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挺顯而易見的,但如果要和大家解釋我的工作內(nèi)容,那其中一大部分必然是創(chuàng)作和表達。
多年來興趣使然,也讓我看綜藝的時候,更偏愛語言豐富,輸出新穎觀點的節(jié)目。
所以這次,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真的一直在追的綜藝《脫口秀大會》。手工外鏈推廣工具老鐵
這一季《脫口秀大會》舍棄了對戰(zhàn)模式,選手自選角度抒發(fā)自我,每一期的主題都頗有點形而上學的意思。
比如以“孤獨”為主題的這期,就出了很多金句,包括王建國的中二病座右銘“我一直是個守墓的人,這個世界是我看的墳”。
還有新人孟川說的“每個人都是一壺開水,嘴上說著‘孤獨孤獨’,心里卻翻滾著浪“。
“孤獨“,一個翻來覆去被現(xiàn)代人拿來自我包裝的詞,在這個節(jié)目上突然被揭露了真面目。
可見同樣的主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視角去闡述。
除了讓觀眾驚艷的金句,龐博關(guān)于社畜孤獨感的段子就更加戳中觀眾的內(nèi)心。
職場新人第一次面臨社會的暴擊,想解壓卻無處可去,最后只能選擇在廁所冷靜一下。
可是我還得在這里提醒大家,辦公室不成文規(guī)定第一條“不要在廁所宣泄不滿”,因為隔間里打斗地主那個可能就是你的老板。
“孤獨”這一期最標新立異讓人大跌眼鏡的視角出自梁海原。
比如他和程璐思文一起度蜜月,非要當最佳第三人。
還有他養(yǎng)了貓之后,寵物花銷太大,他眼看著一張張鈔票離自己而去的故事。
這些都讓我深深體會到人真是不能單身太久,因為大齡單身男青年伴隨宅屬性,很可能下一步就要宅在精神病院了。
接著,趁總決賽開始之前,我們來回顧一下半決賽,半決賽的主題是“怎么選都不錯”。
可選手們比到這個時候已經(jīng)沒有什么選擇了,畢竟頭也快禿了,精神也快崩潰了,想寫出精彩絕倫的段子,但很難發(fā)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第二季《脫口秀大會》比起第一季,競賽大過娛樂,讓所有選手,包括李誕都逐漸顯露出一絲疲態(tài)。
選手里狀態(tài)起伏最大的梁海原和rock,明明在這個舞臺上已經(jīng)是前輩,可還是忍不住手汗粘滿麥克風,觀眾投票結(jié)果也不好看。
而“雷劈型”隨緣選手張博洋,白白拿了兩期爆梗王竟然直接選擇了退賽。
雖然在全場評委和觀眾的強烈挽留,但張博洋就是又慫又剛,他表示“我就是寫不出來了,你拿我怎么辦吧”。
不過看起來張博洋應(yīng)該已經(jīng)提前和節(jié)目組打過招呼,李誕也很自然的放走了他。
穩(wěn)定型的“脫口秀太后”思文和“脫口秀前大王”龐博依然發(fā)揮不錯。
他們的觀點能讓觀眾引起共鳴,最后也會習慣性升華一下主題。
思文把自己的腎結(jié)石手術(shù)拿出來講,而龐博的手機app選擇困難癥,已然成為了廣大微博網(wǎng)友的熱門話題。
當期彈幕也不斷刷過“說的不就是我嗎“,“不要隨便偷窺觀眾的生活啊”等觀眾們深感無奈的心里話。
“卓別林接班人”卡姆一如既往滿場亂飛,硬是能把脫口秀演成行為藝術(shù)。
但他的表演風格最夸張,有的人會被他逐漸洗腦,有的人不管看多少遍也會難以理解。
不過如果你??疵朗矫摽谛愕脑?,就會知道卡姆的表現(xiàn)還不算over。
除了直接晉級決賽的王建國和呼蘭,進入半決賽的演員對我來說也基本都是熟面孔。
就是不看《脫口秀大會》和《吐槽大會》的朋友們大概會滿腦子黑人問號,這幾個人是誰???
而這些問號,也印證了半決賽的主題,他們從各行各業(yè)的素人變成說脫口秀的素人,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嗎?
