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清朝覆滅的最終原因是夜郎自大,閉關鎖國,腐朽落后,剝削百姓,列強入侵,無力反抗。
但其實閉關鎖國不在清朝,在明朝就逐步實行鎖國政策,并非自我優(yōu)越感超強,而是抵御海外之敵,即在明朝之際便有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下西洋向外討好,以此聲明我中華和諧不愿與其他國家為敵,以求太平盛世共同發(fā)展。但凡事并非如意,海外誤以為中國富足而害怕他們,便利用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來入侵中華。
但終究歸結于封建腐朽思想理應順時代被取代,故其在與日本的甲午戰(zhàn)爭之時,便深知若不強軍便會倒政亡國,便命胡燏棻編練的定武軍,但終究是給自己一個安慰罷了。后在李鴻章去世軍隊由袁世凱授權,袁世凱開始整治新軍僅為天津下站的七千人馬,后才有此北洋六鎮(zhèn),實為七鎮(zhèn)軍隊,兩鎮(zhèn)清滿軍——由八旗子弟兵休整改編而成,起初共計兩萬四千滿族人;余其五鎮(zhèn)起初共計六萬余,后袁世凱成為大總統(tǒng)后進一步擴軍約為60萬人馬。
北洋六鎮(zhèn)軍隊并非全為漢人,有正宗清滿學統(tǒng)的八旗子弟兵,后期的八旗子弟兵爵位世襲,即一生富貴,常時間使其八旗子弟兵有名無實,訓練假把式,但吃喝玩樂樣樣精通。深知清帝未完全授予練兵權于自己的袁世凱,更深知其皇帝用意派使?jié)M人為練軍高層,于是其練軍六鎮(zhèn)。既然如此,袁世凱將八旗子弟兵的真實主干力量,打造為第一鎮(zhèn)軍事力量,一方面是為了告訴皇帝,漢人永遠都不會是軍事第一,保持對氏族的優(yōu)越性。
從另一方面來說,北洋軍閥第一鎮(zhèn)12494人的旗子弟兵,理應擔任為每次與敵大戰(zhàn)的先鋒,故借機削弱滿族人的軍事實力,而且如果八旗子弟兵勝利,皇帝只不過會對其第一鎮(zhèn)進行虛名封賞,而且可以證明袁世凱自己的練軍計劃成功,以便以后擴軍。故袁世凱將其余八旗子弟兵,分散于除第五鎮(zhèn)的高層之中。
有人茫然,既然袁世凱以第一首領先為鳳山、后為何宗蓮的京旗常備軍,是表面上的“強軍”,那么由王英楷帶領北洋常備軍第一鎮(zhèn)13205人的第二陸軍,他們日夜操練,與日益懶散的八旗子弟兵相比,自然而然不可同日而語,王英楷帶領的第三師13205人,段祺瑞帶領12636人與吳長純統(tǒng)制12636人馬的三、四鎮(zhèn)。
聽其數(shù)量理應強悍無比,絲毫不差,但其精兵卻在第二,六鎮(zhèn),清滿精兵在其一鎮(zhèn)。原為北洋常備軍第五鎮(zhèn),由張懷芝帶領12494人的旗子弟兵,在袁世凱實際操作下,日夜練兵,便成為維護袁世凱強軍,北洋第六鎮(zhèn)王士珍領軍中,軍官加士兵總計12693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