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秘訣 清 傅山
序
石道人傳《青囊秘訣》,余閱之,未知其果效與否?而其議論純正,望之而知為異書也。因揮汗抄錄,帶入都門,試之對口、痔漏等癥,無不應(yīng)手而愈。雖扁盧神術(shù),無逾乎此。潘子原本,失其姓氏,書傳而人不傳,是誰之咎?余聞君子不沒人善,異日者當以《無名氏青囊秘訣》弁其眉而付諸梓頭。
大清雍正元年歲次癸卯巧月帆川王大德撰于金堂之旅次。
河南懷慶濟源廟道張士學秘藏
全文以抄本《青囊秘訣》為底本,參校山陰朱華子陳士鐸洞垣秘笈之洞天奧旨。
七情六欲六淫論:
七情者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驚傷膽、悲傷魄。六欲者,耳聽聲音、眼觀物色、鼻聞香臭、舌貪滋味,心離天地,意幄萬方。六淫者:風乃四時不正之氣,寒乃節(jié)候不調(diào)、疾風暴雨、冰雪嚴寒及口貪生冷之味,暑乃元陽酷日爍火,流金熱氣薰蒸,濕則坐臥久陰卑濕之地或驟臨風雨潮氣之所,燥乃陰虛內(nèi)熱爍津液,不能滋潤臟腑,以致皮膚枯槁、大便燥結(jié),火為生于心緒、煩擾、醇酒膏梁、房欲不節(jié)之事。
癰瘍總歌:
初生外如粟,可內(nèi)以容谷,外面小如麻,內(nèi)里大如瓜。
起勢高且大,終可保無害,未老先白頭,無膿頓陷休。
瘡從疙瘩起,有膿方可喜,根高頂又高,不藥也逍遙。
焮腫易腐爛,任大終無恙,瘡高熱焮疼,雖苦必長生。
瘡軟無神氣,速補乃可濟,肉腫瘡不腫,必竟生疑恐。
瘡色豬肝紫,無膿必定死,膿穢不進食,一瀉便費力。
仰臥不知疼,陰癥命當傾,腐盡有敗氣,笑里終有淚。
根散瘡平塌,神仙無法治,久病目露神,必竟命難存。
醢氣不瀹氣,此病多生氣,眼眶黑氣濃,病人怕此逢。
房中無穢氣,上病終為利,瘡熱身微熱,輕癥何須說。
陰陽須認真,下藥必然靈,虛實與凝滯,醫(yī)觀仔細論。
瘡毒有五善:
毒成后動止飲食如常者,此一善也。
大小便如常無熱閉塞者,此二善也。
肌肉好惡分明不苦痛者,此三善也。
精神如常聲音更清亮者,此四善也。
形體和平內(nèi)外無雜癥者,此五善也。
瘡毒有五惡性:
毒未潰而先臭、鼻干而脈滯者,此一惡也。
口渴煩躁、腹痛泄瀉或秘淋者,此二惡也。
氣喘神昏目不正視、瞳仁上吊者,此三惡也。
眼眶黑陷肩背強直、四肢腫硬者,此四惡也。
肉色臭爛焮腫甚痛、膿血大濺者,此五惡也。
上卷
背癰論
人有背心間先發(fā)紅瘰,后漸紅腫,此發(fā)背之兆也,最為可畏。古人云∶“外大如豆,內(nèi)大如拳,外大如拳,內(nèi)大如盤”;言其外小而內(nèi)實大也。然而癰疽等毒,必先辨其陰陽∶有先陰而后陽者,有先陽而后陰者,有先后俱陰者,有先后俱陽者。陽癥雖重而實輕,陰癥雖輕而實重。先陰而變陽者生,先陽而變陰者死。病癥既殊,而何以辨之也?陽癥之形,必高突而腫起;陰癥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陽癥之色必純紅,陰癥之色必帶黑。陽癥之初起必痛,陰癥之初起必癢。陽癥之潰爛必多膿,陰癥之潰爛必多血。陽癥之收口,身必輕爽;陰癥之收口,身必沉重。至于變陰變陽,亦以此消息之,斷斷不差矣。倘見紅腫而高突者,乃陽癥之癰也,乘其內(nèi)毒初起,毒尤未化,急以敗毒之藥治之,可隨手而解也。發(fā)背而至于橫決者,皆因循失治,以至于破敗而不可救,陽變陰者多矣。救癰如救火,宜一時撲滅,否則延燒屋廬,不盡不止,切勿見為陽癥無妨,而輕緩治之也。
方用急消湯∶
忍冬藤(二兩)紫花地?。ㄒ粌桑┨旎ǚ郏ㄈX)桔梗(三錢)青蒿(三錢)甘草(三錢)茜草(三錢)甘菊花(三錢)貝母(二錢)黃柏(一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三劑全消,不必四劑也。此方消陽毒之初起者最神,既無迅烈之虞,大有和解之妙。世人不知治法,謂陽毒易于祛除,孟浪用虎野狼之藥,雖毒幸消散,而真元耗損于無形,往往變成別病,乃醫(yī)者成之也。何若此方王霸并施,有益無損之為妙哉。
秘訣∶
背癰急消兩地丁,花粉三錢與桔梗,
蒿草茜菊同上用,忍冬二兩齊煎沖,
貝母二錢錢黃柏,初起三劑見奇功。
方用神散陽癰湯亦效∶
車前子(五錢)貫眾(五錢)甘草(五錢)天花粉(五錢)赤茯苓(五錢)生地(一兩)柴胡(一錢)羌活(二錢)黃芩(三錢)紫菀(三錢)水煎服,一劑消大半,二劑全消矣。
秘訣∶
神散陽癰陽疽用,急投車前與貫眾,
甘粉赤苓各五錢,生地一兩柴錢攻,
羌活二錢芩菀三,服止兩劑可奏功。
人有背心發(fā)瘰癢甚,已而背腫如山者,隱隱發(fā)紅暈如盤之大者,此陰癰初起之形象也,最為可畏,非前癥陽癰可比。蓋陽癥有可救之術(shù),而陰豈無可生之理,亦在救之得法否耳。蓋陰癰之癥,必正氣大虛,邪得而入之也。設(shè)正氣不虛,邪將安入?故救陰癰之癥,必須大用補氣補血之藥,而佐之散郁散毒之品,則正旺而邪自散矣。
方用變陽湯∶
金銀花(八兩)人參(二兩)黃芪(二兩)附子(一錢)黑荊芥(三錢)天花粉(五錢)甘草(五錢)白芍(一兩)柴胡(二錢)水十碗,煎汁二碗,先服一碗后,少緩,再服一碗,服后陰必變陽而作痛;再一劑而痛亦消,再服一劑而痊愈,竟消滅于無形也。然而世人不致皮破血流,斷不肯信,誰能用此等之藥,以治發(fā)背之陰癰乎?無論病患不肯服,即醫(yī)生亦不肯用?;蜥t(yī)生知用此治療,而病患之家亦不肯信,往往決裂潰爛,瘡口至如碗大而不可收拾,始追悔參之遲用,晚矣!余所以既論此證,又多戒辭,勸人早服此方,萬不可觀望狐疑,以喪人命也。蓋陽毒可用攻毒之劑,而陰毒須用補正之味。此方用人參、黃芪以補氣,氣旺則陰幽之毒,不敢入心肺之間。而金銀花性補,善解陰毒,得參而其功益大。然非得附子則不能直入陰毒之中,而又出于陰毒之外。毒深者害深,又益以甘草以解其毒。然而毒結(jié)于背者,以氣血之壅也,壅極者,郁之極也,故加柴胡、荊芥、白芍、天花粉之類,消其痰而通其滯,開其郁而引其經(jīng),自然氣宣而血活,痰散而毒消矣。
秘訣∶
變陽陰疽初起方,銀八參芪二附錢,
荊芥三錢炒黑用,花粉五錢同在甘,
白芍一兩柴二錢,變陽三劑自無難。
此癥用錦庇湯亦效∶
茯苓(一兩)甘草(一兩)黃芪(三兩)黑荊芥(三錢)天花粉(三錢)肉桂(三錢)貝母(二錢)錦地羅(五錢)水煎服,一劑而散大半,三劑痊愈。
秘訣:
氣血壅滯用錦庇,苓草一兩芪三兩,
荊芥粉桂各三錢,貝母二錢研去心,
地羅五錢同煎服,三劑陰毒去十分。
人有背癰潰爛,洞見肺腑,瘡口黑陷,身不能臥,口渴思飲者,人以為陽癥之敗壞也,誰知是陰虛而不能變陽乎?夫背癰雖有陰陽之分,及至潰爛之后,宜補內(nèi)而不宜消外,則陰陽之癥一也。潰爛而至于肺腑之皆見,此乃從前失補之故,使毒蘊而延燒,將好肉盡化為瘀肉耳。肉瘀自必成為腐肉,而腐則必洞見底黑,此等癥候,九死一生之兆也。倘胃氣健而能食者,猶可救療;倘見食即惡者,斷無生理。雖然,能用參、、歸、熟,亦往往有可生者,正不可棄之而不救也。
方用轉(zhuǎn)敗湯:
金銀花(四兩)白術(shù)(四兩)肉桂(三錢)遠志(三錢)茯苓(三錢)熟地(二兩)人參(二兩)黃芪(二兩)麥冬(二兩)當歸(一兩)山茱萸(二兩)五味子(一錢)水煎服,一劑而胃氣大開者,即可轉(zhuǎn)敗為功也。倘飲之而稍能健飯,亦在可救。惟飲之而杳無應(yīng)驗者,是胃氣已絕也,不必再治之矣。或飲之而飽悶,少頃而稍安者,亦有生機。此方補其氣血,而更補其肺腎之陰。蓋陰生則陽長,陰陽生長,則有根易于接續(xù),而后以金銀花解其余毒,則毒散而血生,血生而肉長,肉長而皮合,必至之勢也。倘日以解毒為事,而不補氣血之陰陽,則陰毒不能變陽,有死而已,可勝悲嘆哉!
