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被譽為“海天佛國”的普陀山,其實不是一座山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 | 峨眉山 | 九華山

    浙江名勝:杭州(上) | 杭州(下) 



    四大佛教名山之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華山已在之前的文章中作過分享,今天給大家?guī)淼氖亲詈笠蛔鸾堂?,觀音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和五臺山、峨眉山及九華山有顯著的不同:三山各是一座山,而普陀是一座海中小島;三山海拔高者過3000米,低者近1500米,而普陀山平均海拔一、二百米,最高處不到300米;三山是以佛景為主、生活設施為輔的名勝,而普陀除了佛景,還有學校、醫(yī)院、居民小區(qū)、公交車、影劇院......是一座設施齊全的小城。

    (居民小區(qū)龍沙新村)


    普陀山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座島,形如蒼龍(橫著看如黃牛)臥于東海,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朱家尖隔海相望,被譽為“海天佛國”。 

    要抵達海天佛國,坐船是少不了的。從寧波出發(fā),先乘坐大巴向東經舟山跨海大橋來到朱家尖,路上在繞山跨海間不停切換,舟山有1300多座島嶼,其中有近100個較大的島嶼上有人居住,連接這些島嶼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橋梁或船舶。

    (一會兒繞過青山)


    (一會兒又跨過蒼海)


    兩個小時后到達朱家尖港口,坐上了前往普陀山的客輪,普陀島近在眼前,船行十來分鐘抵達島上,一天半的普陀山之旅就此開啟。




    普陀山位于杭州灣以東、舟山群島的東海海域,島不大,南北長8.6千米,東西寬3.5千米。這里有沙灘、奇石等海洋風物,有洞壑、禪寺等佛教景觀,潮音幻景渾然一體,山海長空蔚然交融,真不負“海天佛國”、“普陀圣境”的美譽。


    上島后先去旅店放行李,老板是信佛之人,和顏悅色,房間布置也充滿佛教的素樸和意蘊。


    旅館對面有一座叫“香客食堂”的素食自助餐廳,實惠又美味,湯足飯飽,去看看景色吧。


    普陀山由南向北分為紫竹林景區(qū)、南天門景區(qū)、西天景區(qū)、普濟寺景區(qū)、法雨寺景區(qū)、梵音洞景區(qū)、佛頂山景區(qū)和寶陀講寺景區(qū),此外還有一座珞珈山島孤浮普陀島之東。我住的地方離普濟寺景區(qū)最近,先去普禪寺看看。


    穿過龍沙隧道,首先看到的是普陀山劇院,這里每日都會上演大型全景舞臺劇《觀世音》,我沒有看,但據看過的人說視覺震撼,有身臨佛界的感覺。


    再往前,看到一池翠木環(huán)繞的湖水,水邊有肅穆幽深的禪院,便來到了普濟寺景區(qū)。


    普濟寺景區(qū)是普陀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中樞,有普濟寺、海印池、多寶塔、百步沙、仙人井、朝陽洞等景點組成,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色和諧相融,美不勝收。普陀山十二景之“蓮池夜月”、“法華靈洞”、“朝陽涌日”就在這里。


    普濟禪寺是普陀山第一大寺、普陀山佛教協(xié)會所在,始建于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歷代全山方丈均住錫于此。寺院規(guī)模宏大,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其中大圓通殿是普濟寺主殿,殿中供奉高8.8米的毗盧觀音為菩薩正身法像,兩邊端坐觀音“三十二應身”,以示觀音大士感應世間萬物眾生,到此祈福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普濟寺周圍還有不少叢林禪院,如錫麒唐、息來禪院、積善堂等等,每一座院內院外都栽有高大的榕樹、松柏。佛教中把僧人聚居之處稱為“叢林”,普濟寺的“叢林”香火鼎盛,叢林蓊郁茂盛,此叢林和彼“叢林”互相輝映,相得益彰。


    普濟寺外有座“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馬”碑,據說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過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觀音菩薩的崇敬。 


