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雙 江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兒子,是魏國的大將。司馬懿盡誅曹爽一黨,魏國軍政大權自此落入司馬氏手中理天下。司馬懿死后,大兒子司馬師不久廢除了曹芳,另立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司馬師就病死了。權力落到其弟弟司馬昭手里。 司馬昭總攬大權后,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當不長,早晚會被司馬昭除掉,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干掉司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于是飛蛾撲火,都勸他暫時忍耐。在場的一個叫王經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里,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動,后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仆從、侍衛(wèi)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
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昭的叔父司馬孚當時就反對侄子殺害皇帝。曹髦遇害后,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撫著小皇帝的尸體大哭,邊哭邊說:“殺陛下者,臣之罪。” 他上奏要求追究弒君主謀之人。司馬昭不理會自己的叔叔。當時太后和司馬昭商量,以平民之禮埋葬曹髦。司馬孚堅決反對,拉著一批大臣上表要求以王禮安葬曹髦。最后由太傅司馬孚、大將軍司馬昭領銜,眾大臣將此事定性為:曹髦死后被稱為他之前的封號:高貴鄉(xiāng)公。他的死被歸為他的道德缺陷,是咎由自取。因此朝廷將他廢黜,以平民之禮安葬。但因為太后可憐他,所以升格為親王的葬禮。 幾天后,高貴鄉(xiāng)公曹髦在洛陽西北三十里的瀍澗之濱安葬。沒有貴族和大臣送行,沒有旗幟禮樂,整個行列只有幾乘破敗的車輛。有許多百姓圍觀,指指點點。有人說:“這就是前幾天被殺掉的天子。”說完,有人掩面而泣。 南朝的裴松之在注釋這段歷史的時候,感嘆地說:“司馬昭做得太過分了,這哪是王禮安葬???”
后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