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陪伴。從空間和心靈上陪伴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有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生活完全不同。父母跟孩子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建立起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密碼、共同的價值、共同的愿望,這種陪伴是相互影響的過程,是父母向孩子學習的過程,也是父母跟孩子建立終身聯(lián)系的機會。
要積極。要注重養(yǎng)成孩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一方面要鼓勵為主,一方面要讓孩子學會悅納自己。即使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別人,父母也要悅納孩子、鼓勵孩子。孩子的成長空間是無法想象的,你給他多大空間,他就有多大舞臺;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他就能演繹多大的輝煌。一定程度上,是父母的期待和鼓勵直接造就了孩子的未來。
要垂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抱怨孩子其實是抱怨自己,因為孩子是在你的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時間遠遠長過他跟老師在學校里的時間。所以,父母的人生態(tài)度非常重要,你怎樣孩子就怎樣,你成長孩子就成長,你發(fā)展孩子就發(fā)展,你幸福孩子就快樂。
不要極端。要避免撒手不管和管得太多這兩種極端。很多爸爸拼命為家庭賺錢,把孩子交給媽媽;很多媽媽也是職業(yè)人,孩子就交給爺爺奶奶。管得太多就是不給孩子留下成長需要的空間和時間。孩子放學就進入補習班,周末進各種課外班,完全沒有自主發(fā)展的可能性。孩子一定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一定要讓他學會自己做計劃,長大后他才會安排自己的人生。被父母帶著走、抱著走、捆著走的人生是走不遠的。
不要攀比。做父母的很難不把孩子和自己相比,我也曾經(jīng)對兒子說,你要是有爸爸一半的勤奮就好了。其實我的孩子很聰明,但我總覺得他不夠勤奮。但80后跟我們不一樣,他的人生價值觀有自己的標準。用我的標準去要求他不現(xiàn)實,用我的目標不斷地刺激他也不對。讓他成為他自己,讓他選擇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專制。父母都覺得自己天生比孩子高明,總喜歡說“你的血肉都是我給的,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當然要聽我的安排”。其實父母的經(jīng)驗并不是科學”,每個孩子都有一條屬于他自己的道路,都有一把打開他自己真正身份的鑰匙。父母的責任是用心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唯一性和可能性,為孩子的成長鋪平道路,呵護他,助推他更好地成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