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正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
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這是《道德經(jīng)》上篇最后一章,所以也具有總結的性質。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無時不在,無所不在,而并沒有為了什么而在,但是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其所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說文】化,教行也。又以德化民曰化?!饵S帝內經(jīng)》“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君王如果能夠循道而行,則萬物都將自行生成。
化而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作,興起也。又振也?!緯た嫡a】作新民。又造也?!径Y·樂記】作者之謂聖。物成之后,自然要造作,自然有雜念。此時需要以無名之樸以鎮(zhèn)之。何謂無名之樸?無名者,無分別心也。不分別,不執(zhí)著,如是則乃能平息欲作之勢,不是強力鎮(zhèn)壓可為也。南懷瑾先生有詩為證:“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閑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此無分別之心,也不是刻意可為。念來不執(zhí),念去不留,如是方為無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無欲也不是一定要執(zhí)著于一個靜的狀態(tài)。物來則應,物去不留。如是乃能自然處于定的狀態(tài)。這才是真的定境。
到此,修道之法,一覽無余。如此也是治國之法,也是修行之法。這一篇層層遞進,總括修行之總原則,總過程。道無處不在,而毫無造作之心,而又無所不為,循道而行,則自然會生化萬物,身體上必然起各種反應,所謂“有諸己之謂信”也。此時必然也會雜念叢生,欲念亦熾。當此之時,最重要的就是不分別,不執(zhí)著,而無不分別不執(zhí)著之心,也不是一味地求那個虛靜的境界,如此則欲念和雜念自然安定,而道業(yè)自然成就。
總結一句,不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已。嗚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