脫口秀,英文譯為Talk Show,顧名思義,是完全靠語言進行的表演。
脫口秀類似于外國單口相聲,但需要更密集的笑點,更貼近時下流行的段子,才能將挑剔的觀眾逗笑。
其實作為舶來品,脫口秀在國內(nèi)還是比較小眾的表演形式,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異,脫口秀表演完全融入大環(huán)境,還任重道遠。
反觀二人轉(zhuǎn)和相聲,一個享受著土生土長的天然紅利,一個成功傳統(tǒng)偶像化,相聲界頭把交椅德云社更是成了“國內(nèi)第一男團”。
首先是師傅有地位,徒弟才有出頭之日,再加上曲藝基本都是童子功,十幾歲進了這行,一輩子飯碗就都不用愁了。
如果真能成“角”,那么上春晚,或是辦全國大型商演都不在話下。
說到相聲,《脫口秀大會》這次也請了于謙和吳昕當領(lǐng)笑員,可見脫口秀屆在國內(nèi)真是人才稀缺,只能從相聲圈和綜藝圈“借”評委了。
而作為近幾年才興起的新潮流,脫口秀對普通人來說是一份有趣的兼職,但不是一份靠譜的全職。
因為沒有系統(tǒng)的培訓,因為沒有固定的場地,因為一場幾百塊的微薄收入,大部分人與其說靠脫口秀為生,不如說把脫口秀當成一個表達自我的愛好。
即便是內(nèi)陸如今的脫口秀一哥,一眾脫口秀演員中的領(lǐng)頭人李誕,也還在到處參加綜藝。
他要給其他脫口秀演員找一條出路,自己就必須先向曝光率低頭。
*李誕上觀察類綜藝節(jié)目《做家務(wù)的男人》
或者你也不知道李誕是誰,但是他和配偶在電梯口的各種婚紗廣告你肯定見過。
和李誕同期出道的池子,從堅決不念一句廣告,到對廣告來者不拒,也算半只腳踏進了綜藝圈。
池子一開始的名號是95后脫口秀天才,但是在日新月異的娛樂圈,他也只能摘下天才的帽子,變成念廣告機器。
和李誕同期從《今晚80后脫口秀》出道的王建國,因為性格比較自我,對于所謂的“紅”這件事一直抵觸到這兩年。
結(jié)果建國靠脫口秀沒出圈,卻靠做飯節(jié)目火了,脫口秀編劇變身美食博主,居然還上了微博紅人節(jié)。
可見你要吃開口飯,不管怎么想“獨善其身”,最終也得和大數(shù)據(jù)和解。
脫口秀界的三個頭牌尚且要干兼職,就更別提其余的演員了。
進入半決賽的唯一一個新人趙曉卉現(xiàn)在還在車間上班,每次比賽都要和領(lǐng)導請假。
《脫口秀大會》第二季說是要給新人機會,結(jié)果只推出了一個新人,而這個新人目前的微博粉絲還不到十萬。
更難的是上一屆的脫口秀大王龐博,這一屆他的表現(xiàn)少了第一季的新鮮感,連進入半決賽都很不容易。
當嘉賓毛不易問起龐博,“你明明是上一屆的冠軍了,為什么還要參賽?”時,龐博說他又不是節(jié)目組,他也不知道。
而我認為最實際的原因就是,除了《脫口秀大會》,沒有其他節(jié)目能讓這些演員站上舞臺了,去年的大王,今年也沒有其他窗口輸出自己。
所以他們焦頭爛額,想把所有好笑的段子揉進一篇稿子里,然后任鏡頭放大他們的緊張和尷尬。
很多時候一個演員們自信滿滿的笑點,傳遞到觀眾這里,就成了一盤沙,不用風吹,走兩步就散了。
我有的時候看著節(jié)目,第一反應(yīng)居然不是真好笑啊,而是真不容易啊。
我相信很多脫口秀演員的初衷都是因為一腔熱愛,靠挖空自己填充內(nèi)容。
可這種自我消耗有時候不僅觀眾不理解,也很難和身邊的人解釋你到底在干什么。
而表達與受眾存在壁壘,一直是創(chuàng)作中的難題,脫口秀演員并非專業(yè)演員出身,所以在舞臺上對現(xiàn)場把控不到位也在所難免。
他們長時間只能在小場地,和熟悉的觀眾近距離的說脫口秀,使得他們很難適應(yīng)站在聚光燈下表演。
《脫口秀大會》又涉及到比賽,還有一群觀眾手里拿著投票器,掌握你是否能晉級決賽的生殺大權(quán),真是腥風血雨盡在眼前。
要么放棄夢想,要么提高實力,除此之外,脫口秀演員別無選擇。
可是他們有后悔過踏入這一行嗎,我想應(yīng)該偶爾有迷茫,但不至于后悔。
因為給人帶來快樂是會上癮的,觀眾笑聲帶來的成就感,就像我的每一個作品下,大家因為真心喜歡,而給予我的支持是一樣的。
不管怎么說幾期看下來,這個節(jié)目還是激起了我的表達欲。
讓我也想創(chuàng)作出更新穎,更有趣的文章或視頻。
最后,希望每個創(chuàng)作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