秘訣∶
背癰危癥轉(zhuǎn)敗湯,銀花白術(shù)四兩嘗,
桂志茯苓各三錢,二兩熟地參與黃,
麥冬山萸量同上,歸兩味錢一劑良。
此癥方用變陽湯亦可效∶
黃芪(三兩)當歸(二兩)山藥(二兩)肉桂(五錢)半夏(三錢)人參(一兩)茯苓(一兩)錦地羅(五錢)水煎服,四劑愈。
秘訣∶
陰毒不起變陽湯,三兩黃芪二兩當,
二兩山藥五錢桂,三錢半夏草同嘗,
一兩參苓五錢錦,四劑毒化病自康。
人有背癰將愈,而瘡口不收,百藥敷之,絕無一驗者,人以為余毒之未盡也,誰知是陰虛而不能濟陽乎?夫癰疽初起則毒盛,變膿則毒衰,膿盡則毒化矣。瘡口之不收者,乃陰氣之虛,非毒瓦斯之旺也。世人不知治法,尚以敗毒之藥攻之,是已虛而益使之虛也,欲求肌肉之長,何可得乎?然亦有用補法治之而未效者,何也?以但用陽分之藥以補其陽,而不用陰分之藥以補其陰故也。蓋獨陰不長,而獨陽亦不生也。凡癰疽至膿血已凈,則陰必大虛。若止補其陽,則陽旺陰虛,陰不能交于陽矣。雖陽有濟陰之心,而陰無濟陽之力,所以愈補陽而陰愈虛,則瘡口愈難合矣。治之法,必須大補其陰,使陰精盛滿,自然能灌注于瘡口之中,不用生肌外敷之藥,而瘡口之肉則內(nèi)生矣。
方用生膚散∶
人參(五錢)焦白術(shù)(五錢)熟地(二兩)肉桂(一錢)忍冬藤(一兩)麥冬(一兩)當歸(一兩)山茱萸(一兩)水煎服,二劑而肉自長,又二劑而瘡口自平,又二劑而痊愈矣。此方補陰之藥多于補陽,使陰勝于陽也。然而補陽之藥,仍是補陰之助,以其能入于陰之中,而交于陽之內(nèi)也。忍冬藤非特其能解余毒,尚取其能領(lǐng)諸藥至于瘡間也。
秘訣∶
瘡口不收生膚散,人參焦術(shù)整五錢,
二兩熟地一錢桂,忍冬麥歸一兩山,
水煎連來六劑服,生肌長肉自不難。
此癥方用收肌飲亦效
白術(shù)(二兩)熟地(二兩)人參(一兩)山茱萸(一兩)麥冬(一兩)當歸(一兩)甘草(三錢)肉桂(三錢)菊花(三錢)花粉(三錢)水煎服,切戒房事一月,否則變生不測矣。
秘訣∶
收肌二兩術(shù)熟地,一兩參萸麥當歸,
草桂菊花各三錢,花粉三錢服四劑。
人有背癰長肉,瘡口平滿,忽然開裂流水者,人以為瘡口之肉未堅也,誰知是色欲惱怒之不謹乎?大凡瘡癰之癥,最忌者房事,其次者惱怒也。犯惱怒者,新肉有開裂之虞,犯房事者,新肉有流水之患,然此猶些小之瘡節(jié)也。其在背癰,犯惱怒者不過疾病,而犯房事者必致死亡!其瘡口開裂者,必然色變紫黑;而流水者,必然肌肉敗壞矣。當是時,必須急補氣血,萬不可仍治其毒。蓋前毒未盡,斷難收口,既經(jīng)收口,復(fù)至朽壞,實新肉不堅,而自決裂也。況發(fā)背新愈之后,其精神氣血,盡皆空虛,所以交合泄精,遂至變出非常,舍補氣血,又安求生再活乎?然而即補氣血,以些小之劑,欲收危亂之功,無異大廈傾頹,豈一木所能支哉?故又須大劑補之而后可。
方用定變回生湯∶
人參(四兩)黃芪(三兩)山茱萸(一兩)茯苓(一兩)忍冬藤(二兩)麥冬(二兩)白術(shù)(二兩)當歸(二兩)五味子(三錢)肉桂(二錢)水煎服,一劑而肉不腐,二劑而肉生,三劑而皮合,四劑而瘡口平復(fù)矣。切戒再犯,再犯無不死者,即再服此方,亦無益也,可不慎乎?此方實救瘡瘍壞癥之仙丹,不止療發(fā)背愈后犯色怒之敗腐也。人疑泄精以致決裂,宜用熟地以大補之,何故反置而不用?以熟地補陰最緩,而癥犯實急,所以舍熟地而用氣血之藥,急拯其危,非熟地不可用而輕棄之也。此方服數(shù)劑之后,各宜減半,而多加熟地,以為善后之計可耳。
秘訣∶
怒欲瘡裂回生方,人參四兩芪三兩,
萸苓一兩桂二錢,忍冬麥術(shù)二兩當,
五味三錢四平復(fù),再犯色戒定不長。
此癥湯用補縫飲亦佳∶
人參(二兩)熟地(二兩)白術(shù)(二兩)當歸(一兩)麥冬(一兩)山藥(五錢)肉桂(二錢)附子(一錢)白芍(五錢)五味子(三錢)水煎服,十劑愈。
秘訣∶
前方既用服此藥,參術(shù)熟地二兩著,
歸麥一兩藥五錢,桂二附一五錢芍,
惟有五味用三錢,服之十劑可安樂。
人有夏月生背癰,瘡口不起,脈大無力,發(fā)熱作渴,自汗盜汗,方用參大補之劑,更加手足逆冷,大便不實,喘促嘔吐者,人以為火毒太甚也,誰知是元氣太虛,補不足以濟之乎?夫癰分陰陽,瘡口不起者,乃陰癥而非陽癥也。脈大似乎陽癥,大而無力,非陰而何?發(fā)熱作渴,此水不足以濟火,故隨飲隨汗也。既是陰癥似陽,用參陽藥以助陽,正氣足以祛陰而返陽矣,何以愈補而反作逆冷嘔吐之狀也?此陰寒之氣甚盛,而微陽之品力不能勝耳。非助之以附子辛熱之品,何能斬關(guān)入陣,以滌蕩其陰邪哉!
方用助陽消毒湯∶
人參(八兩)黃芪(一斤)當歸(四兩)白術(shù)(四兩)附子(五錢)陳皮(五錢)水煎成膏,分作兩次服,凡自汗盜汗、逆冷嘔吐諸癥,俱可頓除。連服數(shù)劑,瘡起而潰減半,又用數(shù)劑而愈。此方非治癰之法也,然以治癰之法而輕治此等之癥,鮮不立亡,可見治癰而不可執(zhí)也。大約陽癰可服消毒化疾之藥,而陰癰不可用消毒化痰之藥,舍癰從癥,實治癰之變法,醫(yī)者不可不知也。
秘訣∶
夏月喘促背生瘡,盜汗冷逆方無陽,
急取消毒參八兩,一斤黃芪四兩當,
白術(shù)亦四附五錢,陳皮二劑分服康。
此癥方用起陷丹亦效∶
人參(二兩)白術(shù)(二兩)熟地(二兩)附子(一錢)當歸(一兩)麥冬(一兩)五味子(三錢)肉桂(二錢)山藥(五錢)白芍(五錢)水煎服,連服十劑愈。
秘訣∶
補虛起陷用參術(shù),二兩熟地一錢附,
歸麥一兩味三錢,肉桂二錢山芍五,
若能一連服十劑,瘡口下陷患自除。
人有背生癰疽,潰爛之后,或發(fā)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流清水,自汗盜汗,膿成而不潰,口爛而不收,人以為毒瓦斯之未盡也,誰知是五臟虧損,氣血太虛之故乎?凡人氣血旺盛,陰陽和平,何能生毒?惟其臟腑內(nèi)損,而后毒瓦斯得以內(nèi)藏,久之外泄,及至瘡癰發(fā)出,其毒自不留內(nèi)。然而臟腑原虛,又加流膿流血,則已虛而益虛矣。觀其外而瘡口未斂,似乎有余;審其內(nèi)而氣血未生,實為不足。治之法,當全補而不宜偏補,恐臟腑致有偏勝之虞也。方用十全大補湯最妙,以其合氣血而全補之耳。然而用之往往不救者,非方之不善也,乃用方之不得其法耳。夫背癰何等之癥,豈尋常細小之劑所能補之乎?故必須多其分兩,大劑煎服,始克有應(yīng)驗之效。
余因酌定一方,以求正于同人∶
人參(一兩)當歸(一兩)黃芪(二兩)熟地(二兩)白芍(五錢)茯苓(五錢)白術(shù)(五錢)肉桂(二錢)川芎(三錢)甘草(三錢)水煎服,一劑有一劑之效也。世疑此方絕不敗毒,如何化毒而生肉也?不知癰疽未潰之前,以化毒為先;既潰之后,以補正為急。即有余毒未盡,不必敗毒也。蓋敗毒之藥,非寒涼之品,即消耗之味也。消耗則損人真氣,寒涼則損人胃氣。真氣損則邪氣反盛,胃氣傷則谷氣全無,何能生肌長肉哉?惟十全大補湯專補真氣,以益胃氣,故能收全效耳。且此方不特治背癰之未潰,即瘡瘍之已潰者,皆宜用之,惜世人未知之也。
秘訣∶
還有人參一兩當,黃芪熟地整二兩,
白芍茯苓術(shù)五錢,桂二芎草三錢當,
此是十全大補劑,自然毒化氣血剛。
此癥或疑十全大補湯無化毒之品,又有加減十全大補湯亦可用,備載于后。
人參(一兩)白術(shù)(一兩)當歸(一兩)熟地(一兩)麥冬(一兩)甘草(三錢)五味子(三錢)錦地羅(三錢)茯苓(五錢)黃芪(二兩)水煎服。
秘訣∶
加減大補亦妙方,參術(shù)歸地麥兩襄,
甘味地羅俱三錢,茯苓五錢芪二兩。
肺癰論
人有胸膈之間作痛,咳嗽之時,更加痛極,手按痛處,尤增氣急者,人以為肺經(jīng)生癰也,誰知是肺熱以成癰乎?夫肺為嬌臟,藥石之所不能到者也,故為治甚難。肺受熱害,既已成癰,將何法以療之乎?治之法,似宜瀉火以救肺,然而肺藥不可入,而肺之母為脾,脾經(jīng)未嘗不受藥也,肺之克為肝,肺之賊為心,二經(jīng)未嘗不受藥也。補其脾經(jīng)之土,則土能生金也。平其肝經(jīng)之木,則金不能克木也。清其心經(jīng)之火,則火不來刑金也。三經(jīng)皆有益于肺而無損乎金,則肺氣得養(yǎng),而后以消毒之品,直解其肺中之邪,何患肺癰之不治乎?