    海印池上有座石橋,石橋上有座六角亭叫“定香亭”,亭中御碑一座,記錄了普濟寺的興建和普陀山的歷史,為清雍正皇帝所書。


    穿過定香亭往前,一座白塔赫然眼前,此為普陀山多寶塔,又稱“太子塔”。多寶塔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筑,與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宮惟一存世的宮殿建筑九龍殿、楊枝庵中根據初唐畫家閻立本繪的觀音畫像刻成的楊枝觀音碑以及佛頂山上稀世物種鵝耳櫪樹,合稱為“普陀四寶”。


    繼續(xù)向東而行,來到了百步沙,這里離多寶塔只有百余米,因此又叫“塔前沙”。


    百步沙沙質純凈,灘形寬廣、平坦、優(yōu)美,立于沙灘遠望,海面開闊,海風習習,景色遼遠美好。


    沙灘上有不少奇石,石上有雋永的佛教石刻,如下方的“石師”上刻有“回頭是岸”,雖然佛教講“苦海無涯,回頭是岸”,但百步沙上前望是壯美的海景,回頭是秀美的山光,處處沁人心脾。


    漫步百步沙,心情正如灘上一亭所示:自在。


    百步沙的盡頭一處石刻上有“震旦第一佛國”的刻字,“震旦”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下文還會看到不少有名的摩崖石刻。


    再往北,繞過一處古木環(huán)擁的黃墻,來到了仙人井。


    此井入地丈余,泉水從井底涌出,暑涼寒燠。相傳秦時道教神仙安期生曾汲此井水煉丹,西漢梅福、東晉葛洪也都來此汲水煉丹,故以仙人井名之。


    仙人井不遠處,一座古亭在翠木掩映中屹立東方,站在古亭仰望,觀日閣就在眼前。


    觀日閣,顧名思義,這里是普陀島東面臨海處晨觀日出的地方。此閣端莊典雅,古色古香,風光旖旎,憑欄觀海,不勝快哉。


    朝日閣下有朝陽洞,是一處天然洞窟,幽邃竅冥,也是觀日出的佳地,在此聽潮也不錯。


    朝陽洞左右挽百步沙與千步沙,朝北望去,就是寬廣綿長的“千步沙”——普陀山十二景之一。此時云縫中漏下一縷陽光,照在海岸分界線、沙樹交匯處,蔚為奇觀。


    千步沙已屬于法雨寺景區(qū),讓我們回到中心大路上,去參觀一下景區(qū)中其他的勝景。


    法雨寺景區(qū)背山面海,由法雨禪寺、千步沙、望海亭、五祖碑、楊枝庵、雙泉庵、大乘庵等景點組成,沿途叢山起伏,禪林成片,佛教氣氛濃郁。

    千步沙對面是悅嶺禪院,園中古木參天,依山面海,環(huán)境優(yōu)美,禪意十足。


    悅嶺禪院北側不遠處是大乘禪院,紺樓黃墻,分外醒目。


    大乘禪院的占地規(guī)??胺Q普陀山庵院之冠,主殿圓通寶殿里供奉的水月觀音像是觀音菩薩造像中首屈一指的精品。水月觀音是三十三體觀音之一,衣飾華麗、身姿優(yōu)美,被稱為“東方維納斯”。


    大乘禪林前往法雨禪寺的路上經過一處水池,池中噴泉如花,池周綠意盎然,秋意濃艷,景色如畫。


    池畔有一處草坪,是鴿子的樂園,一會兒飛上屋頂,一會兒在草坪散步,十分熱鬧。


    穿過仙境,看到一座雄偉的牌坊,上書“海天佛國”四字,牌坊后終于來到法雨禪寺。


    法雨禪寺和普濟禪寺、慧濟禪寺并稱為普陀三大寺,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八年,因當時此地泉石幽勝,結茅為庵,取“法海潮音”之義,名“海潮庵”,后毀于戰(zhàn)火。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朝延又賜金修寺,修繕大殿,并賜題“天華法雨”和“法雨寺”額,始定今名。


