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核心內容就是思維能力的運用,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但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常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的思維跟隨著教師的思維行進,學生缺乏獨立思考。怎樣讓小學數學的課堂成為誘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沃土,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筆者總結了三個方法。
一是追求滲透,啟發(fā)領悟。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兩種現象:一是單純地進行知識點講解,二是輕例題教學、重課堂練習。二者的本質是一樣的,即只追求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掌握常見題型的解答,而不注重分析知識和習題背后的數學邏輯。長期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會磨去數學本身的學科魅力,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養(yǎng)成。
教師應當把知識教育與思維訓練巧妙融合,把思維訓練滲透到每一節(jié)課,植根于每一個知識點。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比較、猜想等方式,充分揭示思維過程,把概念的形成、結論的推導、規(guī)律的概括等過程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親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曲折而生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數學思維的美。
二是積極動手,引導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毙W生有足夠的動手欲望,對數學這樣一門思維體操來說,將抽象思維和“動手動腳”結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我在講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時,找了12個小正方體積木,讓學生試試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長方體,又讓學生測量它們的長寬高,引導學生思考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最后推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此坪唵蔚囊豁棽僮鳎瑓s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為提高。有學生課下找到我,問其他多邊體的組合是否也適用這個公式。這充分說明動手實踐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激發(fā)。
三是任務驅動,激發(fā)活力。小學生處于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認知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給學生布置一些信息任務,提出一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進行課堂學習。設立任務時,應注意任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比如,講授立方體的表面積時,我特意了解到某學生即將過生日,然后準備了一份需要包裝的小禮物和彩紙,要求全班學生幫我用最少的彩紙完成任務。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提出了很多充滿童趣的方案。這時,我再提出讓他們測量小禮物的長寬高,并介紹面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思考:如果立方體的表面是不規(guī)則圖形,該怎么計算?一個普通的表面積計算就拓展為對整個幾何圖形知識系統(tǒng)的探究。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猜想的過程,就是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由此可見,任務驅動的過程也是數學思維開拓能力、實踐探究能力提升的過程。
總之,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讓他們能夠自由發(fā)揮。長期堅持的話,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數學思維。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天福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31日第9版 版名:課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