方用完肺湯∶
金銀花(五兩麥冬(二兩)玄參(三兩)甘草(五錢)天花粉(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水煎服,一劑而痛減,二劑而內(nèi)消矣。大凡肺癰之癥,必須內(nèi)消,而不可令其出毒。內(nèi)消之法,總不外脾、肝、心三經(jīng)治之,而別無求消癰之道也?;蛟弧梅沃幽I也,獨不可治腎以消癰乎?不知肺癰之成,雖成于火爍肺金之液,實因肺氣之自虛也。補腎雖能使肺氣不來生腎,惟是肺腎相通,補腎之水恐肺氣不降,而火毒反不能速散,不若止治三經(jīng),使肺氣得養(yǎng),自化其毒,不遺于腎之為妙也。
秘訣∶
肺金生癰五兩金,麥冬二兩三玄參,
甘草五錢三花粉,苓芍亦然癰自泯。
此癥方用地羅甘桔玄參湯亦效∶
麥冬(二兩)玄參(二兩)甘草(一兩)錦地羅(一兩)桔梗(五兩)貝母(五錢)水煎服,二劑愈。
秘訣∶
又有二兩麥玄參,一兩甘草一兩錦,
桔梗貝母五錢研。二劑毒化妙如神。
人有胸膈作痛,咳嗽吐痰,更覺疼痛,手按痛處,痛不可忍,咽喉之間,先聞腥臭之氣,隨吐膿血,此肺癰不獨已成,而且破矣。夫肺癰未破者易于消,已破者難于治,以膿血未能遽消耳。然治之得法,亦不難也。蓋肺之所以生癰者,因肺之火不散也。然肺火之來,因肺氣之虛也。肺虛而后火留于肺,火盛而后肺結(jié)為癰,不補虛而散火,而未成形者何以消,已成形者何以散,既潰爛者又何以愈哉?是虛不可不補,而補虛者將補何臟乎?必須補肺氣之虛,而肺不能直補其氣,補脾胃之虛,則肺氣自旺矣。今癰已破矣,多吐膿血,則肺氣愈虛,雖毒瓦斯猶存,不可瀉其毒瓦斯,于補氣之中而行其攻散之法,則毒易化而正氣無傷也。
方用完肺湯∶
金銀花(二兩)人參(二兩)玄參(二兩)天花粉(三錢)蒲公英(五錢)甘草(三錢)桔梗(三錢)黃芩(一錢)水煎服,一劑而膿必多,二劑而膿漸少,三劑而痛輕,四劑而又輕,五劑而疼痛而膿血亦止也,六劑而奏全功矣。此方補胃中之氣,而即瀉胃中之火,胃氣旺而肺氣自不能衰,胃火衰而肺火自不能旺,所以既能敗毒,又能生肉耳。雖諸藥不單走胃,然入胃者十之八,入肺者十之二,仍是治胃以治肺也?;騿枴?#8220;肺癰已破,病已入里,似不宜升提肺氣,喻氏(《辨證錄》作“南昌喻嘉言”)謂宜引之入腸,而先生仍用桔梗以開提肺氣,恐不可為訓(xùn)”。嗟乎!余所用之藥,無非治胃之藥,藥入于胃,有不下引入腸者乎?然而肺氣困頓,清肅之令不行,用桔梗以清肺,上氣通而下行更速,是則上之開提,下之迅速,可斷言矣。
秘訣∶
肺癰已破銀花參,玄參二兩粉三錢,
蒲公五錢甘桔三,黃芩一錢一同煎,
二劑三劑膿漸止,服至六劑癰自痊。
方用肺癰救潰湯亦神效∶
玄參(一兩)蒲公英(一兩)金銀花(四兩)紫花地?。ㄎ邋X)菊花(五錢)甘草(五錢)陳皮(五錢)黃芩(三錢)桔梗(三錢)款冬花(三錢)水煎服,七劑愈。
秘訣∶
消癰救潰參蒲銀,地丁菊甘五錢陳,
芩桔款冬三錢入,水煎七劑癰回春。
人有久嗽之后,肺管損傷,皮膚黃瘦,咽喉雌啞,自汗盜汗,臥眠不得,口吐稠痰,腥臭難聞,惟聞喘急,毛悴色焦。喘嗽之時,必須忍氣須臾,輕輕吐痰,始覺膈上不痛,否則大痛難堪,氣息奄奄,全無振興之狀者,人以為肺中癰也,誰知是肺痿而生瘡乎?此等之癥,不易解救,然治之得法,調(diào)理又善,亦有生者。夫肺癰與肺痿不同,肺癰生于火毒,治之宜速,肺痿成勞傷,治之宜緩。大約火毒當補中而用瀉,勞傷宜補中而帶清。瀉與清不同,而補亦不同。惟是瀉中用補,可用大劑;清中用補,當用小劑,勿忘勿助,若有若無,始能奏功也。
方用養(yǎng)肺去痿湯∶
麥冬(三錢)金銀花(三錢)紫菀(五分)百部(五分)甘草(五分)生地(二錢)百合(二錢)天冬(一錢)款冬花(一錢)貝母(一錢)白薇(三分)水煎服,服十劑而膈上痛少輕者,便有生機矣。再服十劑而更輕,再服十劑而漸愈,共服五十劑,而始痊愈也。此方不寒不熱,養(yǎng)肺氣于垂絕之時,保肺痿于將棄之頃,實有奇功。倘求捷效于一旦,必至輕喪于須臾,寧忍耐以全生,切勿欲速而送死也。
秘訣∶
養(yǎng)肺救痿麥三銀,紫菀百部草五分,
生地百合二錢著,天冬一錢款貝存,
白薇三分水煎服,服五十劑病回春。
起痿延生丹亦效∶
款冬花(五分)百部(五分)白薇(五分)山豆根(五分)甘草(一錢)桔梗(一錢)生地(五錢)天花粉(五錢)麥冬(五錢)玄參(二錢)天冬(一錢)水煎服,連服十劑愈。
秘訣∶
起痿延生款五分,百部白薇山豆根,
甘桔一錢生地粉,麥冬五錢二玄參,
天冬一錢勞傷去,連服十劑漸回春。
世有膏粱子弟,多食濃濃氣味,燔炙煎炒之物,時時吞嚼,或美醞香醪,乘興酣飲,逐至咽干舌燥,吐痰吐血,喘息膈痛,不得安眠者,人以為肺經(jīng)火熱也,誰知是肺痿已成瘡乎?夫肺為五臟之蓋,最喜清氣之熏蒸,最惡燥氣之炎逼。今所飲所食,盡為辛熱之物,則五臟之中,全是一團火氣?;鹦匝咨?,而肺金在上,安得不受其害乎?肺既受刑,不能下生腎水,腎水無源,則腎益加燥,勢必取資于肺金,而肺金又病,能不已虛而益虛,已燥而益燥乎?況各經(jīng)紛紛來逼,火烈金燥,肺間生癰,必然之勢也。治之法,化毒之中益以養(yǎng)肺,降火之中濟以補腎,庶幾已成者可痊,未成者可散也。
方用扶桑清肺散∶
金銀花(一兩)熟地(一兩)阿膠(三錢)桑葉(五錢)紫菀(二錢)甘草(二錢)人參(三錢)貝母(三錢)百合(三錢)杏仁(十枚)款冬花(一錢)犀角末(五分)水煎服,調(diào)犀角末服,數(shù)劑可奏功也。此方肺腎同治,全不降火。蓋五臟之火,因飲食而旺,乃虛火上升而非實火也。故補其腎而肺氣堅,腎水足而虛火息矣。況補中帶散,則補非呆補,而火毒更易解也。
秘訣∶
肺痿扶桑清肺散,銀熟一兩阿膠三,
桑葉五錢菀草二,參貝百合用三錢,
杏仁十枚款錢重,犀角五分沖服安。
方用銀花甘桔湯亦效∶
丹皮(一兩)金銀花(一兩)生地(一兩)玄參(一兩)甘草(三錢)桔梗(三錢)貝母(三錢)水煎服,四劑痛減,再用減半藥料,服數(shù)劑而痛乃止。
秘訣∶
銀花甘桔丹皮金,生地一兩與玄參,
甘桔貝母三錢服,四劑減半再留心。
肝癰論(原缺秘訣,今仿之)
人有素多惱怒,忽然兩脅脹滿,惡寒發(fā)熱,已而至脅痛不可忍,人以為肺火之盛也,誰知肝亦能生癰乎?而靈素諸書亦未言及者,以其肝經(jīng)生癰世不常有,所以略而不言,但古今運氣不同,而癰毒之生長不一,而肝之生癰,豈可缺而不論。蓋肝因惱怒,則肝葉無安貼之日矣。況惱怒后必然動火,怒越多而火越甚,必爍肝津血,無血養(yǎng)肝,則易發(fā)怒,怒氣頻繁,欲不郁積而成癰,其可得乎。若肝癰生于內(nèi),亦可辯之于外,凡生肝癰者,脅痛必在左而不在右,脅之皮必現(xiàn)紅紫之色,而舌必現(xiàn)青色也治療之法,必以平為主而佐以瀉火去毒之藥,不可因循時日,令其潰爛而不救。
方用化肝湯:
白芍(三兩)當歸(三兩)炒梔子(五錢)生甘草(三錢)金銀花(五兩)水煎服,一二劑而痛輕,三劑而不痛矣,減半再服數(shù)劑全愈。此方歸芍直入肝中以滋肝血,肝血旺則可解肝氣之燥,又得甘草以緩其急,梔子清其火,金銀花解其毒,安得不效乎。蓋毒火既盛,肝血大虧,若不用如此大劑,是徒然也,倘不識肝癰之肝火之旺,單用歸芍發(fā)治脅痛,必誤也。
秘訣:(仿造)
金花五兩須準量,芍歸三兩各相當。
梔子五錢亦羽黨,甘草三錢救肝亢。
此癥用錦草湯亦效:
白芍(一兩)錦地羅(一兩)生甘草(五錢)梔子(三錢)水煎服,一劑可止痛。
秘訣:(仿造)
錦草救肝最稱良,地羅白芍各一兩,
甘草五錢梔子三,定叫癰毒遁無藏。
人有四肢之間或左脅疼痛,手按之更甚,人以為脅痛而不知亦是肝癰也。夫肝生癰得于惱怒為多,然亦有生于憂郁者,但因惱怒而得者其痛驟,因于憂郁者其痛緩。若初之時大劑逍遙散煎服,其痛可止,何至于成癰乎?蓋因失于速治,而肝郁不能宣,乃血亦因之結(jié)而不通,遂化膿而成癰,其毒以最驟,世有脅痛數(shù)日而死者,亦生癰毒敗壞而死耳,豈脅痛可死人者?
方用宣郁化毒湯:
柴胡(二錢)白芍(一兩)香附(三錢)薄荷(二錢)當歸(一兩)陣皮(一錢) 枳殼(一錢)天花粉(三錢)金銀花(一兩)生甘草(三錢)水煎服,二劑痛減,四五劑全愈。
秘訣:(仿造)
宣郁化毒解憂傷,金銀芍歸一兩當,
更須柴荷二錢商,三錢天花附草香。
陳皮枳殼各一錢,調(diào)肝化怒志氣昂。
此癥用金銀平怒散亦效:
金銀花(二兩)白芍(五錢)柴胡(一錢)白芥子(三錢)生甘草(三錢)梔子(三錢)丹皮(三錢)水煎服,一二劑為要而安。
秘訣:(仿造)
金銀平怒二兩正,芥子國老丹梔臣。
各般三錢皆要清,柴胡一錢作卒兵。
無名腫毒論
人有頭面無端,忽然生小瘡甚癢,第二日即頭重如山,第三日即面目青紫,人多不知此癥,乃至險至危,若不急救,數(shù)日內(nèi)必然一身發(fā)青而死。但青不至胸者,尚可治療。因其人素服房中熱藥,熱極而變?yōu)槎疽?。(原文脫衍)結(jié)于陰之部而成癰,結(jié)于陽之部而成毒。出于頭面者,乃陽之部位也,較之生于陰之部位者,更為可畏,非多用化毒之藥,安能起死回生者哉?