    法雨寺現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后依次為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布局宏大高遠,氣象超凡,不遠處的千步金沙空曠舒坦,海浪聲日夜轟鳴,北宋王安石曾贊之“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


    此處觀音殿內有從南京明代宮殿遷來的九龍藻井和琉璃瓦,是普陀山的寶貝。


    寺院大雄寶殿一側有兩株圓柏,雌雄異株,樹形優(yōu)美,干枝虬曲,堪為獨景,郭沫若曾題詞“龍鳳古柏”。


    從法雨寺沿香云山香道往北而行,來到了佛頂山景區(qū),這是普陀山海拔最高的景區(qū),三大寺之一的慧濟禪寺就位于這里。



    佛頂山由香云路、海天佛國崖、云扶石、慧濟禪寺、普陀鵝耳櫪、刀劈石等景點組成,此處還有普陀十二景之“華頂云?!焙汀安枭劫盱F”。


    佛頂山是普陀山最費體力的一處景點,看到山腳下的香云亭,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兩個小時,是考驗體力的時間。


    登山途中下起了雨,霧越來越大,及至登上山頂,能見度已不過十多米。山路異常辛苦,但有的信徒竟五體投地跪爬上來,讓人欽佩。


    山上看到了普陀名景——海天佛國崖和云扶石。“海天佛國”是明朝抗倭名將侯繼高所書,由于這四個字概括了普陀勝境的特色,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稱。巨石上累一小石,卓立不下墜,常有云霧繚繞的景象,古稱“云扶石”。


    再往上爬一小段,來到了慧濟禪寺。


    明初僧慧圓結茅山頂,創(chuàng)立慧濟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擴庵為寺,名慧濟寺。全寺有四殿、七宮、六樓,布局為其它禪林所少見,天王殿后,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條平行線上,頗具浙東園林建筑風格?;蹪轮鞯顬榇笮蹖毜睿┓钺屽饶材岱鹣?,右側大悲殿供奉的唐代觀音像,為普陀山最古老佛像藝術。


    不僅是殿宇的布局,殿內的裝飾也有江南園林的韻味。


    寺外有詩人陸游和禪師對談的雕塑,陸游曾作詩《好事近(登梅仙山絕頂望?!な耍罚骸皳]袖上西峰,孤絕去天無尺。拄杖下臨鯨海,數煙帆歷歷。貪看云氣舞青鸞,歸路已將夕。多謝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意境頗似佛頂山。


    山頂還看到數棵普陀鵝耳櫪以及極為珍貴的一株母樹,此為普陀山特有樹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野生母樹全世界僅這一株,位于佛頂山慧濟寺西側,樹齡260年。


    下行不久看到了刀劈石景觀,這是一塊崩塌的巨石,中間的縫隙是節(jié)理裂隙,宛如巨刀劈開巨石。


    轉完佛頂山,我們再去梵音洞景區(qū)聆聽梵音。


    梵音洞在法雨寺的東部,普陀島的東北,普陀島南部還有一處潮音洞,兩地都可以聽到清晰的潮音,又各具特色,稱為“雙洞潮音”。從法雨寺經飛沙岙、過祥慧庵,即來到普陀最東部突出的青鼓壘山,梵音洞就在山下。


    青鼓壘插入普陀洋,此地常有驚濤拍崖,潮聲撼洞,晝夜轟響,宛如擂鼓,故又稱“驚鼓擂”。青鼓壘山東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巖斧劈,峭壁危峻,兩邊懸崖構成一門,便是梵音洞。普陀山不乏令人拍手稱奇的洞穴,而梵音洞的磅礴和陡峭為其他洞所莫及,據說這里還是觀音大士靈相瑞現處。


    梵音洞上部依山而建一座寺院,布局巧妙,氣勢恢宏,寺內觀音寶殿中供奉有 觀音立像,手持念珠,腳踏鰲魚,慈視眾生,羅漢堂中供奉五百木雕羅漢,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


