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開始,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開始陸續(xù)編發(fā)島城作家及文史研究者遲守衛(wèi)老師(網(wǎng)友“池清”)的《青島老街系列圖文》,在這些精彩圖文中,蘭山路、廣西路、浙江路、湖南路、湖北路、太平路、江蘇路......,一條條歷史老街,在他的筆下,變成一段段鮮活的歷史躍然紙上,每一篇都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guān)注歡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遲老師的新作《河南路的難忘時光》。
河南路也是青島早期的一條街道,1899年開始修建,距今也有百余年歷史了。這條路南北走向,南起海邊的太平路,北抵大窯溝的濟南路,與蘭山路、廣西路、湖南路、湖北路、曲阜路、肥城路、大沽路、保定路、天津路、北京路交會。德占時期當政者以德縣路、保定路為界將此以南的城區(qū)劃為歐洲人居住的歐人區(qū),河南路的南段命名為漢堡街;將德縣路保定路以北的城區(qū)劃為中國人居住的鮑島區(qū),河南路北段稱作河南街;日占時期南段改稱深山町,北段改稱河南町,中國收回青島后全路均定名為河南路。
河南路的名氣不如周邊的太平路、中山路、蘭山路等名氣大,默默地靜臥在這些馬路中間,可這條馬路在20世紀20年代卻有著一批當時國內(nèi)的重要銀行,還有一批飯店和旅館,這條馬路也曾是青島的一條重要的商業(yè)老街?,F(xiàn)在走在河南路上,沿街保留下來的老建筑依然風韻猶存,顯示出了這條老街的底蘊和滄桑。
我們家曾經(jīng)住過的湖南路51號與河南路近在咫尺,便與河南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特別是這條馬路的南段留有我很多的難忘時光。從太平路北望河南路
河南路往南與大海的“對景”是一座造型靈巧的建筑,這是大約建于1902年的“海水提泵站”,據(jù)說當時德國人是通過安裝在這座建筑里的管道將海水抽入灑水車,用來沖洗馬路,這種超前的環(huán)保意識令人叫絕?,F(xiàn)在這座建筑由青島海濱風景區(qū)棧橋風景管理處辦公室使用,也成為了前海海濱的一道風景。
河南路2號青島市委宿舍院現(xiàn)貌
河南路2號院大門現(xiàn)貌
位于河南路太平路西北角的河南路2號青島市委宿舍院,是1954年拆除了德商順和洋行大樓和其西鄰的禪臣洋行大樓而建起來的。建于1899年的德商順和洋行大樓是河南路上最早的建筑,這應(yīng)該是這條路的最早建設(shè)時間。建于1900年的德商禪臣洋行大樓
河南路2號市委宿舍舊影(攝于1958年),上圖為南樓,下圖為北樓。
河南路2號院現(xiàn)貌
河南路2號院有我的同學和戰(zhàn)友。姜軍志是我的高中同學,他家住在北樓,他比我高一屆,67屆的,上學時我們的教室在一個走廊里緊挨著,冬天他整天穿著一件草綠色的棉軍大衣,那是他母親單位公安派出所發(fā)的。他畢業(yè)后應(yīng)征去了南海艦隊,我們經(jīng)常書信來往,他給我的來信上都蓋著三角郵戳。他復員后被分到燕兒島的北海船廠干車工,我們見了面他就給我講什么C16車床,他對技術(shù)很鉆研,后來當上了工段長。他結(jié)婚后住到了燕兒島的廠區(qū)宿舍,那時燕兒島離市區(qū)很遠,交通極不方便,我們就失去了聯(lián)系。1970年6月17日,他弟弟姜建志與我一道去了山東建設(shè)十團,我們還一同分到了一營二連種果樹。住在南樓的胡民生也是我們一起到的兵團,他被分到了三連燒窯,燒窯的勞動強度很大,他很能干,后來當了班長。在兵團時他考入了山東煤炭學院,畢業(yè)后就留在了濟南工作并結(jié)婚定居,他母親蔣阿姨跟我母親是同事,都在泰安路街道辦事處工作,我跟民生現(xiàn)在還保持著聯(lián)系。胡民生在兵團時的三連窯場一角鳥瞰