方用回生丹∶
金銀花(八兩)甘草(五錢)玄參(三兩)蒲公英(三兩)天花粉(三錢)川芎(一兩)水煎服,一劑而頭輕,青紫之色淡矣。再服一劑青紫之色盡消而瘡亦愈,不必三劑也。此方犯毒而不耗氣,敗毒而不損陰,所以建功甚奇也。此毒原系水虧之極,而瀉毒之藥,無不有損于陰陽。惟金銀花攻補兼妙,故用以為君,若少用其味單而力薄,多用則味重而力濃,又加玄參以去火,甘草以瀉毒,蒲公英以清熱,天花粉以消痰,川芎以散結(jié),自然相助而奏效也。
秘訣∶
無名腫毒回生丹,銀花八兩草五錢,
玄參蒲公三兩整,花粉三錢芎兩添,
一劑腫毒盡消去,二劑痊愈效如仙。
方用花錦散亦效∶
錦地羅(八兩)金銀花(八錢)當歸(二錢)天花粉(五錢)甘草(五錢)水煎服,一劑效,再續(xù)服。
秘訣∶
花錦散用錦地羅,銀八二當粉五挪,
五錢同粉有甘草,一劑回生效無訛。
人有無名腫毒,生于思慮不到之處,而情勢兇惡,有生死之關(guān),皆可以無名腫毒名之,不必分上中下也。前條止言頭面,而在身之左右前后,與手足四肢尚未言也。不知得其治法,無不可以通治;不得其法,不可妄治;失其治法,則害大矣。然在上者不可以治中,在中者不可以治下,在下者不可以上中也。大約上中下之生毒,多起于淫欲無度之人,加之以氣怒憂憤,火乘其隙而蘊,故一發(fā)而不可制。所以言無名腫毒者,盡陰癥而絕無陽癥也。然則治法,宜用解陰毒之藥矣。惟是解陰毒之藥,多半消爍真陰,因虛而結(jié)毒,復(fù)因解毒而虧陰,寧有陰乎?世之患是癥者,往往不救,職是故也。余得異人之傳,仍于補陰之中而行其散郁之法,少佐解毒之品而微助其引經(jīng)之味,是以多收奇功。余不敢秘,傳之書冊,以救萬世之人也。
方用黑虎湯∶
玄參(一斤)甘草(一兩)柴胡(三錢)三味煎湯,十碗為善。若頭面腫毒者,加川芎一兩、附子二錢;生于身前后左右者,加當歸一兩、菊花一兩、附子三分;生于手足四肢者,加白術(shù)二兩、茯苓二兩、附子五分。入藥湯中,再煎汁取三碗,二日服完。未破者立消,已破者生肌,不必二劑也。此方名黑虎湯,言惡毒得之盡散也。玄參能退浮游之火,得甘草之助,能解其迅速之威;得柴胡之輔,能舒其郁結(jié)之氣。且又各有引經(jīng)之味,引至結(jié)毒之處,大能為之祛除。妙在玄參一斤則力量更大,又妙在補中帶散,則解陰毒而不傷陰氣,所以奏功最神。萬勿驚其藥料之重,而不敢輕試也。若些小之癥,又非陰毒,俱不必用此重劑,則又不可不知也。
秘訣∶
黑虎湯中一兩甘,三錢柴胡一斤玄,
若是頭面腫毒者,川芎一兩附二錢,
生身前后左右者,歸菊一兩附子添,
手足四肢術(shù)二兩,茯苓二兩附五煎。
方用七圣湯亦治之∶
蒲公英(四兩)紫花地丁(四兩)金銀花(四兩)錦地羅(四兩)當歸(三兩)天花粉(五錢)甘草(四錢)水煎服。
秘訣∶
七圣湯用蒲地丁,銀錦四兩歸三從,
粉五甘草四錢入,陰毒輕癥急煎攻。
對口瘡論
人有對口之后,忽生小瘡,先癢后痛,隨至潰爛,人以為至兇之癰也。然而癰生正對口者猶輕,生于偏對口者乃重。蓋頸項之上,乃腎督脈之部位也,其地屬陰,所生癰疽,多屬陰癰,而非陽疽也。以陽癥必高寸許,其色紅腫發(fā)光,疼痛呼號。而陰癥則不然,色必黑暗,痛亦不甚,身體沉重,困倦欲臥,呻吟無力,其瘡口必不突起,或現(xiàn)無數(shù)小瘡口,人皆不知從何處覓頭。然陰陽二毒,皆可內(nèi)消,何必令其皮破腫潰而后治之哉。至于內(nèi)消之法,初起之時,不須分別陰陽,可俱用三星湯。惟既破潰腸,陰陽不分,而漫投藥餌,則禍生頃刻矣。若陽癥潰爛,仍以三星湯治之;若陰癥潰爛者,則須用神效湯(按∶本方《辨證奇聞》、《辨證錄》俱改名為七圣湯)。
三星湯∶
金銀花(二兩)蒲公英(一兩)甘草(三錢)水煎服,未破者,服之可消。已破者,三劑膿盡而肉生矣。
秘訣∶
三星湯可治陽癰,二兩銀花一兩英,
甘草三錢服三劑,自然膿盡好肉生。
神效湯∶
當歸(一兩)黃芪(一兩)人參(一兩)金銀花(二兩)白芍(一兩)肉桂(一錢)荊芥(三錢)水煎服,一劑而血止,二劑而肉生,三劑而口小,四劑而皮合,再服二劑而痊愈矣。此方治各處癰毒,凡低陷不作膿而不能收口者,急服此藥,無不神效,不止治對口之陰毒,善能收功也。誠以陽癥可以涼瀉,陰癥必須溫補故耳。
秘訣∶
神效湯中歸芪參,一兩白芍二兩金,
桂一荊三水煎好,陰癰六劑可回春。
方用三花湯亦效∶
川芎(一兩)紫花地?。ㄒ粌桑┊敋w(二兩)菊花(五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二劑愈。
秘訣∶
癰不作膿三花湯,芎紫一兩二兩當,
甘菊五錢三花粉,止服二劑妙無雙。
對口有偏、正之不同∶發(fā)于正者是督脈所生,偏者乃太陽膀胱所司。督脈行于下,而貫脊行于上,毒瓦斯得之,反能沖突高起,邪毒不致下流,乃為外發(fā),故易治。由膀胱發(fā)者難治,以膀胱之脈起于巔頂,貫脊兩旁,順下而行,與癰毒交會下流,故瘡多平塌難起,不發(fā)紅腫潰爛,易流注于兩肩而作腫,十五日無膿者,必然變陽歸陰,故多難治也。
腦疽論
屬性:人有生癰疽于頭頂者,初名腦疽,又名偏正對口,而非真正癰疽也。此癥九死一生,然治之得法,亦可救也。大約生此癥者,皆因腎火沸騰也。蓋腦為髓海,原通于腎,腎無火則髓不能化精,腎火盛則髓亦不能化精。不特不能化精,隨火之升降,則化為毒而生癰疽矣。蓋腎之化精,必得腦中之氣以相化,若腦中無腎火,勢必氣化為火,火性炎上,不及下降,于是腦中髓海,自化為毒,較之腦氣下流而成毒者,其毒更甚,往往更變形容,改變聲音,瘡色紫黑,口干煩燥,隨飲隨渴,甚者腦骨俱腐,片片脫落,其野狼狽之狀,莫可形容,將何以救之耶?此癥治法,須問其飲食如何,倘飲食知味,尚可以救,
方用五靈湯∶
玄參(三兩)麥冬(三兩)金銀花(八兩)黃芪(四兩)人參(二兩)水煎服,連服四劑,其癰疽漸愈,改用十全大補湯重四兩,服四劑,又改用八味地黃湯,恣其酣飲,可獲痊愈矣。此癥十有九死,然而余立一法,實無第二法也。此癥得于房勞者居多,興陽澀精,俱是丹石燥烈之品,或洗或嚼,或含于口,或納于臍,霸阻精道,久戰(zhàn)不已,日積月累,真陰枯澀,髓竭火發(fā),遂潰頂門,多致不救。人何苦貪婦人之歡,以千金之命,而輕于夜臺也。
秘訣∶
頂上生疽用五靈,三兩玄參及麥冬,
銀花八兩黃芪四,人參二兩四劑功。
此癥用蔓花湯亦效∶
玄參(二兩)山茱萸(二兩)金銀花(二兩)川芎(一兩)麥冬(一兩)貝母(三錢)蔓荊子(二錢)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痊愈。
秘訣∶
腦癰蔓花用元參,二兩山萸二兩金,
川芎一兩三錢貝,蔓荊子二效如神。
囊癰論
人有陰囊左右而生癰毒者,名曰便毒。生于腎囊之下,谷道之前,名曰囊癰。二者之間,便毒易治,而囊癰難療也。以囊之下為懸癰,其皮肉與他處不同。蓋他處皮肉,或橫生,或直生,俱易合;而懸癰之處,橫中有直,直中有橫,一有損傷,不易收功。然治之得法,未嘗難也。此等之癥,皆少年貪于酒色,或入花街而酣戰(zhàn),或入柳巷而恣歡,……往往多生此瘡者,所謂“欲泄不泄,精化為膿血”是也。治之法,必須大補其虛,而佐以化毒之品。以毒因虛而成,不治乎虛,癰安得痊?