    轉完觀音洞是天色已暗,在般若(智慧)氣息環(huán)繞的房間休息一晚,剩下的景點第二天在逛。


    次日一早,向西來到了西天景區(qū)。


    西天景區(qū)位于普陀島西南部,是奇石景觀最為豐富的景區(qū),這里有千年古樟、心字石、圓通庵、梅福庵、磐陀石、二龜聽法石、觀音洞等景點組成,普陀十二景之“磐陀夕照”、“梅灣春曉”也在這里。

    上山的過程中忽見一只飛蛾落于巖石,走近細看卻不見蹤影,我來了興致,怎么會憑空消失呢?又仔細看了一會兒,原來匍匐在灰白的石面上,依靠保護色隱藏了自己。一個小插曲。


    前行不久,來到了第一處奇石景觀——二龜聽法石。


    一塊大石頭上附著兩塊小石頭酷似兩只烏龜,一龜在巖頂回首觀望,似有等候之意,另一龜緣石直上,昂首引頸,一幅著急的姿態(tài)。相傳二龜受東海龍王之命前來探聽觀音菩薩說法,因聽得入迷忘了歸期,遂化身為石。

    再往前來到一處寬闊的廣場,中心臥著一堆石頭,右側巨石上半只身子凌空、搖搖欲墜的石頭格外引人注目,宛如一只蹬腿欲飛的小雞。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磐陀石。

    磐陀石由二石相壘而成,下石底闊上尖,周廣20余米,為盤;上石上平底尖,寬近7米,為陀。觀之若懸,望之欲墜,為佛國一絕。每當夕陽西下,霞光輝映,稱為“盤陀夕照”,為普陀十二景之一。


    繼續(xù)往前,經過梅福禪院,來到了圓通禪林。


    圓通禪林始建于明萬歷五年(1577年),由僧圓獻之創(chuàng)建,清朝時屢次擴建,形成為西天門上的大庵。這里是西山山巔,背山面海,寺中可遙望四周群山黛翠,坐看蓮花洋上潮起潮落,氛圍幽靜,景色秀美。



    出庵前行,一路上看到不少摩崖石刻,佛國的文字讓人心生平和、深沉。


    最后來到了著名的“心”字石,這是可在巨石上的一個巨大的“心”字,有多大,對比下圖路過的行人就知道了。

    “心”字長五米,寬七米,中心一點可容八、九人同坐,整個字可容近百人打坐,是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由清末民初僧包頭陀題刻,相傳觀世音菩薩曾在此說《心經》。


    西天景區(qū)之后,朝東南而行前往紫竹林景區(qū),去瞻仰普陀山的標志景觀——南海觀音立像。


    紫竹林位于普陀島的東南隅,由潮音洞、不肯去觀音院、南海觀音立像、西方庵等景點組成。除了觀音立像,這里還有一些名稱讓人匪夷所思的景觀,比如“不肯去觀音院”、“禁止舍身燃指碑”等,每一處都有一個故事,讓我們前去一探究竟。


    進入門闕,終于看到了這座觀音立像。在三亞南山也見過一尊觀音立像,說實話,要比眼前的觀音更加壯觀,三亞的觀音高108米,比自由女神還高15米,而眼前的觀音只有33米,臺基還占了13米。然而,來這里拜觀音的游客可比三亞多多了。


    信徒們敬獻三炷香,表示以身、口、意三業(yè)禮敬佛、法、僧三寶,競相跪拜的游客絡繹不絕,口中念念有詞,胸中滿是憧憬。還有的信徒圍著菩薩像繞圈,是為繞佛,佛教徒相信,饒佛就是在一步步向佛和菩薩靠近,既能懺悔罪孽,又能積累功德。


