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好的人,好的思想,做對的事情
我們身處的文化極其講究孝道,時至今日,耳目所及,你依然會看到類似二十四孝的宣傳。一個人縱然在學識上、金錢上亦或在仕途上聲名顯赫,但如果你在孝道上有所欠缺的話,依然不是一個完好的人,還會遭到很多人的非議。中國人在孝道方面的道德感也表現(xiàn)的很強烈,一旦在別人眼里落個不孝的名聲,很難在鄰里和親友面前抬起頭來,那些熱衷道德綁架的鄉(xiāng)鄰還會讓你時不時領略什么是“半生辛勞,一朝毀之”的道理。
但是縱觀中國的孝道,很多仍然停留于單方面(子女)的“用力”,其實,真正的孝道應該是雙方的,應該是子女與父母或長輩同時互動的,不能只停留于一方使勁,另一方無知無感的尷尬境地。
在孝道方面,我知道一位朋友,他年輕時由于經(jīng)常跑來跑去,工作也是換來換去,因此沒有存住什么錢,現(xiàn)在眼看周圍的親戚、朋友都結婚生子了,他還在那里找工作、租房,不停地讓人生晃蕩著,此時,他才意識到他對父母太不孝了,房子、車子對于他到無所謂了。他覺得他現(xiàn)在應該盡快結婚生子,因為在我們國人的觀念里,一直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存在,因此他現(xiàn)在最大的“孝”就是找對象結婚,然后讓他父母早早的抱上孫子或孫女,可在我看來,這是不對的,這種孝把子女與父母雙方都同時給傷害了,子女為了滿足父母的愿望,為了“盡孝”,把自己對愛情的美好追求轉化為了一種報恩和盡孝,即便他不愛她,為了盡孝也和她結婚了,這不是明顯的不負責任么?即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也對人家女方及家人,還有自己的父母也都是不負責。這樣的“盡孝愛情”或婚姻早晚有一天是要出問題的,這種孝也是一種不明智的孝,一種差強人意的孝。我個人覺得非常不可取。
在父母及長輩那方對子女的“孝”的態(tài)度上,我這還有一個例子,前幾年,我認識一個年近八十的老人,風燭殘年步履艱難,遭受著各種病痛的折磨,看起來確實很可憐,那老人也總是訴說自己的苦楚。起初當她獨自在那念叨時沒有人回應時,我覺得這老人的子女太不孝順了,在孝順方面做的太不好。但不久我就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方面都不在子女那方,從鄰居那里我得知,她的子女對她照顧的很好。主要責任在她,老人一會斥責孫女笑聲太大,沒女孩樣,對她不孝順,轉眼又悲憤地數(shù)落媳婦對她不敬,隔一陣又猜疑女兒是不是把她的錢給順走了,時不時還嫌棄兒子扶她坐下時太用力,不用心了。梳頭、洗腳,穿衣、倒便盆,這些體力活對工作、學習忙碌的家人或子女來說,已經(jīng)盡量去克服了,可每天還要承受老人用特有的方式的攪擾,家人和子女的情緒都被老人的“孝順漩渦”卷了進去,在這種“孝道”的相愛相殺下,里面的每個人都處于一種極大的消耗,甚至內(nèi)耗之中。
針對以上的兩個事例,個人覺得,孝順這個詞,還得分開來理解,我們對父母孝是應該的,他們把我們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可謂含辛茹苦,為我們的成長和健康,幸福和快樂操碎了心,我們對此應該感恩和知足。但是人無完人,在情感上我們非常感激父母,這不能就說父母沒有缺點,沒有帶有個人的小私心或者小寄托(不少父母會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或“理想”寄托到子女身上,以期達到生命的延續(xù),無論子女喜歡與否,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都堅定地執(zhí)行著)。對于父母身上的缺點或這種“愿望”“寄托”,我們是不是都要順著呢?如果不順著,是不是一種不孝呢?這個問題是需要我們每個人在此深思和探討的。
對于父母那方,最典型的就是在對待子女的婚姻上,自古至今,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要為子女操這個心,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小愿望或小寄托,或者由于面子、根深蒂固的老觀念等問題,不顧子女的感受和幸福,直接干預、甚至有意破壞子女對愛情的自由追求,他們在這樣做時,絲毫不考慮子女的內(nèi)心感受和對他們的看法。不一代人會有不一樣的經(jīng)歷和想法,為什么非要和父母的想法一致呢?
如果梁山伯與祝英臺沒有受到雙方家長或父母的干預和阻撓,他們的愛情肯定會幾近完美(雖然婚姻不一定能保證百分之百美好,但至少對愛情自由的理想是實現(xiàn)了),肯定不會被逼著化為兩只無所依靠的蝴蝶。所以,“孝”要與“順”分開。
父母養(yǎng)我們長大是義務和本分,等他們老了,我們盡孝,照顧,也是義務和本分。但是盡孝的同時,不能什么都順著父母來,尤其對于那些素質不高,很多事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子女做到的“蠻橫父母”,對于父母或長輩身上不好的東西,我們要勇于指證,不要因為他們是長輩或帶著什么所謂的權威而沿襲這種不良習慣或事物,更不要因為盡孝而迷失了自我,擯棄了人身上最好的東西。對于父母好的教導,好的做事方式或好的想法,我們肯定會順著來,還要學習之,繼承之,但對于父母不好的想法或觀念,以及身上不好的習慣,我們不僅不能“順”,還要學會說“不”。
在對父母的孝道上,值得我么注意的是,不僅要有財物上的奉養(yǎng),生活上的料理,更要有精神上的呵護與“照顧”?,F(xiàn)在,很多做子女的往往都是把前者做的很好,甚至太好,而忽視了后者的存在和重要。如果在精神和心靈上沒能做好,喪失了對“孝”的忍耐力,那如何才能和老人達到良好且有效的溝通呢?而且即使在財物供給上你都無怨無悔地付出了,還不一定得到老人的肯定。孝道在你那里,成了一種習慣,成了一種僅僅是機械執(zhí)行任務的空殼。更厲害的是,在有些老人看來,無論你如何“反哺”都不足以抵償他(她)對你的養(yǎng)育之恩,而這真的容易讓做子女的產(chǎn)生灰心和絕望,乃至對立,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逆反或抗爭。
所以,在中國這個非常講究孝道的國度,在這個孝道已走到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實境遇里,珍惜、關愛是兒女對父母孝道意識上的一種正面催促,而知足、快樂也應該是對父母對兒女態(tài)度上的一種積極回應。這樣,雙方關系才可能做到對等,不然孝道的天枰就會一味傾斜,最終釀成生命和家庭的苦果。而只有做到對等,我們在照顧老人或教育子女(孝道的輪回)方面,才不會陷入問題重重,甚至畸形。
如果有人問我,當你老了你會害怕什么?我想除了孤獨以外,我還害怕自己喪失掉優(yōu)雅、獨立老去的資格。我還害怕自己會不會變得封閉偏狹從而在孩子面前變得不可理喻?會不會整天黏附在孩子們身上,無法自處和自足?我更害怕因為自己的孤獨或內(nèi)心煩躁或出現(xiàn)的“小寄托”而妨礙孩子們精神上的獨立成長與完善?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就要訓練并培養(yǎng)自己面對這些問題的能力與度量,而你也一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