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鴻 簡 歷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榮寶齋特聘畫師
中國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
京華美術館河北美院客座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高研班導師
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
福建省藝術理論委員會委員
書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展覽
鴻鵲高飛、天鵬縱橫
丁酉春,予經摯友兩同兄介紹,與中國書畫名家高鴻兄結識。當日,有幸獲觀高鴻兄現場草書,只見一林泉高士以音樂般旋律,用極富動感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真有“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之感,恍如懷素在世。予在漳有年,少見有此“豁然心胸,略無疑滯”的書態(tài),一派灑脫名士之狀。之后,兄與吾數次交往,毫無做作之態(tài),心境自然流露,所見行跡愈加有此印象。
已亥夏,予拜觀了高鴻兄在家鄉(xiāng)舉辦的“放曠林泉”高鴻書畫作品展。之前,予對高鴻兄書畫只是略窺一斑,不敢妄評。觀展之后,頓覺兄之國學修為深厚,書畫涉獵廣泛,既深入傳統(tǒng),又面對現代,作品個性鮮明,超凡脫俗,已具大家氣象,予之喜悅震驚之情溢于言表。綜觀吾兄書畫,以為應有以下兩大特征:其一,書法渾厚高古、筆情恣縱。
清季以來,為改貼學萎靡孱弱之風,阮元提出要揚碑抑帖、倡書法雄強之風,出于阮門的何紹基應運而生。何氏書法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同時探源篆隸,摻入北朝碑刻,造就了高質量的行書線條。對這種線條的學習,高鴻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尤其對何紹基行草書風中寬博與篆籀之氣把握,寫的十分準確到位??梢哉f,僅此,高鴻就能以書名行世了。但高鴻并未止于何紹基書法。
晚清之后,真正使北碑融于書法各體的是趙之謙,其書風直接對近代以來大寫意畫風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在書法上,趙之謙是阮元碑學理論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真正使繁、隸、真、行諸體全面碑學化。特別是趙之謙以書、印入畫所開創(chuàng)的“金石畫風”,成為書法風格決定大寫意畫風的典范。之后,像吳昌碩之于石鼓文、黃賓虹之于古籀文、齊白石之于祀三公碑等等。高鴻準確抓住書風決定畫風這一根本,自覺在何紹基書法基礎上,取法北朝碑刻,融入趙之謙書風,形成“何底趙面”筆韻婉轉圓通、書卷氣十足的“高鴻書法”的自家面目。
如果說渾厚高古,顯示了高鴻書法學術的深度和廣度,那么筆情恣縱就明顯表現了高鴻的情感和心性。高鴻兄是以草書名世的。草書在唐代就已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出現了以顛張醉素為代表的狂草,其審美價值遠超實用價值。草書最易表現書家性情,而筆情恣縱就成為情感宜泄最好方式。書法史上,草書流派眾多。
選擇決定未來的道路,也決定未來的成就趨向,選擇要依據性情,絕不能從眾或跟風,正所謂“君子慎始”。人之情感是由性格決定的,以高鴻兄豁達、率真之性,選擇明清行草中王鐸、傅山一派,顯示出對自己性格清醒的認知。從高鴻兄的當今的大草作品和畫作題跋來看,其草書取法明清只是入門,之后便廣納博取、轉益多師,涉獵相當廣泛。吾以為,主要應該是對唐宋草法(特別是懷素)的繼承以及近代以來金石氣息的注入。
高鴻在表現大草形態(tài)的“使轉”上,其“線質”的寬博與篆籀之氣、以及筆的婉轉圓通的書風,是與他行書線條一致的。這種高質量的大草線如“錐畫沙”,“折釵股”的剛勁,毫無輕滑之感,同時又具備了毛澀的金石質感。大草書法筆情恣縱的性格,是需要筆墨法度支撐的,不然,就會呈現出“江湖氣”,因此,在表現草書性情的“點畫”上,高鴻注意了精微的把握,點畫合乎筆法,毫無浮滑軟薄的病態(tài),呈現出具有書卷氣的草書之妙。
其二,繪畫尚骨重韻,逸趣橫生。面家特征在于能否形成個性的筆墨語言,而國畫之筆墨只能來源于書法,而非其他。換言之,從技術角度講,畫之高低決定于筆墨錘煉,筆墨高低決定于書法選擇。書畫家成功的關鍵,在于對自己主觀心性的認知,在于自覺把握書法氣息對筆墨語言形成的意義。高鴻兄畫作屬大寫意一脈,因此,基于大寫意的立場而選擇書法樣式就十分必要。他并沒取法重線型變化的“二王”一路,而是選擇筆情恣縱的狂草,選擇氣韻寬博,以氣而勝何紹基和趙之謙。就說明高鴻對書法與國畫關系有著準確理解。國畫入門路數正,又有高師指點,是高鴻兄異于常人之處。
早期他對惲壽平無骨花鳥和任伯年小寫意花鳥的學習,對后來的狀物造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國畫人物、山水和花鳥均有不俗的畫作問世。特別是令人敬佩的是,高鴻兄敢于撇家舍業(yè),先后數次北上讀方增先、馮遠、劉大為人物畫研究生班,對自己期許之高,帶來是刻苦努力得來之果。系出名門的眼界和技法,使高鴻的畫作高雅脫俗。以吾愚見,在今天高鴻兄諸多畫作系列中,應以高士系列和山水系列為優(yōu),可位逸品之列?!吧泄恰笔歉啉櫺之嬜髯畲蟮奶卣?。高鴻用筆講求意趣、力度和氣韻,而不是平鋪直敘。這種對線條的認知度和對畫面意境的探索,既體現線條的骨力,又強調意韻的制造,這在高鴻近年來的山水畫中顯的非常突出。它使山水畫的筆墨中得心源,而非客觀的刻畫,形成了高鴻的山水筆墨符號和審美追求。
同樣,在高鴻高士圖系列中,他自覺運用書法線條內在精神所構成張馳有度的韻律美、以及線條在繪畫造型中對形象肯定性刻畫,暢澀自由,毫無堵塞或猶豫之感。這與拿毛筆做速寫“畫中國畫”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中國畫提出的“應物象形”,是意向的“應物象形”,它不是寫實的,而是分別主次,有詳有略,有所取舍。高鴻的高士圖系列就是采取詳于傳情之眼神、手勢和身姿,而略于衣冠;詳于人物活動及其顧盼呼應而略于環(huán)境描寫。這使高鴻的畫省去瑣碎,簡略而又完整。
與八大山人花鳥畫之“廉”(就是“少”和“簡”)可謂殊途同歸。吾堅持認為,書畫應以抒發(fā)個人“性靈”為目的,方能達到超眾脫俗之“逸品”。高鴻兄書畫講求筆墨情趣,超脫形似,突出神韻,而感境表達又全在法度之中。這種無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與技巧的高度結合,標志著高鴻的藝術創(chuàng)作已進入到自由王國。
近些年來,高鴻兄畫名漸漸蓋過書名,應得益于對書法求索的不舍。其書法高古帶來的繪畫厚重,真正達到了“書畫同源”。這既是高鴻兄幾十年努力探尋的結果,也是其藝術與心性統(tǒng)一認知的結果。
作 品 欣 賞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