    近處有立著的菩薩,往遠處望去,海中有一座“臥佛”。輪船遠方形如臥佛的小島是普陀島東南的珞珈山島,離普陀島只有5公里,乘船幾分鐘就可到達。相傳觀音大士曾在珞珈山島上修行。


    觀音立像不遠處是西方庵,又稱“西方凈苑”,為民國初僧福升創(chuàng)建。寺內圓通寶殿中供奉著漢白玉雕觀音菩薩像,兩壁有彩繪長卷十八羅漢圖,生動逼真,氣勢恢宏。


    西方庵海崖下有塊巨石,石上有一深陷的腳印,趾跗分明,據說是當年觀世音菩薩為了普度眾生,從珞珈山越過蓮花洋飛落到普陀山開辟道場是留下的神跡,名為“觀音跳石”,西方庵由此也被稱為“觀音跳庵”。


    前往不肯去觀音院的路上有一段黃墻夾著的小道,不少游客在此拍照,這樣起伏的純色墻壁總能充當漂亮的背景,如武當山太子坡的九曲黃河墻,一紅一黃,都很美妙。


    路上還經過了補怛紫竹林,也是一處香火旺盛的禪院,匾額由民國八年康有為題寫。相傳這里曾是觀音菩薩居住的地方。


    出禪林,向東側海邊前行,看到綠草翠木掩映中的建筑就是不肯去觀音院了,不過海邊還有一些引人入勝的景觀,我們先去那里看看。


    灌木小道的遠方一座小亭立在碧海藍天間,小亭下聚著不少人,那里應該有奇景。


    走近細看,原來這座古亭名叫“澹澹亭”,名字讀起來很可愛,但所指的意境卻很深刻,“澹?!笔撬ㄊ幯臉幼樱懿僭凇队^滄?!分杏小八五e?,山島竦峙”的名句,描繪了嶙峋山崖下的平闊海面,表達了一中處變不驚的平和心態(tài)。


    澹澹亭下的竦峙巖石上,有不少打坐的信徒,任其身邊人來人往,耳邊潮音起伏,他們自巋然不動,神如止水。其實那天陽光強烈,在裸露的巖石上坐一小會兒已屬不易,他們能坐上一大會兒,你道是為何?

    現代西方興起了一股“冥想熱”,通過靜坐冥想,可以減輕壓力,甚至改變大腦結構,治療抑郁,增強記憶......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心理,“冥想熱”很快傳到中國,深受都市高壓人群歡迎。但其實,西方的冥想就是來源于東方宗教中的靜思,佛教叫“禪定”,道教叫“打坐”,是一種讓自己的思緒專注的修行方法。對于不信教的人來說,安靜的環(huán)境是冥想的不二之選,但對于信徒來說,在“佛國”打坐更有意義,效果更好。我在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的釋迦牟尼等身像下,就見到金發(fā)碧眼的歐洲人靜坐冥想,對來來往往的游客毫無知覺。


    澹澹亭一旁有座大士橋,跨過小橋下至海邊,看到了嶙峋怪石所圍的潮音洞。


    潮音洞半浸海中,縱深有30米,此處海岸曲折,洞頂有兩處縫隙,稱為“天窗”,洞口潮大海,呈張口狀,日夜為海浪所拍擊,潮水奔騰涌入洞口,勢如飛龍,聲若雷鳴。


    潮音洞不遠有觀音現身處,有一座觀音石雕立于此。傳說觀音菩薩曾在此屢現靈相,自從唐代日本僧人慧鍔和新羅商人一起留觀音像于洞側后,這里便一直被視為海天佛國的發(fā)祥地,這大概也是普陀山成為觀音道場的原因之一。


    走不多遠,看到了不肯去觀音院,建筑小巧別致,獨具一格,三面臨海,草木青翠。寺院始建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當年丞相伯顏平定江南,明部帥哈喇歹往謁潮音洞,感觀音大士靈現,遂建殿于洞上。后屢毀屢建,如今的寺院有唐代風格,供奉著一尊十一面四臂觀音坐像。



