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殉國,明朝滅亡。有人就問了,假如魏忠賢沒有被殺,還被崇禎委以重任,明朝的結局會是另一種走向嗎?魏忠賢是明朝末年最大的奸宦,他威脅皇帝、荼毒后宮、欺擾百姓,身上罪行累累,雙手沾滿鮮血,崇禎皇帝繼位后懲治閹黨本就是理所應當,魏忠賢最后自縊而亡,也算是罪有應得。
有學者表示,魏忠賢并不是忠于大明忠于君主,而只是忠于權勢。假如他可以繼續(xù)在崇禎一朝參政,或許能起到一些制衡黨爭的作用,其實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反而會掣肘皇帝的決斷。
崇禎皇帝原本是想與后金議和的,少數(shù)大臣已經謀劃了很久,但是由于東林黨人一直堅持抗戰(zhàn),最終無法議和,明朝也走到了最后的末日。
其實在李自成攻陷京城之前,崇禎也定好了南遷的方案,同樣還是那群東林黨人不同意,崇禎最后也只好作罷。如果朝廷能與后金議和,就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李自成和張獻忠,說不定明朝還有一線生機。
如果崇禎南遷,那么南明朝廷也不會群龍無首,收復中原也是指日可待。因為東林黨,最后崇禎殉國而亡,朝中的公卿大臣也幾乎被李自成屠殺殆盡。魏忠賢或許是東林黨的克星,但他不會想到什么權力制衡,只會為了自己的權勢不擇手段。
如果閹黨繼續(xù)存在,很可能崇禎一朝的朝廷會更加混亂不堪。魏忠賢不是那個大明王朝的救星,命數(shù)這個東西誰也無力改變,政權同人類的壽命一樣,沒有什么永恒和不朽,盛極而衰、物極必反是無法改變的規(guī)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