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情緒做倔強的小草】在家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而墮落,做不到自律。如果通過一些具體的方法強迫自己去做的時候,可以有一定的效果,但只是暫時的,治標不治本。不能自律,改變的觀念會影響自己的行為。
當我們已經制定好了計劃,按照計劃行事的時候,如果你的內心感覺是非常痛苦的。比如,早上定鬧鐘六點起床,當鬧鐘響起的那一刻,你正在甜美的睡夢中。
首先的感覺是厭煩,你的意識中對鬧鐘叫醒你就是厭煩的,即便自己能起床也是迫不得已,自己在逼自己做不愿意的事情。
別人逼自己,可以把情緒發(fā)泄給別人,抱怨,指責,對外攻擊,受眾是另外一個人。但自己逼自己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是自己承受的。你很清楚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悔恨,迷茫,很痛恨自己,甚至讓自己產生負罪感。
但你真正想過為什么要制定這些計劃,為什么要逼自己嗎?因為我們選擇了競爭,如果不這樣,我們的成績就會不好,就容易被老師指責,被父母罵,被同學看不起。做不到我們就是生活的弱者,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我們很害怕,對未來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控。我們不放過自己,一旦自己制定的目標沒有達到,就陷入了極度自責的情緒中,飽受負面情緒的困擾。
讓自己自律其實為了獲取更多的自由,我自己能管住自己,就不需要別人來過多的干預自己。我自己把該做的都做得很好,就不用別人來限制自己。自律本質就是在追求自由。
逼迫自己自律就是把自己一分為二了,是在內耗,情緒很容易不穩(wěn)定,引起過度自責。自律無非就是認定自己,心甘情愿地做一些讓自己以后能更自由的事。
平時生活中存在的誘惑太多,有很多事情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玩游戲,刷視頻,這些更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畢竟這些真的好玩,人們生下來接觸的就是吃喝玩樂,這些行為通用的特點就是能夠及時滿足,盡快地滿足當前的需要,但這些自由是暫時的。過多地滿足當前的自由就失去了未來更大的自由。
前邊寫這么多無非就是強調我們所希望的自律是為了自己獲得更多的自由,而不是對過去的補償,目標要清晰。這個意念越強烈,自律的行為就越容易做到,這個道理大家也都懂。
問題是我想自律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忍不住會玩游戲。過去這些事情已經成為了事實,如果你的自責是為了增強你自律的信念,也不能說之前的時間就是浪費了,它起到了警醒的作用,讓你意識到自己更應該做什么。
怕的就是一直沉浸在過去所做的事情中,心中充滿了負面能量,活在回憶和痛恨自己當中,那么這個過程除了讓你讓自己的情緒越來越負面,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
過去的就過去了,人不是神仙,即使你把自己安排得滿滿的,也會有懶散的時候。關鍵就是看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懶散,你能合理地看待自己的懶散就能合理掌握自己的情緒。
自律需要理智,出現負面情緒時優(yōu)先考慮的是怎樣讓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情緒穩(wěn)定了你才會理智的看待問題,才會做到自律。本來就很懊悔,拼命想補償,只要你在行動,不散漫就行,不惜要急于求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越來越愧疚,到最后徹底絕望,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自律。
每一件事情的產生都有雙面性,你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它,就給你帶來了積極的意義,相反就是消極的。不能自律那就承認自己的過去,再去修改,不能自律的人很多,從不自律到自律是很緩慢的一個過程。暫時的方法會讓自己看起來很自律,只是用了一些具體的框框在輔助自己自律,依然會有一些排斥的心理在里面。
真正的自律不會那么難受,是自己管住自己,所做的一切完全都是我自愿的,不需要有什么條件來約束我,哪里做得不好,不合適,我會認同,然后會慢慢調整,會去改,這才是自律帶給我們的。
在剛開始確實需要一些很實用的方法作為協(xié)助,比如,提前把一天的學習計劃列出來,分清主次,定好鬧鐘,學習和放松間隔開來,把時間合理的區(qū)分開。這些都是很實用的方法,短期內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自律是一種修行,不是按部就班,更不是固定不變,同自己過不去,讓自己很壓抑。相反它會讓我們的情緒很穩(wěn)定,主動積極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之所以自律是不斷變化的,是因為我們的延時滿足在不斷發(fā)生改變,這個得到滿足了,下一個又在等我們去 一步一步實現,未來我們不可控,可控的只有當前所做的事,所謂的自律也就是主動做好眼前的事更大概率的達到自己未來的預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