    “不肯去觀音院”這個名字源自唐代日本高僧慧鍔禪師留觀音寶像于潮音洞的靈異事件。據歷代山志記載,唐大中十三年(859年),慧鍔從五臺山奉觀世音菩薩像回國,船經普陀山洋面受阻,以為菩薩不愿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這是普陀山成為觀音道場的一大主要原因。


    院外有座石碑上書“禁止舍身燃指”,原來明嘉靖年間,普陀山流傳“舍身能成佛,燃指表誠心”的謊言,不少善男信女信以為真,到潮音洞邊跳洞舍身,或在不肯去觀音院前燃指,以示對菩薩的誠心,慘死或致殘者不計其數。為規(guī)勸這種愚昧行為,總鎮(zhèn)都督李分等人立了一塊大石碑,正中鐫有“禁止舍身燃指”6個大字,兩邊還鐫有87個小字,上書“觀音慈悲現身說法是為救苦救難,豈肯要人舍身燃指云云”。自此,舍身燃指的蠢事得到了阻止。


    最后一站,讓我們去逛逛南天門景區(qū)。

    南天門地處普陀山最南端的南山上,孤懸入海,巨石森立,危巖高聳,傳說這里是八仙過海的地方,普陀山禪宗始祖真歇禪師曾結茅于此。


    登山途中看到不少摩崖石刻,十分壯觀。


    沿著石路登山不久,就看到了南天門。兩塊巨石壁立如門,上有條石橫亙,額題“南天門”。門內巖群叢秀,摩崖石刻豐富,穿門而過,可看到碧海浩渺,景色壯美。


    門側有清康熙年間武將藍理所題“山海大觀”四字。門里有梵宇琳宮,宇旁有一巨巖,可緣石級登臨巖頂。巖頂平坦,有兩處小水潭,潭水清淳發(fā)光,俗稱獅子眼,巖石上鍥有“龍華大會”、“砥柱南天”、“海岸孤絕處”等石刻。


    轉完南天門,普陀山之旅也接近尾聲,在碼頭附近慈云禪院外、南海圣境牌坊下,一座少女的雕塑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孩:相傳古時有姑嫂渡船來普陀進香,船靠岸時,小姑天癸來潮,不敢下船入山,嫂短其姑無福朝圣,便獨自進山禮佛。午時潮起,一村婦向海里投石鋪路,為小姑送來飯菜,嫂后感悟觀音大士顯身行善,自慚無緣。自此,姑嫂泊舟處稱為“短姑道頭”,此處雕塑即為短姑勝跡。


    在普陀山和其他佛教圣地,見過了不少拜佛拜菩薩的信徒,或懷著還愿的喜悅,或抱著迫切的渴慕,也遇到過對此不屑的非信徒,認為他們愚癡迷信。我雖然不信佛,但我明白這份信仰對于很多的人的意義。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是人能思想,這是天賦,也是詛咒。思想讓我們未雨綢繆,讓我們創(chuàng)造財富,讓我們凌駕萬物之上,讓我們感受其他動物無法感受的豐富精彩,然而相應地,思想會讓我們痛苦,讓我們空虛,讓我們嫉妒、焦慮、煩躁、不安......讓我們體驗其他動物無法體驗的至暗地獄。同樣會饑寒交迫、生離死別,人類在肉之至痛之外,還會多一層情之至苦,而往往,這種苦更深切、更綿長、更讓人難以忍受。

    所以,人有了信仰。

    他們有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


    有的卑微無依:


    有的肺腑吶喊:


    有的五體投地:


    蕓蕓眾生相,大慈大悲心。

    信與不信,我們都在修行,企盼有一天能了悟,能仰天大笑出門去,笑看紅塵如煙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海天佛國普陀山游記
浙江行·普陀勝境
海天佛國,普陀山第一大寺普濟寺
散文||我來普陀山,不為遇見佛
南海普陀,海天佛國
普陀山旅游全攻略:海天佛國,世外梵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