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們都喜歡孩子聰明。聽話。可是有時聰明的并不一定聽話,聽話的不一定聰明。作教師的也是一樣,尤其是小學。中學的老師總喜歡自己的學生聽話,少給自己找麻煩。雖然他們也知道過多地要求聽話會妨礙兒童的智力發(fā)展。
由于家長和老師都喜歡孩子聽話,所以勇于說出自己不同的意見——不同于父母和老師的意見的孩子通常不受歡迎。不過有時也會有例外。
我的一個學生,她在小學教書。她告訴過我一個有趣的故事,同時也是很有啟發(fā)性的故事。有一次她上一年級的數(shù)學課,她問:“一棵樹上站著三只小鳥。一個頑皮的孩子用彈弓打掉了一只,試問樹上還有幾只?”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手說:“一只也沒有了。樹上應該是零只?!倍粋€平常不太愛說話的孩子卻舉手說:“三減一等于二,樹上應該還有兩只?!币鹑嗤瑢W哄堂大笑。但那個孩子卻執(zhí)著他說:“就是兩只嘛”。于是教師啟發(fā)說:“打掉的雖然是一只,但是彈弓一響,其他的兩只就飛走了。”這樣才結束了那場爭論。
那個學生雖然是答錯了。但是我聽了這個故事,我卻覺得那位同學很值得稱贊。因為他能不為多數(shù)人的意見所左右,而有自己的主見;不怕被人恥笑,而敢于堅持自己的主張。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的牛頓少年時代很少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而愛獨立摸索研究事物,在學校里他曾被譏嘲為“鄉(xiāng)巴佬”。發(fā)明“相對論”的愛因斯但的座右銘之一就是“從他人的意見中獨立出來”。這兩個科學家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見,正是因為他們能獨排眾議。當然,這樣作是不容易的。因為有時他們要頂住外界的冷嘲熱諷和各種壓力?,F(xiàn)在的許多公司或企業(yè)里,一些年輕人之所以被選拔提升為經理,就是因為他們具有獨特的見解,能開拓、推動公司業(yè)務的發(fā)展。
不過事情盡管如此,我們的父母仍然喜歡自己的孩子在家聽話,在外不標新立異。當自己的孩子和同學的意見不合時,他們就擔心“這樣會受大家的討厭”。這實際上就是強迫孩子順從大家的意見,不利于孩子的自我發(fā)展。
法國人則全然不同。他們輕視受他人意見左右的人。他們贊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他們喜歡孩子相互討論和辯論,借此磨練孩子的處事能力。
因此,在孩子反對父母的意見時,我們不應輕易地責備孩子不聽話。如果孩子的意見是錯誤的,也應該耐心他說明、解釋。這樣,才能養(yǎng)成孩子有主見、有創(chuàng)造性。
我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古國,存在的封建意識在我們的頭腦中還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喜歡兒女聽話,百依百順,容不得兒女的反對意見,更容不得兒女的反駁。而現(xiàn)在時代已經變了,再要求兒女們百依百順是很難做到的,而且也不一定就正確。兒女們有時的反對或者有不同的意見并不一定就是什么了不起的錯誤,更不是對大人的不尊重和不敬。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本來就可以是這樣做,也可以是那樣做。
并不是只有一種方法才能做。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也就是這個道理。
我記得有一次我妻子要兒女去買米。女兒拿了兩個提包就準備出門,我妻子看見把她叫住了:“你怎么不拿小推車去拖呢?還拿兩個提包!”
女兒不以為然:“我。拿兩個提包,一手提十斤就拿回來了,何必還推什么車子呢?”
妻子卻堅持說:“當然是推車子方便得多啦!”
其實,這種爭論完全是多余的。女兒喜歡用手提,就讓她用手提好了。如果真是吃力的話,那么下次不用大人提醒,她也會自己要用推車的。這既是對女兒的尊重,也是讓孩子們自己到生活中去學會經驗。一個人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也才最牢固。
同時,一個人只有對生活有自己的看法,才能肯定自己的生存的目的,并才能為達到目的而努力。當然,在兒女這樣做時,也不應排斥向父母請教,排斥父母的教導與提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