住在這個大院的還有一對兄弟陳克利(音)和陳阿利(音),他們的父親原是青島市委宣傳部的領(lǐng)導。陳克利的小提琴拉得好,被北海艦隊海鷹文工團招為小提琴樂手。他們院有文藝特長的學生不少,那時他們院大門口經(jīng)常有個“小樂隊”在演奏,我隱約記得有提琴、手風琴,好像還有二胡、笛子,大約有六七位樂手,引得來往的行人駐足欣賞,也不知道這個“小樂隊”是否是陳克利組織的,后來他與我們團的戰(zhàn)友劉向陽結(jié)為伉儷。劉向陽是從青島12中畢業(yè)的,與我們乘坐一趟火車到的建設(shè)兵團,也被分到了果園連,第二年被選拔為團廣播員,因她的歌唱得好,又被選拔到師部宣傳隊,不久她又被北海艦隊海鷹文工團選中作為女高音獨唱演員。劉向陽為人質(zhì)樸熱情,我們戰(zhàn)友聚會時她總會應(yīng)戰(zhàn)友的要求為大家獻歌。我的高中同學邢厚仁也住在這個院里,這是他調(diào)到市政府任職后分到的一套房子。這是1989年8月由青島電視臺拍攝編輯的反映我們青島港大港公司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專題片視頻截圖,攝像是青島電視臺新聞部記者李良鵬,他也住在這個大院,他的父親時任青島市委領(lǐng)導。在拍攝這個專題片的那些日子,我每天與李良鵬在一起工作,他不言不語,一門心思地扛著攝像機拍攝,他拍攝的鏡頭總是有獨到之處。
上面說到河南路2號院是青島解放初期拆除了德商順和洋行大樓和禪臣洋行大樓而建起來的,那就順便說說與它臨近的河南路小學。河南路小學不在河南路上,它在太平路41號,它的前身就是大約建于1902年的德商禮和洋行,禮和洋行在禪臣洋行的西側(cè)——
1904年時的禮和洋行大樓(左二)
青島解放后的1950年在這里建了太平路小學分校,1951年正式成立了河南路小學。20世紀90年代末,河南路小學因火車站周邊改造而被撤消,一部分校園和附屬建筑及其西側(cè)的鐵路宿舍一并被拆除建了一處花園,小學的主樓因是德國老建筑,被青島市政府作為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存了下來(見銘牌)——
1956到1962年我在河南路小學完成了學業(yè),后來又經(jīng)過了中學、建設(shè)兵團,還有多年的工作,小學同學早已各奔東西天南海北,可以說是杳無音信了?!靶W同學”對于我來說,那是一個遙遠的、可望不可及、只能在夢中出現(xiàn)的幻影。2017年,我的學哥劉春茂、劉逵茂、尚國基,還有畢庶琴,一起商量建起了一個小學同學微信群,還起了一個文雅的名字“小學同學篇”。這個“篇”好,既有歷史感,又有文學范兒,僅這個群名就讓我對這些學哥們肅然起敬,更不待說,他們是多么地理解包括我在內(nèi)的這些學弟學妹們的心情呀,因了這么一個微信群,就有了一個可以與同學聯(lián)系的平臺和機會。建群后,即由群主劉春茂發(fā)起,劉逵茂、尚國基和畢庶琴積極推進,聯(lián)絡(luò)組織了一次“河南路小學老同學聚會”。2017年2月23日上午,風和日麗,春風習習。老天爺好像是特別地眷顧我們,前兩天還是風雪交加,寒氣逼人,可這一天,竟暖意融融,一派春天的氣息。同學們在學校的那座保留下來的教學樓前相聚,相互辨認著對方的模樣,努力地叫出對方的名字,甚至有的同學還拿著小學時的合影照片相互指認著,回憶著那些已經(jīng)久遠可怎么也不會忘記的往事——馮小來同學感慨地說:我在這座樓對面的馬路上駐足良久,清楚地記得,正對面有小樓梯可以上去,左面是校長室,右面是少先隊大隊部。房間是窄窄長長的,很明亮。我們的輔導員是徐麗娜,長得挺漂亮,梳著兩條大辮子,常常帶我們大隊委員在這里開會。當時的大隊委員還有畢庶琴、魏淑清、趙志華、田玉森、李魯云……東邊也是有小樓梯上去才能進教室。小樓梯的右邊有一個小平臺,我們女孩子常常蹲在地上玩紗布袋。
畢庶琴在微信中感慨:原河南路小學,現(xiàn)在已無校院墻,樓還是那個樓,可與“學?!币扬L馬牛不相及,面目全非。樓對面的平房教室已蕩然無存,只有地基遺跡尚露出地面,清楚可見。每年,我都會去我的母校,走走,看看,想想。
