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皇帝,統(tǒng)治大宋17年,堪稱一代明君。其弟趙光義執(zhí)政20載,政績卓然。然而他們的母親杜太后的事跡卻鮮為人知。
趙匡胤之弟趙光義曾參與陳橋驛兵變,為大宋政權(quán)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在宋初政壇上,也是一位懷有雄韜偉略的風云人物。他在皇位繼承問題上與趙匡胤發(fā)生了一系列矛盾沖突,對皇位覬覦已久,而宋太祖卻欲傳位于兒子趙德昭。富有政治遠見的杜太后敏銳地觀察到兩個兒子間發(fā)生的一切,做為母親她不忍看到親生骨肉自相殘殺,更不愿由于內(nèi)訌而斷送立足未穩(wěn)的趙氏政權(quán)。在病重期間,她始終掛念此事,決心憑借自己的力量解決這個矛盾。臨終之時,她再三囑咐日夜服侍在側(cè)的宋太祖一定要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史書上關于這件事的記載,頗有意思。
為了更好地約束趙匡胤,使他遵守自己的諾言,杜太后讓宋太祖喚來元老重臣趙普,一位德高望重的宰相,使之充當見證人。
杜太后看著服侍在側(cè),蓬頭垢面的兒子趙匡胤,問道:“你知道你得天下的原因嗎?”精明無比的趙匡胤豈能不知母親所言何意,他裝作痛哭哽咽的樣子想避而不答。但聰明的杜太后執(zhí)意追問,趙匡胤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敷衍地奉承道:“兒子之所以能做天子,全依仗先輩積德和母后的功勞。”看到兒子一味避實就虛,杜太后只得直截了當?shù)刂赋觯骸澳阒阅苡刑煜拢且驗楹笾苁雷诓駱s臨終把國事托付給幼子的緣故。假如后周有一位年長而富有經(jīng)驗的人治理朝政,你是不會有今天的地位的!”
她懇切地對趙匡胤說:“汝百歲之后當傳位于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壁w匡胤流著眼淚無可奈何地答應了母親臨終的請求。接著,杜太后命令一直守候在旁的趙普記錄下方才發(fā)生的一切,并寫下誓約,把這份文件裝入金匱密藏起來,史稱這一事件為“金匱之盟”。
公元976年,趙光義登基,是為宋太宗。據(jù)說是他殺死了纏綿病榻的趙匡胤,“斧聲燭影”遂成為千古疑案。對此,我有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已經(jīng)苦苦等待皇位17年的起光義,不可能在即將成功之際去殺死病入膏肓了、不可救藥的太祖,去冒天下之大不韙,因為這沒有絲毫必要,而且此舉也不符合趙光義的性格。
二、趙德昭仁慈寬厚,但也軟弱無能,而趙光義權(quán)傾朝野,運籌帷幄,炙手可熱,皇位非他其誰?
三、金匱之盟對趙匡胤多少還有一定的約束作用,而且它使趙光義的繼位名正言順,在道義上取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所以,疑案不疑,趙匡胤應屬于自然死亡。
在宋初這場皇位爭奪的角逐中,杜太后成功地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由于她的機智和果斷,才避免了一場極有可能發(fā)生的流血事件,在客觀上為百姓為大宋社稷選擇了一位賢明能于的君主,為鞏固大宋江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她沒有把趙氏得天下簡單地視之天命所歸,而是看到了這是后周“主少國凝”的結(jié)果。她巧妙地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在朝中的威望妥善地處理了這場“家庭官司”。故史書稱其“內(nèi)助之賢,母范之正,蓋有以開未世之基土者焉?!?/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