方用逐邪至神丹∶
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當歸(二兩)大黃(五錢)人參(一兩)甘草(一兩)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而毒消,二劑而痊愈,潰者三劑可以收功矣。此方用銀花、公英佐之歸參大黃之大料,未免過于伯(霸)道,況大虛之病,又用大黃以祛逐,似乎非宜?誰知毒瓦斯甚盛,乘其初起之時,正氣未衰,而大補大瀉之為得乎?倘因循失治,或畏縮而不敢治,及治流膿出血,正氣蕭索,始用參補氣,往往有用至數(shù)斤而尚未能復(fù)元,何若早用于化毒之中,正氣無傷,而毒又易散哉?此因勢利導(dǎo)之法,又不可不知也。
秘訣∶
逐邪神丹銀四兩,二蒲歸兮五大黃,
一兩參草二錢粉,水煎三劑消癰囊。
方用八圣丹治之亦效∶
金銀花(四兩)歸尾(一兩)人參(二兩)柴胡(三錢)黃芩(三錢)黃柏(三錢)貝母(三錢)梔子(三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效,毒已出,即可勿服。
秘訣∶
八圣丹中四兩金,一兩當歸二兩參,
柴胡芩柏三錢入,貝梔亦然研去心。
人有飲酒入房,精不得瀉,至半夜,煩熱煩渴,小便淋赤,痰涎涌盛,第一日陰囊腫脹痛,明日陰囊處肉腐,玉莖下貼囊者亦腐,人以為酒毒也,誰知是肝火得酒濕而肆瘧乎?夫酒濕何至腐爛?蓋火酒大熱之物也,人過飲火酒,多致醉死,死后往往身體腐爛,乃火酒之毒也。……治之法,解酒毒而補氣血,則濕熱祛而腐肉可長,患可愈矣。
方用救腐湯∶
人參(一兩)白術(shù)(一兩)當歸(二兩)黃芪(二兩)茯苓(五錢)玉米(五錢)白芍(一兩)黃柏(二錢)澤瀉(二錢)葛根(二錢)梔子(二錢)水煎服,四劑腐肉脫而新肉生,再服四劑囊莖悉平復(fù)矣。夫酒毒成于拂抑,平肝泄火,利濕解毒可也,何以又用參芪歸術(shù)以補其氣血耶?大凡氣血盛者,力能勝酒,縱酣飲而無礙。服火酒而腐爛,因火酒而結(jié)毒,亦因氣血之衰,力不能勝酒毒耳。所以兩火相合,遂至焚身腐肉,若不急補氣血,則酒毒難消,而腐肉又何以能速生肌長肉哉?
秘訣∶
參術(shù)一兩二歸芪,茯苓五錢并玉米,
白芍兩重二四劑,黃柏澤葛二錢梔。
方用異寶散亦效∶
茯苓(一兩)冰片(三分)黃柏(五錢)瓦草(五錢)青苔(五錢)兒茶(五錢)麝香(八分)樟腦(三錢)乳香(二錢)沒藥(二錢)為末,撒于患處,水無流出,即不再腐矣。
秘訣∶
又有異寶撒囊癰,一兩茯苓三分冰,
黃柏瓦草各五錢,青苔兒茶一樣同,
麝香八分樟三錢,乳香沒藥二錢從。
臂癰論
人有兩臂之間,忽然生瘡而變成癰疽者,亦陰癰也。雖較頭面對口肩背上稍輕,然治之不得其法,亦能殺人,必須辨其陰陽治之。大約陽癥必紅腫而疼痛則易治,陰癥必漫腫麻癢則難療。陽癥宜用三星湯,一、二劑則消;陰癥則不可用,必須大補氣血,而佐以消痰化毒之劑,始能奏功,豈可謂手足非心腹之疾,不必補虛乎?夫陰主靜,而手足乃至動者也。動而生陰疽,則動變?yōu)殪o,亦非常之道也,可不畏哉!況動變?yōu)殪o,又趨陰之道也。陽趨于陰,則生近于死矣。欲陽返陰易,欲陰返陽難,誰謂手足之癰,而可小視之哉?
方用消癰還陽丹∶
白術(shù)(一兩)黃芪(一兩)人參(三錢)天花粉(三錢)當歸(五錢)金銀花(二兩)肉桂(一錢)乳香(一錢)甘草(三錢)水煎服,一劑陰返陽而癢變痛,二劑而痛如失,三劑全消,不必四劑也。此方與神效湯(《辨證奇聞》、《辨證錄》作七圣湯)相似,而意各異。神效湯內(nèi)無乳香、天粉,能治潰爛,長肉生肌。此方治未潰者,而能內(nèi)消也,加乳香、天粉二味以攻中,有擁衛(wèi)之力耳。
秘訣∶
還陽神丹治臂癰,白術(shù)黃芪一兩同,
參粉三錢歸五錢,銀花二兩桂錢從,
乳香一錢三錢草,陽癥方可服三星。
此癥用轉(zhuǎn)攻湯亦治之∶
黃芪(二兩)甘草(三錢)貝母(三錢)當歸(一兩)白術(shù)(一兩)肉桂(一錢)遠志(五錢)紫花地?。ㄎ邋X)水煎服。
秘訣∶
轉(zhuǎn)攻湯中二兩,甘貝三錢去心宜,
歸術(shù)一兩桂一錢,五錢遠志地丁隨。
擎疽論(原缺秘訣,今仿之)
人有手心中忽然腫實變成一疽,紅腫非常,晝夜無間,謂之擎疽,人生此疽,多屬冤債。甚為危篤,往往有流血而死者,大約此癥之生,皆因火毒而發(fā)也。故須消其火毒,然火毒非生于一朝,而毒難憑于小劑,況盛于熱而起于火,火之有余,終是水這不足,不以大劑滋水,惟以小劑滅火,安得取勝乎?治之法:當用補水大劑而少佐以解毒之味,則自愈矣。
方用釋擎湯:
玄參(二兩)生地(一兩)金銀花(二兩)當歸(一兩)貝母(二錢)紫花地?。ㄎ邋X)水煎服,一二劑痛止未潰者再服,一劑已潰者,再服四劑必愈矣。此方滋水利火、補正解毒,何尚擎疽之不釋哉。
秘訣:(仿造)
玄色金銀足兩當,生地當歸趕家忙。
貝母盼兒淚雙襟,遙看地丁門前望。
此癥用澀珠湯亦效:
熟地(一兩)生地(一兩)麥冬(一兩)甘菊(一兩)金銀花(一兩)
水煎服四劑,未潰者既消,已潰者即消。
秘訣:(仿造)
生熟冬菊金銀花,五虎上將濟世忙。
全仗真元一口氣,定叫火毒無處藏。
乳癰論
人有乳上生癰,先腫后痛,寒熱往來,變成瘍癰,此癥男女皆有,而婦人居多。蓋婦生子,抱兒食乳,偶然困睡,兒以口氣吹之,乳內(nèi)之氣塞不通,遂成乳疾。此時若以解散之藥治之,可隨手而愈。倘因循失治,而乳癰之癥成矣。男子則不然,陽明胃火熾盛,不上騰于口舌,而中壅于乳房,乃生此癥。乳癰不比他處之癰有陰陽之別,故治法亦無陰陽之判,但別其先后之虛實耳。初起多為邪實,潰爛乃為正虛也。雖然,邪之有余,仍是正之不足,治宜補中散邪,乃萬全之道,正不必分先宜攻而后宜補也。
方用和乳湯∶
當歸(一兩)蒲公英(一兩)貝母(三錢)天花粉(三錢)甘草(二錢)穿山甲(一片)水煎服,一劑而乳通腫亦消矣,不必二劑也。此方用貝母、花粉者,消胃中之壅痰也,壅散而乳房之氣通矣。佐以公英、山甲解其熱毒,利其關(guān)竅,自然不攻而毒散矣。惟恐前藥過于迅速,加當歸、甘草補正和解,則正無傷而邪自退,何慮余毒不行而變?nèi)閹r哉?
秘訣∶
和乳一兩歸蒲公,三錢貝母花粉同,
山甲一片二錢草,服下一服乳房通。
此癥用消化無形湯亦效∶
金銀花(一兩)當歸(一兩)甘草(三錢)天花粉(三錢)通草(一錢)紫背天葵(五錢)水煎服,一劑即消。
秘訣∶
又有消化無形湯,銀花一兩當歸行,
甘粉三錢通草一,紫背天葵五錢良。
人有先生乳癰,收口后不慎房事,以致復(fù)行潰爛,變成乳巖,現(xiàn)出無數(shù)小口,而瘡口更加腐爛,似蜂窩之狀,肉向外生,終年累月不愈,服敗毒之藥而愈甚,人以為毒深結(jié)于乳房也,誰知是氣血大虛乎?夫乳癰成巖,肉向外生,而筋束乳頭,則傷乳即傷筋也。此癥必須急救,否則有筋弛難長之虞矣。夫筋弛而又泄精,泄精則損傷元氣,安得不變出非常乎?當失精之后,即用補精填髓之藥,尚不致如此之橫,今既因虛而成巖,復(fù)見巖而敗毒,不已虛而益虛乎?無怪其愈治而愈壞也。治之法,必須大補其氣血以生其精,不必再瀉其毒,以其病無毒可瀉耳。
方用化巖湯∶
茜草根(二錢)白芥子(二錢)人參(一兩)忍冬藤(一兩)黃芪(一兩)當歸(一兩)白術(shù)(土炒,二兩)茯苓(三錢)水煎服,連服二劑而生肉紅潤,再服二劑而膿盡痛止,又二劑漏管重長,又二劑痊愈,再二劑永不復(fù)發(fā)矣。此方全在補氣補血,而不事消痰化毒之治。忍冬雖為消毒之藥,其性亦補,況入于補藥之中,亦純乎補矣。惟是失精變巖,似宜補精,乃不補精而止補氣血,何也?蓋精不可以速生,補精之功甚緩,不若補其氣血,氣血旺則精生矣。且乳房屬陽明之經(jīng),既生乳癰,未能多氣多血,補其氣血,則陽明之經(jīng)既旺,自然生液生精以灌注于乳房,又何必復(fù)補其精,以牽制參之功乎?此所以不用生精之味耳。
秘訣∶
化巖湯中茜草根,二兩白芥一兩參,
忍冬芪歸亦一兩,白術(shù)二兩苓三錢。
方用延仁湯亦效∶
人參(一兩)當歸(一兩)白術(shù)(一兩)熟地(一兩)麥冬(一兩)山茱萸(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水煎服,四劑效。
秘訣∶
乳巖宜用延仁湯,參歸術(shù)地麥兩襄,
山萸五錢一錢草,陳皮五分四劑良。
人有左乳忽腫如桃,皮色不變,又不痛,身體發(fā)熱,形容漸瘦,人以為痰氣郁結(jié)也,誰知是肝氣之不舒乎?夫乳屬陽明,而乳癰宜責之陽明胃經(jīng),余獨言肝者何也?蓋陽明胃土,最怕肝木之克,肝氣不舒,則胃氣亦不舒耳。況乳又近于兩脅,正肝之部位也。與肝相遠,尚退縮而不敢舒,與肝為鄰,亦何敢恣肆而吐氣哉?氣不舒而腫滿之形成,漫腫無頭不痛不赤,正顯其畏懼也。治之法,不必治陽明之胃,但治肝經(jīng)之郁,自然毒消腫解矣。
方用加味逍遙散∶
柴胡(二錢)川芎(一錢)甘草(一錢)人參(一錢)當歸(三錢)白術(shù)(三錢)半夏(三錢)茯苓(三錢)陳皮(三錢)栝蔞仁(三錢)白芍(五錢)水煎服,服十劑而內(nèi)消,去栝蔞再服十劑不再發(fā)矣。逍遙散善解肝氣之郁,肝氣郁解而胃氣自舒矣。況益之栝蔞、半夏、陳皮,專能治胸中之積痰,痰去則腫亦易消也。
秘訣∶
逍遙加味二錢胡,芎草人參一錢煮,
歸術(shù)夏苓陳三錢,蔞仁亦三白芍五。
此癥用歸芍二通湯亦效∶
當歸(一兩)白芍(五錢)柴胡(三錢)木通(一錢)通草(一錢)枳殼(二錢)穿山甲(一片)山楂(十個)桃仁(十粒)花粉(三錢)水煎服,二劑效,繼續(xù)服。
秘訣∶
歸芍二通治乳巖,當歸一兩芍五錢,
柴粉三錢二通一,枳殼山甲楂桃全。
婦人產(chǎn)后,忽兩乳細小,下垂過腹,疼痛難忍,人以為懸癰也,誰知是胃經(jīng)氣血之燥乎?蓋胃為水谷之海,而多氣多血之腑也。夫產(chǎn)后亡血過多,則胃中空虛,而飲食不能遽進,即進飲食,而各臟腑取給于胃甚急,則胃氣困矣。胃氣困而胃血則燥矣。胃血燥無以解各臟腑之紛爭,且小兒又索母乳,則內(nèi)外取資于胃,胃無以應(yīng)。乳房者,胃之外廓也;乳頭者,胃之門戶也。胃苦內(nèi)之紛爭,欲避出于外而不可得,況小兒日夜吮咂,則兩乳細小下垂,以至于腹,有外遁難藏,入地無門之狀,此倒懸切膚之痛,至危之癥也。治之法,急救胃氣,而益之補血之味,則胃氣潤而不燥,胃氣和平,自然分給于臟腑,又何至外痛而倒懸哉?
