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心理學中文網
家庭生活中,常有一個不合理的習慣性思維:我為你做了這么多,你應該……比如,媽媽辛辛苦苦為孩子做了條魚,認為孩子應該好好吃,孩子卻不吃;花了不少時間陪孩子學鋼琴,認為孩子應該好好地練習,孩子卻嘻嘻哈哈不認真;犧牲了自己的時間,輔導孩子作業(yè),孩子卻不專心……
此時最容易無名火起,:我辛辛苦苦地為你做了這么多,你應該……,結果你……(理解這么深刻,因為,我也曾有過類似的親身體會啊),所以有的父母理直氣壯地訓斥甚至打罵孩子是自然的事兒了。
這種思維因為是習慣性或者直覺式地自動出現,所以可能很多人沒有加以注意和思辨。其實理性地思考,大多數家長自然明白,多數情況下這是不合理、不全面的。比如吃魚的事兒,孩子不喜歡吃,她還是天真的性格,還不會考慮為了回報你,而吃自己當時不喜歡的食物;比如孩子練習鋼琴,可能當時她太興奮了,所以嘻嘻哈哈,想讓一個孩子控制好情緒有點難為她了;而輔導作業(yè),她不專心,可能有多種原因,不是你花了時間,她就能專心的。(參考家長在實際中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我的一個例子)。
前兩天,我剛剛經歷了一次這樣的事情。最近孩子剛剛開始學聲樂,老師說她有些唱歌的才能,但是只發(fā)揮出一部分。我感覺孩子沒有把老師講的發(fā)聲方法理解好,所以回家后就和她一起練習,但是她在家里挺興奮,不像在琴房里那么乖乖地練習,而且嘻嘻哈哈的,我當時馬上冒出一個想法:我這樣花時間陪你練,你應該好好的做,你卻…….有些火了,就訓了她幾句。
發(fā)火之后,我反思這個想法是不合理的。在家里,沒有琴房的環(huán)境,她是習慣于自由自在地玩兒的,并不因為我花了時間她就能認真地練習,所以她這樣是正常的。我應該改變這樣的不合理認知,不要簡單地訓她而是想辦法讓她養(yǎng)成認真練習的習慣。
第二天,開始她還是這樣。但是我一直很寬容,所以也沒生氣著急,看她表現好就鼓勵她,練習發(fā)聲逐漸有了進步,她有些成就感,也慢慢練得認真了。
當你覺得孩子應該如何而有火氣的時候,停一下,去理解孩子的表現,你會發(fā)現自己的想法也許有問題,去改變它,你也會是個好爸爸好媽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