張賓鴻有詩言:你的背景/遠去得太久/一去就是60年/是你讓我的心/第一次感到了/如夢的、新奇的、昏眩的顫動/今天舊地重逢/仿佛你60年前的那次回眸/又一次撥動了我的心弦/我真的想送給你一艘小船/讓我們蕩起雙漿/任小船兒沖開波浪/劃向那遙遠的天邊。
這是一次不尋常的聚會,這是一次小學同學跨越了半個世紀的聚會,這次聚會已經(jīng)銘記在我們這些同學的心中。
河南路2號院隔河南路的對面現(xiàn)在是一處花園
原先這里是膠海關(guān)保稅倉庫(見下圖)——
1903年的膠海關(guān)保稅倉庫、順和洋行及海水提泵站成三角形地矗立在河南路太平路交口。
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拆除了這座倉庫,建起一座梯形的市委企業(yè)工作部辦公大樓。1992年前后,因青島市委市政府東遷,將這座大樓連同其東側(cè)的“軍艦型”市委辦公樓,以及太平路37號和蘭山路3號市委辦公樓一起拆除了。20世紀70年代的“軍艦樓”(圖右)及膠海關(guān)保稅倉庫舊址(圖左,帶一個豎立的煙囪),“軍艦樓”的后面是蘭山路3號市委辦公樓。
20世紀90年代的梯形樓(白色)、軍艦樓(灰色)、蘭山路3號的市委辦公樓(黃色)。這是河南路(蘭山路-廣西路段)西側(cè)建筑,現(xiàn)在臨街的全是門頭房,記得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這里是一片二層樓,好像門牌是河南路4號到14號。拐角處現(xiàn)在是一家“中天海景酒店”,這里最早是大約建于1901年的德商哈利洋行大樓,與其隔河南路相望的也是建于1901年的膠海關(guān)公寓(見下圖),由此而使河南路開始成形了—
于1901年分別建設(shè)的哈利洋行大樓(圖左)和膠海關(guān)公寓(圖右露出一角)
膠海關(guān)公寓(圖左)與膠海關(guān)辦公樓(圖右)舊影
哈利洋行大樓在青島解放后作了海軍招待所,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被改造為酒店。膠海關(guān)公寓有南北兩棟一樣的樓,青島解放初期曾一度作為山東省對外貿(mào)易局的辦公地,我父親在這里工作,1956年我在河南路小學上學,每到放學后我就到這里來找我爸爸吃飯寫作業(yè)。小時候我的調(diào)皮是出了名的,父親給我立了個規(guī)矩:不許到辦公室亂竄,只能在傳達室玩。有些叔叔阿姨挺喜歡我,主動叫我進他們的辦公室,可我記住了父親的話,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父親落了個“教子有方”的美譽。20世紀90年代,膠海關(guān)原有的建筑被拆除建了山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大樓,現(xiàn)在改為了青島海關(guān)大樓—位于河南路蘭山路交口東北角的海關(guān)大樓
從廣西路南望河南路舊影,對景是海水提泵站,左側(cè)自南向北依次是膠海關(guān)保稅倉庫和膠海關(guān)公寓,右側(cè)依次是德商順和洋行和哈利洋行等建筑。河南路廣西路交口西南角現(xiàn)在是棧橋書店,書店所在的這棟大樓是原先河南路這一片的二層樓和廣西路52號大院拆除后改造的,緊挨著棧橋書店門口往廣西路拐角的位置,原先有一間茶爐,這個茶爐實際上就是一個窄窄的地下室,門口處是一個帶拐彎的石階,石階很窄,茶爐就安放在石階拐彎的位置,這樣這個石階就僅能容得一個人上下了。一對老夫婦經(jīng)營著這個茶爐,還捎帶著賣個香煙糖果什么的,20世紀70年代我們家從湖南路51號搬到廣西路54號(現(xiàn)在的門牌是64號),我經(jīng)常到這里來打開水或是買個應(yīng)急的火柴什么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這個茶爐的痕跡了??墒窃谶@個位置的對面我看到還立著一個傳統(tǒng)的郵筒,這使我的那種失落感多少有了一些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