方用解懸湯∶
人參(二兩)川芎(二兩)當歸(四兩)荊芥(三錢)炮姜(一錢)麥冬(一兩)益母草(三錢)水煎服,四劑而乳頭收,再四劑痊愈矣。此方用人參以生胃氣于無何有之鄉(xiāng);用當歸、川芎以生新血于危急之地;用荊芥、益母草以解臟腑之紛爭,得歸于經(jīng)絡(luò);用麥冬、炮姜者,因陽明胃火之燥,未免火動而延燒,產(chǎn)后不宜寒涼之藥,故用麥冬微寒之品,少解其火勢之烈也。
秘訣∶
乳垂疼痛解懸湯,參芎二兩四歸襄,
荊芥三錢益母草,炮姜一錢麥兩嘗。
此癥方用玉漿丹亦效∶
人參(二兩)玄參(二兩)麥冬(二兩)當歸(一兩)生地(一兩)麻黃(一錢)五味子(一錢)水煎服,二劑效。
秘訣∶
潤胃益氣是玉漿,人參玄參麥二兩,
歸地一兩麻黃錢,五味同麻二劑康。
肚癰論
人有生癰于小肚之間,斷無陽毒之癥,以其屬于陰之部位也。陰位生陰毒之癥,似乎至重,然治之得法,一用陽藥,立可成功。無奈世人一見肚腹生瘡,往往多用陰藥以消毒,反致癰成難救之癥,良可憫也!然余所謂陽藥者,非散火祛風之藥,乃補氣溫火之味耳。蓋陰地而結(jié)成陰毒者,乃虛寒之故也。寒因虛而不行,毒因寒而郁結(jié),故用熱藥以祛寒,自能寒解而毒散也。
方用祛寒救腹丹(按∶《辨證奇聞》、《辨證錄》改作避寒救腹丹,非是)∶
白術(shù)(三兩)金銀花(三兩)茯苓(三錢)肉桂(三錢)附子(一錢)當歸(五錢)蛇床子(五錢)水煎服(按∶《辨證奇聞》、《辨證錄》當歸作二兩),一劑而癰消矣,倘已潰者三劑而膿盡肉生矣,四劑痊愈。此方用白術(shù)為君,專利腰臍之氣,腰臍之氣利,則下腹之部位盡利矣。佐以金銀花、蛇床子以祛其毒氣,則毒瓦斯易消矣。然恐寒涼之藥不能直入,故加附子、肉桂,斬關(guān)突圍而進也。惟是桂附術(shù)床俱是干燥之品,毒雖祛除,未免耗血,故用當歸陽中滋陰,少制其燥,則陰寒散而又無陽旺之虞,所以既能奏功而又無后患也。
秘訣∶
祛寒救腹術(shù)銀三,苓桂三錢附一錢,
歸床五錢一服消,已潰四劑妙如仙。
此癥方用鳴寶丹亦效∶
黃芪(二兩)甘草(三錢)白術(shù)(二兩)金銀花(二兩)車前子(五錢)蛇床子(五錢)柴胡(一錢)肉桂(一錢)貝母(一錢)山茱萸(一錢)水煎服,一劑消,二劑愈,加人參用之更妙。
秘決∶
肚癰須用鳴寶丹,黃芪二兩草三錢,
術(shù)銀二兩車床五,柴桂貝萸一錢添。
惡疽論
人有四肢之間,或頭面之上,忽然生疽,頭黑皮紫,痛楚異常,此陽癥之毒也。治不得法,亦能殺人。蓋陽癥之毒,其毒甚驟,即用敗毒之藥治之,可隨手而愈。然而疽與癰,實有不同。癰潰于內(nèi),而疽腫于外也。潰于內(nèi)者,難于外治;腫于外者,易于內(nèi)消。雖癰疽之毒,盡由內(nèi)而發(fā)外,無不可內(nèi)治而外愈也。而疽尤宜內(nèi)治。
方用消疽湯∶
夏枯草(二兩)忍冬藤(二兩)當歸(二兩)連翹(三錢)生地(三錢)地榆(三錢)天花粉(三錢)白芷(二錢)甘草(二錢)水煎服,未潰者二劑即消,已潰者四劑痊愈矣。
此方通治惡疽之方也,凡生疽者,以此方治之,無不神效。蓋補血散毒,則血活而毒難留;涼血清火,則血寒而火易散,疽多陽癥,所以治無不宜也。
秘訣∶
消疽湯用夏桔草,忍冬當歸二兩攪,
連翹二地粉三錢,白芷二錢甘草好。
又治惡疽方∶
荊芥(三錢)甘草(三錢)天花粉(三錢)當歸(一兩)玄參(一兩)金銀花(八錢)陳皮(一錢)蒲公英(五錢)牛蒡子(二錢)水煎服,若在咽喉者加桔梗三錢;若在下體者加地榆三錢。
秘訣∶
又有一方治惡疽,荊芥甘粉三錢許,
歸玄一兩銀八錢,陳一英五二牛子,
若在咽喉三錢桔,下體生兮加地榆。
疔瘡論
人有生疔瘡者,一時疼痛難忍,此陽毒而非陰毒也。但初生時,人最難辨。世人以生黃豆令病患口嚼,不知辛生之味便是疔瘡,此辨證之訣也。其瘡頭必發(fā)黃泡,或現(xiàn)紫黑之色。更須細看泡中,必有紅白一線,通出于泡外。大約疔生足上者,紅線由足而入臍。疔生手上者,紅線由手而入心。疔生唇上者,紅線由唇而走喉。如見此紅線透出,即在紅線處用針刺毒血,以免毒攻心。若現(xiàn)白線之絲,則不必刺也。治之法,總以消毒瀉火為主。
方用拔疔散∶
紫花地?。ㄒ粌桑┚栈ǎㄒ粌桑┧宸?,一劑而紅線除,二劑而疔毒散,三劑痊愈矣。若已潰爛,亦用此方,但加當歸二兩,不必四劑毒盡而肉生矣。
秘訣∶
方名拔疔只二味,地丁菊花各兩配,
毒若初起服三劑,已潰再加二兩歸。
此癥用散疔散亦妙∶
夏枯草(一兩)紫花地?。ㄒ粌桑┻B翹(三錢)水煎服,一劑即消矣。
秘訣∶
還有散疔亦效味,枯草地丁一兩計,
連翹三錢一劑消,何必瑣碎服三劑。
唇疔論
人有生疔于唇上,或在口角之旁,或在上下唇之際,不必論其大小,皆因脾胃之火毒也。最宜速散,否則毒瓦斯炎熾,難于飲食,往往有腐爛而死者。然疔愈小,而其毒愈橫也。治之法,宜急瀉火毒,而又不可損傷脾胃之氣,則毒不難散矣。
方用救唇湯∶
金銀花(一兩)地?。ㄒ粌桑└什荩ㄈX)桔梗(三錢)知母(一錢)白果(二十一個)水煎服,一劑而疼痛止,二劑而瘡口消,三劑痊愈,未爛四劑,已爛五劑收功矣。此方治頭面上之疔瘡,俱可獲效,而治口唇之疔,更為神驗。白果、桔梗善走口唇,引銀花、地丁至于生瘡之處,則能盡解其毒也。
秘訣∶
救唇湯能治唇疔,銀丁兩用甘桔梗,
知錢白果二十一,未爛四劑爛五功。
此癥方用護唇湯亦效∶
地丁(一兩)麥冬(一兩)玄參(一兩)夏枯草(一兩)甘草(三錢)水煎服,二劑效。
秘訣∶
又有療唇護吻湯,地丁麥玄枯草兩,
再加三錢生甘草,服止二劑妙非常。
鬢疽論
人有兩鬢之中,忽然生疽,紅腫高突,頭面眼鼻浮腫,其狀不堪,異乎尋常相貌,此陽毒也。蓋兩鬢近于太陽,乃陽之位也,陰氣不能至此部位。兩鬢生疽,當以陽癥治之。然而雖是陽癥,往往有變?yōu)殛幇Y者,故于陽藥中必須加入陰分之藥,以防其變。若已潰爛,更須陰藥多于陽藥,則消息而善治之也。
方用理鬢湯∶
金銀花(三兩)白芷(三錢)當歸(一兩)川芎(一兩)夏枯草(一兩)水煎服,未潰者二劑即消,已潰者四劑即消矣。此方用金銀花、夏枯草以解火毒,白芷、川芎引入兩鬢、太陽之間,則金銀花、夏枯草更得施其祛逐之功。又妙在當歸之補氣血,則陰陽雙益,正足而邪散,安得不速愈哉!
秘訣∶
理鬢湯能治鬢疽,銀花三兩芷三錢,
芎歸一兩氣血壯,枯草一兩用水煎。
此癥方用蒿草飲亦效∶
青蒿(一兩)玄參(一兩)川芎(一兩)生地(一兩)夏枯草(一兩)細辛(一錢)蔓荊子(一錢)水煎服,二、三劑效。
秘訣∶
蒿草飲是蒿玄芎,生地枯草一兩同,
細辛蔓荊一錢許,二劑三劑效無窮。
上卷終
下卷:
楊梅瘡論 腰疽論 瘰疬論 頑瘡論 腳疽論 多骨疽論 痔漏論 大腸癰論 小腸癰論 金瘡論 接骨論 刑杖論 獸傷論
下卷
楊梅瘡論
人有關(guān)心愛妓之歡,戀爐酣戰(zhàn),自覺馬口如針刺之痛,此毒瓦斯已過也。未幾而生魚口矣,未幾而生疳瘡,又未幾而遍身亦生瘡矣,黃膿泛濫,臭腐不堪,人以為毒盛,多用敗毒之藥,誰知愈敗毒而瘡愈盛,瘡愈多而愈不易愈,往往有腐爛而化者,實可傷也!蓋楊梅之毒,每中于泄精之時,精泄則元氣虧虛,故毒乘虛而入。若元氣足,則毒雖入而傳染,不過輕微之毒,可以一泄而愈。今遍身瘡毒發(fā)出,明是大虛之癥,而毒深中于內(nèi),不補虛以泄毒,焉能奏功?倘用敗毒之藥,無異下石矣!
