關心的話,他會感到厭煩。但這并不是說內向型的孩子不需要關愛,他們同樣也需要親情關愛,只是他們更需要準確而深刻的關愛。比如:當一個內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難,而他自己卻不知如何解決時,就需要家長幫助他找到原因,并與孩子共同探討幾種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對外向型的孩子,家長可用相關故事提醒孩子,大咧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
(3)從性別角度可分為男孩和女孩初一男孩普遍不喜歡家長管他的小事。但當他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如:被詐錢時,他也會求助家長。女孩更希望家長的具體關愛,比如:女孩感興趣的話題,但并不希望對她們所有的事都管,還是希望給她們留有一定的空間。
3.特別孩子需要特別關愛
目前,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父母是殘疾人或下崗人員的家庭,父母曾經或正在服刑及吸毒人員的家庭,正逐步進入我們的視野。另外,還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親情的關愛。甚至需要父母超越自己的個人恩怨,以大愛為切入點關愛孩子,孩子照樣可以健康成長。如:中央電視臺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及演員王剛,他和前妻離婚后,對女兒的教育令人覺得原來“大家”處理離婚問題也如此的高明。他對女兒說:“爸爸是愛你的爸爸,媽媽也是愛你的媽媽,我們分開,只說明我們兩個之間出了問題,不合適了,與你沒有關系?!?span lang="EN-US">
我身邊也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女生,性情溫和,做事如大家閨秀般,學習踏實上進,成績優(yōu)秀。在她14歲時,父母離異,并且父親在女兒面前說她媽的不好,甚至爺爺奶奶也附和,母親在女兒面前說她爸窩囊,在外面有人,不要她們了,并叫孩子,去跟父親一家作對……如此,一來二去,孩子小小的心靈再也無法承受如此扭曲的愛,一度想自殺……
那么,我們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關愛的尺度呢?
三、家長需要合理把握關愛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學,他對家長關愛的需求開始發(fā)生了變化,他希望家長在支持他物質需求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我們認為按照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信任,理解,支持和幫助。
1.信任
信任的前提是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創(chuàng)造暢所欲言的家庭環(huán)境是了解孩子必不可少的。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行,孩子才覺得自己“我能行”。
2.理解
大家注意理解并不等同于認同和支持,它只是表達了自己對孩子某一做法的體諒。
3.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難,遭遇了不公,這時,最想得到的就是家長的支持,給孩子提供一雙耐心的耳朵,輕輕拍拍肩膀,擁抱一下孩子都可以給孩子心理上以莫大的支持。甚至有時孩子在訴說的過程中就會理清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
4.幫助
孩子畢竟還小,有時候想法過于幼稚,需要家長給他以有效的幫助。這是家長可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討集中可供孩子選擇的解決辦法,最后的實施要讓孩子自己來,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只有孩子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他才能產生真正的自信。
我相信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能把自己最無私的愛奉獻給我們的孩子們,我也相信我們會端正心態(tài),把握尺度,做得越來越好,讓我們的孩子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
作業(yè)
1.在我們的教材中有兩個案例
跟在三輪車后面跑的母親
從蜜罐掉進冰窟窿里的娃娃
各位有時間可以自己閱讀一下,其中的故事和案例分析會給大家一些啟示,請書面寫出您讀后的體會.
2.回家后的一周,希望您少說話,多傾聽,一周后對比:
請書面寫出孩子有哪些變化.
交作業(yè)方式:兩周后讓孩子將作業(yè)帶來上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