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30多歲的漂亮女士,說話輕聲細語,交流過程中始終面帶微笑,非常有禮貌,如果不是經過深入的溝通了解,絕對難以將心理創(chuàng)傷和她聯系在一起。
她的童年時光是不快樂的,甚至是不幸的。父母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經常吵架,大打出手也是常有的事情,讓年幼的她非常害怕。每當父母爭執(zhí)打鬧,她都會害怕,蜷縮在屋子的角落里,但她還不敢哭,因為只要她一哭,父母就會把矛頭指向她,吵得更兇。
后來,如她所愿,父母離異,她不再需要忍受這樣的生活,但是也再沒有哭過。成年后,她的現有家庭也不是那么和諧,復演了原生家庭的很多鬧劇,她說就像是從一個坑里爬出出來,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又掉進了另外一個坑。但是無論她遇到多么痛苦的事情,無論她受多么大的委屈,都哭不出來,用她自己的話說:“活著好沒勁,要不是為了多看一眼孩子,我也許早就走了”。
她意識自己有心理問題了,她嘗試過許多方法去調整,翻看了很多的心理學書籍,咨詢過很多的心理醫(yī)生,也上過一些相關的課程,卻依然無法徹底解除內心的痛苦。對她來說,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都是奢求。在她走進華雅智航的咨詢室時,她依然是面帶笑容,有教養(yǎng)的談吐,但是,作為創(chuàng)傷療愈師,我卻從她的笑容背后,感受到她內心的壓抑和無助。她輕聲地對我說:“李老師,我?guī)缀跻呀浄艞壛?。但是,上次?/span>您的課,我的內心波動很大。所以,我想也許您能幫我,哪怕讓我痛快的哭一場也好。”
聽著她語氣平緩卻透著壓抑的話語,我想了想說:“那我們就來試一試,好嗎?”
我應用了自創(chuàng)的一對一鏡像歸因療法,配合家庭系統排列的技術,讓她在回溯童年往事的過程中,慢慢地回到過去,讓她沉入一次印象最深的父母打架事件中,與父母面對,與童年的自己對話。最終,她在我的引導下釋放了壓抑多年的情緒,從眼圈兒泛紅,到淚水滑落,再到泣不成聲,痛快地哭了出來。
溝通結束的時候,她說:“謝謝您,李軍老師。這么多年來,我從來沒有真正面對過父母,也沒有真正地愛過自己,現在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輕松了許多。以前也學習了很多心理學的知識,看過書、上過課,卻只是理論的東西,無法落實到實處。今天的溝通讓我收獲很大,以后我會慢慢把自己所學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自己越來越好。”
我們的一生,不可避免地會遭受到大大小小的打擊,在我們的心里留下創(chuàng)傷。比如走不出原生家庭的影響,在痛苦的輪回中打轉;接受不了親人的突然離世,沉溺在悲傷中無法自拔;或許是親密關系坎坷不順,對婚姻生活心灰意冷;或許是人際關系中遭遇過忽視、打壓,變得冷漠膽怯;或許總感到壓力與恐懼,總是敏感脆弱、否定自我;或許遭遇過突發(fā)事件,面臨無法承受的痛苦,瀕臨崩潰;或許曾遭遇過當眾下不來臺的尷尬事情,內心經不住羞恥感等等。
持續(xù)被忽視的心理創(chuàng)傷,很可能造成心理障礙,讓我們一生都難得真正的平和、幸福。勇敢地面對過去的創(chuàng)傷,才能有重新修復的可能。揭開創(chuàng)傷雖然痛苦,但是,這份痛苦帶來的不是再一次創(chuàng)傷,而是傷口結疤后收獲的成長。“時間會治愈傷痛”、“忙起來就忘了”等等,這些方法并沒有讓我們與傷痛的經歷做真正“完結”,只是在掩蓋,于是心里有一個虛掩的空洞,潛藏著創(chuàng)傷,一經刺激,便肆意瘋長。
一個有心理創(chuàng)傷人,往往會陷入內攻擊,被糟糕的負向情緒籠罩,感受到不安、焦慮、無助、自卑,憤怒暴躁,敏感脆弱,害怕出錯,害怕被否定,社交中不自信,戰(zhàn)戰(zhàn)兢兢。心理的創(chuàng)傷,不療愈便會潰爛惡化,發(fā)展成更嚴重的心理障礙,甚至會成為家族的創(chuàng)傷,傳遞給下一代。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夠正確地處理。超過 80% 的人,很難意識自己的心理創(chuàng)傷,也不會有意識地去探索自己的心理創(chuàng)傷,更不懂得如何療愈心理創(chuàng)傷。
其實,生活中遭遇的創(chuàng)傷有時就像肩膀上抗的擔子,如果一個姿勢抗的太久,便會覺得越來越沉重而無法承受,把擔子放下,換個姿勢稍作調整后,反而會覺得輕松。同樣,長時間地揪著過去不放,它就可能侵蝕我們的心力。長此以往,日積月累,精神可能瀕于奔潰,人就會被壓垮。所以,我們所遭受過的創(chuàng)傷,如果已經明顯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就應該以適當的方式與過去告別,然后再“從心”拿起來,如此才可承擔更久。
每個成人的生活中,都有許多不如意,孩子的學業(yè)、自己的事業(yè)、繁雜的人際、家庭的和諧幸福、父母的身體狀況等等,但是最終擊垮一個人的,也許并不是無法承擔的壞結果,而是始終放不下壞情緒。
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經歷,不斷提醒我們活在當下,讓我們不斷地在創(chuàng)傷中修行、修心、修性,最后修煉出一個更加平和、開闊、完整的自己。畢竟人活著,是因為想要見到更值得珍惜的人,做到更值得追求的事,領略到更美的風景,而不是想要困在荊棘地,跟自己糾纏一輩子。
學會面對,既是不念過去,也是不畏將來。
學會面對,既是原諒別人,也是與自己和解。
學會面對,既是承擔和接受,也是從心開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