方用二生湯∶
土茯苓(三兩)生黃芪(三兩)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四劑瘡漸紅,再四劑漸干,又四劑痊愈矣。服此方忌茶。此方妙在不以解毒為事,止用黃芪以補氣,氣旺而邪自不留。得生甘草以化毒,而佐之以土茯苓以引毒,毒去而正無虧。蓋氣生而血不難養(yǎng),此治法之巧者也。
偏德湯亦妙∶
金銀花(四兩)當歸(二兩)白術(shù)(二兩)土茯苓(一兩)天花粉(三分)甘草(五錢)水煎服,十劑愈。
秘訣∶
二生湯能治楊梅,土苓三兩生黃芪,
甘草三錢過十劑,始紅漸干瘡可醫(yī)。
又有治梅銀四兩,歸術(shù)二兩土茯兩,
花粉三錢五錢草,服至十劑一掃光。
人有龜頭生疳,乃服敗毒之藥,欲毒小便而出。若大腸燥結(jié),則攻毒之藥,不能徑走大腸,勢必盡趨膀胱而出。蓋膀胱口細,小便亦細,毒難泄出,于是毒不留于腸中,而反結(jié)于外勢,毒盛必發(fā),安得不腐爛哉?往往有龜頭爛落,連莖亦爛,世人多以外藥敷之。外藥固不可少,然不先消其內(nèi)之火毒,而遽用外藥敷之,不啻如石之壓草萌芽也,勢必復(fù)發(fā)。宜先用湯劑治之,
方名散毒丹∶
土茯苓(一兩)黃柏(一兩)甘草(一兩)梔子(炒研一兩)肉桂(一錢)水煎服,四劑則火自從小便而出,疼痛少止,然后用生勢丹敷之。
生勢丹∶
兒茶(一兩)生甘草(一兩)炒黃柏(三兩)冰片(三分)朱砂(一錢)乳香(三錢)沒藥(三錢)大黃(三錢)研為細末,瓷瓶收貯。敷患處數(shù)日而膿盡血干,抹至一月,肉筋再長而愈。愈后宜大補氣血,急用十全大補湯連服一、二月,則外勢仍能伸縮,尚可種子。否則多服敗毒之藥,瀉火之劑,則命門寒涼,而外勢亦且冰冷,安能陽和之驟復(fù)哉?此前后治法之各異,實有次序也。
秘訣∶
龜頭腐爛散毒丹,苓柏草梔一兩煎,
肉桂一錢四劑止,然后再敷生勢丹。
生勢丹敷龜頭藥,兒茶甘草一兩著,
炒柏三兩冰三分,朱砂一錢乳沒藥,
大黃三錢共細末,敷至一月患自瘥。
此癥方用護身湯亦效∶
玉米(一兩)金銀花(一兩)土茯苓(一兩)肉桂(三分)黃柏(二錢)車前子(三錢)水煎服,連服十劑愈。
秘訣∶
護身湯中玉米金,茯苓一兩桂三分,
車前三錢黃柏二,連服十劑可回春。
人有疳瘡初發(fā),魚口將生,若不速治,必遍身生瘡,遷延歲月,身體腐爛,多不可救,必須早治為妙。然而早治之法,世人多用五虎散敗毒,雖毒從下泄,而損傷元氣,未為得法。設(shè)或敗毒之藥少減,又恐有留毒之虞,亦非治法之妙。蓋毒瓦斯之入,因元氣之虛也。虛而敗毒,是已虛而益虛也,則毒將何以解乎?治之法,惟補中有泄,則毒盡散,而正氣又無虧矣。
方用早奪湯∶
人參(一兩)白術(shù)(一兩)當歸(一兩)黃芪(一兩)大黃(一兩)金銀花(一兩)土茯苓(一兩)石膏(一兩)甘草(三錢)遠志(三錢)天花粉(三錢)柴胡(二錢)水煎服,一劑泄出惡物,宜掘土埋之;再服二劑而臭穢惡物,無留于腸胃矣。然后減去大黃、石膏,加土茯苓二兩,同前藥再煎服四劑,則一身上下與頭面之間,必有隱隱瘡影現(xiàn)于皮膚之內(nèi),再服二劑而瘡影亦盡消矣。再服二劑,則永不生瘡矣。此方用大黃以瀉毒,石膏以清毒,甘草、銀花以化毒,柴、粉以散毒,又佐以大補氣血之藥,有似三軍過勇,士卒強健,統(tǒng)帥大軍,斬殺無遺,則四野蕭條,元氣盡矣!用參、芪、歸、術(shù)之類,以至仁而佐至勇,則剿撫兼施,軍聲更振,前徒倒戈,自獲全勝。少祛除則賊化為良,豈敢仍為盜哉!此方有益于風流子弟不少,余實親視而實驗者也。倘病患陰虛陽燥,方中可加熟地數(shù)兩,或加玄參一兩亦可,余品不可亂加也。
秘訣∶
參術(shù)歸芪早奪湯,大黃銀苓石膏兩,
甘草遠志粉三錢,柴二一劑泄毒良。
再服四劑穢盡去,土苓二兩去膏黃。
陰虛陽燥加玄地,水煎服之妙難量。
方用泄穢丹亦妙∶
蒲公英(三兩)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大黃(五錢)王不留(三錢)水煎服,水十碗,煎成二碗,徐徐服。
秘訣∶
泄穢神丹蒲公英,銀花三兩歸兩從,
大黃五錢三不留,十碗煎二徐服輕。
人有遍身生楊梅,而服輕粉,一時收斂,以圖目前遮飾,誰知毒藏于內(nèi),必然外潰。未幾而毒發(fā)于鼻,自覺臭氣沖鼻而出。又幾日而鼻色變黑,不聞香臭矣。此等癥見,必須急治。否則鼻柱自傾,一至腐爛,便不可救。然用些小之劑,亦無益也。蓋毒勢甚盛,杯水難濟。況楊梅結(jié)毒,不結(jié)于他處,而結(jié)于鼻中,其毒更勝,以毒不在他臟,而在肺經(jīng)也。肺主氣者,主清氣也,毒瓦斯非清氣可比。毒瓦斯在肺,則清氣盡力毒瓦斯矣。肺氣出于鼻,而藏于腎,腎感毒瓦斯,移之于肺,以散于皮膚,則毒瓦斯可以外出。今用輕粉收斂,則毒不得發(fā)于皮膚,而盡歸還肺中;肺欲歸還于腎,而腎不受,乃上沖于鼻矣。鼻孔細小,安能遽泄乎?自然毒瓦斯盡結(jié)于鼻,而鼻乃獨受其禍矣。治之法,必須多用散藥以解毒。然肺經(jīng)之病,不能直治,必須隔一、隔二治之而后可也。
方用護鼻散∶
金銀花(三兩)玄參(三兩)麥冬(二兩)桔梗(五錢)甘草(五錢)天花粉(五錢)丹砂(生沖,一錢)水煎調(diào)丹朱末,服一劑而鼻知香臭矣,服四劑而鼻黑之色去,不必憂鼻之爛落矣。
更用全鼻散∶
玄參(一兩)金銀花(一兩)當歸(一兩)丹砂(一錢)麥冬(五錢)人參(三錢)甘草(三錢)水煎服,十劑而一身之毒盡出,可保無虞。前方過于勇猛,所以救其急,后方近乎和平,所以補其虛。而丹砂前后皆用者,以輕粉之毒非丹朱不能去。輕粉乃水銀所燒,而丹砂乃水銀之母,子見母自然相逢,而不肯相離,所以丹砂出而輕粉亦出,此世人之所未知耳。倘鼻梁已傾,腐爛不堪,宜以前護鼻散救之,雖鼻不能重長,而性命猶可保也。
秘訣∶
護鼻解毒三銀參,麥二梗五草花粉,
煮成丹朱生沖服,四劑色變莫憂心。
全鼻散藥玄金花,一兩當歸錢丹砂,
麥冬五錢三參草,連服十劑自無差。
方用寒水再造湯亦效∶
麥冬(三兩)甘草(二兩)貝母(三錢)夏枯草(二兩)黃芩(三錢)連翹(三錢)桔梗(三錢)寒水石(沖,三錢)赤茯苓(二兩)水煎服,未爛者一劑可免,爛者再劑不爛矣,
再二劑痊愈。
秘訣∶
寒水再造三兩冬,甘枯二兩赤茯苓,
貝母黃芩連翹桔,寒水三錢煎成沖。
人有生楊梅,遍身皆爛,疼痛非常,人以為毒瓦斯之在皮膚也,誰知是血虛而毒結(jié)于皮膚乎?夫楊梅之毒,散于骨髓之中,毒在骨中,難以療治,而毒在皮膚,似易于施治矣。然毒未出于皮膚,尚蘊藏于骨中,泄骨中之毒,可從下而外泄也。如毒已出于皮膚,其毒開張,斂肌中之毒,則不可由表而外攻矣。得其法,則易泄散;未得其法,則轉(zhuǎn)橫也。治之法,宜補虛以泄毒,引毒從小便出,乃得其治法耳。
方用二苓化毒湯∶
白茯苓(二兩)土茯苓(二兩)當歸(二兩)紫草(二兩)金銀花(二兩)生甘草(二錢)水酒各半煎服,十劑痊愈。此方視之平淡無奇,而實有異功者,補以泄之也。楊梅本生于腎之虛,腎虛則血虛矣。不補虛以治瘡,反泄毒以耗血,此世人治楊梅之瘡,所以多不效耳。
加減二苓湯亦效∶
生地(一兩)茯苓(一兩)當歸(一兩)黃芪(二兩)土茯苓(二兩)車前子(五錢)防風(一錢)水煎服,二劑不痛,再二劑痊愈矣。
秘訣∶
二苓化毒茯苓歸,紫草土茯銀二隨,
水酒煎服草二錢,十劑痊愈效可推。
補虛瀉毒二苓湯,生地茯苓歸一兩,
黃芪土茯二兩用,車前五錢一錢防。
腰疽論
人有腰眼之間,忽生疽毒,疼痛呼號,似乎陽癥。然而腰腎之處,乃至陰之地,未可作陽疽治之。若竟陰癥治之,則亦不可也。此癥本于過忍其精,欲泄不泄,以成斯毒,似乎純是陰分之過。但腰間去腎不遠,腎火發(fā)而成毒,則陰中有陽,未可能以陰癥治之也。必須合陰陽并治,以化其毒,則毒去如掃。倘不補陰而竟治毒,則腎氣愈傷,而毒難速化矣。蓋補陰而不補陽,則陰無陽不生,則毒深藏于腎宮而不得外泄矣。然而陰陽兩治,則腰腎之氣利而易奏功也。
方用兩治湯∶
杜仲(一兩)當歸(一兩)白術(shù)(一兩)防己(三錢)豨薟草(三錢)金銀花(三兩)甘草(三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而痛止,三劑痊愈矣。此方用白術(shù)、杜仲以利其腰臍,氣通而毒自難結(jié)也。又得銀花、當歸之類,補中有散;而防己、直入腎宮以祛逐蘊熱之毒,則陰陽無偏勝之虞,正有助而邪無紛爭,自然三劑而成功也。
