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煦煦媽媽
“我的女兒今年10歲了,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小姑娘長成了158cm的大姑娘,可是現(xiàn)在我越來越討厭她,上次她離家出走,我心里就在想,如果她真丟了就好了,真丟了我就不會每天崩潰到深夜?!?/span>
這是一個媽媽的求助信息,她很困惑,從小孩子就按照育兒書中專家的指導來養(yǎng):
“一直舍不得兇她,上小學之后我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給她做飯,盡心盡力輔導她每一項作業(yè),陪她上課,陪她練舞蹈,會抱著她睡覺,和她談心,還會保證她的娛樂活動,周末會帶她去玩兒……”
那些年育兒界時常提起的概念這個媽媽都做到了,比如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不對孩子發(fā)脾氣,提高親子陪伴的質(zhì)量等等,她覺得自己很稱職。
可是付出了這么多心血,可是為什么孩子還是沒有按照媽媽心中的軌跡成長呢?
“ 早上我一大早起床給她做飯,做飯的過程中我還要無數(shù)次穿梭廚房和臥室之間叫她,10遍以上。好不容易叫醒了,穿衣服也得催,蹲廁所催,洗臉催,一般都是偷懶不刷牙。早上就那么點時間我得催促她30遍以上才能出家門。
“到晚上真正的大戰(zhàn)拉開了。給老大規(guī)定是每天盡量在學校托管寫完作業(yè),等我下班到家就可以陪她練舞蹈,讀書,可是她每次都沒寫完過,有時候甚至8點才開始寫作業(yè),一會去喝水,一會兒去吃飯,每天作業(yè)寫到半夜12點。
“ 前幾天她和爺爺吵架,離家出走了。我找她的時候,竟然絲毫沒有著急心慌的感覺,甚至她消失永遠不要回來。我盡自己努力給她最好的,可是她越來越讓我失望,從來不心疼生她養(yǎng)她的媽媽是怎樣生活的,自私得讓人心寒……
一個曾經(jīng)捧在手心都怕化了的小可愛,用10年時間一步步把我逼到了這個地步……”
看到這個媽媽絕望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曾經(jīng)的自己。
學習了所有的育兒概念,在孩子身上傾注所有,自以為已經(jīng)做得很稱職,結果還是養(yǎng)不出一個“書本”中的優(yōu)秀孩子。
印象很深的是,孩子還沒出生時,我就了解到了“親子陪伴質(zhì)量”的重要性,所以在做媽媽的頭幾年里,我白天上班,晚上鉚足了力氣陪玩。
孩子不喜歡讀繪本?沒關系,我手舞足蹈,外加豐富的臉部表情,不怕吸引不了你;
孩子不喜歡搭積木?沒關系,我給你搭個飛天火箭,再搭個金字塔,總有一個叫你喜歡;
孩子不喜歡畫畫?沒關系,我有顏料啊,孩子想怎么涂就怎么涂,想涂哪里就涂哪里,誰能抵擋得住亂涂亂畫的魔力?
孩子不喜歡運動?我就帶著天南海北地闖蕩,水沙世界、農(nóng)場、兒童公園等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一天到晚在外闖,還怕運動量不足嗎?
孩子總是怕輸?沒關系,我一遍又一遍地陪著玩桌游,我贏一局讓你贏三局,慢慢提高你的失敗免疫力……
然而,幾年以后,我恍然發(fā)現(xiàn),我和孩子的親子質(zhì)量是好了,但是他卻變成了一個非常粘人的“小妖精”,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外面,無時不刻纏著我陪。
一方面攪得我精疲力盡,另一方面,我又想到了一個很火的育兒概念——獨立玩耍,在很多地方可以查到獨立玩耍的重要性。
獨立玩耍能夠提升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有助于耐心、注意力、創(chuàng)造力、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于是我又焦慮了,這孩子畫個畫都要搬個小板凳讓我坐在身邊陪著,以后獨立性太差可咋辦?于是又照著育兒書的指導,分三步走一步一步退出,把自己累得夠嗆。
認真做好育兒“工作”的我們,便這樣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一個死胡同,身心疲憊之外,孩子似乎也沒有多優(yōu)秀?
仔細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當初接觸到每一個育兒概念時,從來沒有想過它們產(chǎn)生的背景和具體的含義,就一頭扎進去認真地執(zhí)行,生怕自己的“懶惰”拖了孩子的后腿,最終的結果就是矯枉過正,衍生出了其他問題。
就比如親子教育質(zhì)量的概念,產(chǎn)生的背景大概是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沉迷電子產(chǎn)品等,對身邊的孩子只盡到了“吃飽穿暖”的責任,對其心理發(fā)育一無所知。對于這一類家庭,適當?shù)挠匈|(zhì)量的親子陪伴確實很重要。
然而,不管是求助的媽媽還是我,把“親子陪伴質(zhì)量”這六個字當成了金科玉律,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當“個人自由”被擠占得毫無空間,或者教育的結果與自己的付出不匹配時,怨憤便滋生了。
甚至,我們在非常生氣的情況下,還謹記著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育兒概念——溫柔堅定。隨便搜一下,就能查到錯誤的情緒引導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父母如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制止孩子的沖動情緒和行為,只會讓孩子恐懼、焦慮和緊張,根本無法幫助孩子發(fā)展理性思考能力、培養(yǎng)情緒自控力。
所以即使心里怒火滔天,還要假裝溫柔堅定地對和孩子共情,表示理解,提供方法,結果就是把自己憋出了內(nèi)傷。
我當然不否定溫和的管教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家長真的需要無時不刻保持體貼,呵護那個“無法無天”的小孩子嗎?
這要從溫柔堅定這個概念產(chǎn)生的背景說起,比如說有些家長以養(yǎng)育之名,習慣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傾瀉到孩子身上,以暴制暴,給孩子造成了傷害,這當然是要制止的。
但是如果把這個概念衍生為對孩子無時不刻的包容理解,否則就不配做家長,那就太苛刻了。實際上,家長一樣有權生氣,有權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覺,而不必為此感到內(nèi)疚或者羞愧。
“我叫你起床吃早餐,而你卻遲遲不起來,我很生氣,非常生氣。我煮了一桌好吃的,希望獲得贊賞和感激,而不是失望?!?/span>
只要不攻擊孩子的人品和性格,父母將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一方面可以釋放怒氣,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上了一堂重要的課,教會孩子如何安全地表達憤怒,而不會傷害任何人。
這些年,教育概念一個個興起,媒體推波助瀾,眾多家長被裹挾其中,幾年下來卻發(fā)現(xiàn):照書養(yǎng)卻養(yǎng)不出一個書中的孩子。
實際上,父母和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教育應該結合孩子成長的共性以及每個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隨機應變。
脫離背景,一味地追求那些沒有被闡釋清楚的教育概念,抓住一個“陪伴質(zhì)量”或者“溫柔堅定”就死磕到底,到頭來衍生出其他問題不說,還把自己攪得身心俱疲。
然而我們都忘了一句話:飛機遇險時,你要先給自己戴好氧氣罩,再替孩子戴。
一個身心俱疲的家長,無法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