秘訣∶
腰疽必須兩治湯,杜歸白術(shù)一兩添,
再加三錢防薟甘,銀花三兩一齊煎。
此癥用九靈丹亦效∶
生地(五錢)丹皮(五錢)黑荊芥(三錢)甘草(三錢)防風(一錢)紫花地?。ㄒ粌桑┥捷牵ㄒ粌桑┏窗仔g(shù)(二兩)熟地(二兩)水煎服,連服二劑效。
秘訣∶
又有腰疽九靈丹,生地丹皮各五錢,
黑芥草三防風一,地丁山萸一兩添,
惟有焦術(shù)熟地二,連服二劑效如仙。
瘰疬論
人有生痰塊于項頸,堅如石者,久則變成瘰疬,流膿流血,一塊未消,一塊又長,未幾又潰,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有流行串走之狀,故名鼠瘡,又名串瘡,言其如鼠之能穿也。世人謂食鼠竊之物以成,而不然也。蓋瘰多起于痰而成于郁,未有不郁而能生痰者,未有無痰而能成瘰 者也。世人必須以開郁消痰為治,然郁久則氣血必耗,耗則氣血更虧,若徒消痰而不解郁,或但開郁而不消痰,是以虛而益虛也,何能奏功?余謂此癥,不若平肝而健脾,助土木相調(diào)而愈矣。
方用清串湯∶
白芍(一兩)白術(shù)(一兩)柴胡(二錢)蒲公英(三錢)天花粉(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一錢)附子(一錢)紫背天葵(五錢)水煎服,六劑痰塊漸消,再服十劑而瘰化盡,再服一月痊愈。愈后可服六君子湯數(shù)十劑,以為善后之計,永不再發(fā)也。此方妙在蒲公英、天葵為消串之神藥,然非佐之以白芍、柴胡,則肝木不平,非輔之以白術(shù)、茯苓,則脾土不健,何以能勝攻痰破塊之烈哉?惟有攻有補,則調(diào)劑咸宜,更得附子之力,以引降藥,直搗中堅,所以能愈宿疾沉于旦夕耳。
秘訣∶
清串湯芍兩白術(shù),柴二蒲粉三茯五,
陳皮附草一錢用,紫背天葵五錢煮。
此癥用康樂湯亦效∶
白術(shù)(五錢)茯苓(五錢)夏枯草(五錢)半夏(三錢)炒香附(三錢)白附子(一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連翹(二錢)白芍(一兩)水煎服,十劑痊愈。
秘訣∶
康樂術(shù)苓枯草五,制夏三錢炒香附,
白附草陳一錢用,連翹三錢芍兩煮。
人有久生瘰,兩項之間,盡已潰爛,串至胸膈之上,無非痰塊,亦已頭破而腐者,遂至身體發(fā)熱發(fā)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自汗盜汗,驚悸恍惚。此等之癥,原系難治,然治得法,尚可救也。大約瘰疬初起,以解郁消痰為主,而佐之補虛以消其毒。病久宜以補虛為君,而佐之以解郁消痰。若徒以祛痰敗毒為事,而不補氣血之虛,鮮有不死矣!
方用轉(zhuǎn)敗湯∶
人參(一兩)當歸(一兩)土炒白術(shù)(一兩)金銀花(三兩)白芍(三兩)柴胡(二錢)制半夏(五錢)甘草(三錢)水煎服,四劑胸開痰消,再四劑而潰爛愈。將前方減半,再服十劑而痊愈矣。此方補虛多于消痰,解郁中而寓化痰,世人從未有知此治法者。倘一于攻毒,則愈攻而愈壞。此方實祛病之仙丹,而奪命之神品也。
秘訣∶
參歸一兩土炒術(shù),銀芍三兩二錢胡,
制夏五錢三錢草,八劑減半服十付。
此癥用消瘰湯亦效∶
熟附子(三錢)白術(shù)(一兩)麥冬(一兩)菟絲子(一兩)白芍(一兩)天葵(一兩)人參(五錢)茯苓(五錢)甘草(三錢)貝母(三錢)水煎服,十劑輕,三十劑則痊愈矣。
秘訣∶
消瘰三錢熟附子,術(shù)兩麥冬菟絲子,
白芍天葵俱兩用,參苓五錢三草貝。
頑瘡論
人有患瘡,經(jīng)年累月而不愈者,世所謂頑瘡也,言其冥頑不靈,無可如何之勢也。然治之得法,亦可取效。蓋人氣血和平,斷不生瘡,即或生之,治之亦易。然則生瘡者,乃氣血之不和也?;蛞驖窠?,或因熱感,或因寒邪之交,遂至氣結(jié)而不宣,血滯而不散,結(jié)于皮而皮生瘡,結(jié)于肉而肉生瘡,日久不愈,則膿血不凈而生蟲。瘡口不收,人以為蟲也,服殺蟲之劑,而反傷其皮肉,且耗其氣血,則氣血愈虛,力難兼到。棄皮肉于膜外而罔顧,斯瘡難痊,遂成頑矣。然治之者,以行氣和血為主,蟲與毒不計也。但血不易和,氣不易行,非補養(yǎng)不能為功。蓋氣得補而氣自行,血得養(yǎng)而血自流矣。
方用救頑湯∶
連翹(一錢)柴胡(一錢)防風(一錢)當歸(一兩)白術(shù)(一兩)熟地(一兩)黃芪(一兩)麥冬(一兩)山萸(五錢)茯苓(五錢)制半夏(二錢)甘草(三錢)附子(二錢)水煎服,二劑而瘡口必然發(fā)腫,不可恐懼,乃藥力氣血與瘡相戰(zhàn)也,是速愈之機;再服二劑不痛而癢矣。再服二劑癢止而肉生,再服二劑結(jié)HT 而愈,再服二劑永不再發(fā)矣。此方專以活血行氣,得補之道也。氣行血活,蟲將安在?故不必殺蟲而頑瘡自除矣。
秘訣∶
頑瘡連翹柴錢防,歸術(shù)地芪麥一兩,
萸苓五錢制夏二,草三附子二錢襄,
二劑發(fā)腫四癢甚,再服四劑效非常。
此癥用轉(zhuǎn)神湯亦效∶
人參(五錢)黃芪(五錢)當歸(五錢)麥冬(五錢)熟地(五錢)天花粉(三錢)天冬(三錢)車前子(三錢)白術(shù)(四錢)甘草(二錢)荊芥(一錢)防己(五分)附子(三分)陳皮(三分)水煎服,一劑知痛癢,二劑大痛,又連服數(shù)劑則潰,去附子、防己、車前,加山萸四錢、五味子二錢,再服四劑則愈矣。
秘訣∶
轉(zhuǎn)神湯藥效可計,歸參麥五熟地,
粉天車三術(shù)四錢,草二荊一五分己,
附皮三分數(shù)付潰,去附防車加萸味。
人有內(nèi)股生瘡,斂如豆許,翻出肉一塊,宛若菌狀,人以為蟲食向外翻也。誰知是肝經(jīng)風熱血燥之故乎?夫肝熱則生風,乃內(nèi)風而非外風也。然外風而自覺清涼,內(nèi)風而實似蘊熱。故外風宜散,而內(nèi)風宜清。但清風而不補血,則熱不能解,而風亦不能舒也。治之法,必須養(yǎng)血清熱則火不燥,而熱退則風自靜,有何瘡之不愈乎?
方用清風湯∶
白芍(一兩)川芎(二錢)人參(五錢)當歸(五錢白術(shù)(三錢)梔子(三錢)丹皮(三錢)天花粉(三錢)沙參(三錢)柴胡(一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水煎服,連服數(shù)劑,則瘡口自斂矣。此方滋血以養(yǎng)肝,非消肉以化毒,何以瘡斂而愈也?蓋瘡成于肝木之旺,平肝則血無過燥之患,自然風散熱退,而無延燒之禍也。若不平肝,而內(nèi)用降火之品,外用退蝕之法,則蟲反內(nèi)蝕瘡肉,肉愈損而元氣愈虛,變出非常,正難救援耳。
秘訣∶
清風湯用芍一兩,川芎二錢五參當,
術(shù)梔丹粉沙參三,柴草連翹一錢嘗。
此癥用斂內(nèi)湯亦效∶
金銀花(一兩)白芍(一兩)當歸(一兩)白術(shù)(五錢)茯苓(五錢)生梔子(三錢)柴胡(一錢)甘草(三錢)水煎,連服數(shù)劑。
秘訣∶
斂內(nèi)一兩銀芍歸,術(shù)茯五錢三生梔,
柴一草三連劑服,清熱養(yǎng)血治頑奇。
腳疽論
人有腳趾上,忽然發(fā)癢,而后作痛,指甲現(xiàn)黑色,第二日連腳趾俱黑,第三日連腳面俱黑,黑至腿上,過膝即死,亦無名腫毒之一種也。因人貪歡,過服春藥,是火熱之毒,非腳疽可比。若腳疽止黑在腳趾,而不至腳面也。然腳疽最兇,雖不如無名腫毒之橫,而殺人則一也。蓋腳為四余之末,宜毒之所不到者也,何以兇惡至此?正以謂毒所不到之處而毒聚不散,反出于腳趾之間,則毒盛非常,而治之不可輕視也。然則用泄毒之藥治之可乎?而孰知不然。凡人身氣血,周流上下,則毒瓦斯不能聚結(jié)于一處,惟氣血虧損,不能遍走經(jīng)絡(luò),而火毒惡邪,乃固結(jié)于骨節(jié)之際。腳疽之生,正因氣血之虧,不能周流之故,安可單泄其毒,以再傷其氣血乎?治之法,必須大補氣血,而佐以泄毒之品,則安全之道也。
方用顧步湯∶
牛膝(一兩)黃芪(一兩)石斛(一兩)當歸(一兩)金銀花(三兩)人參(三錢)水煎服,一劑而黑色解,二劑而疼痛止,三劑愈。若已潰爛,多服數(shù)劑,無不愈也。此方用金銀花以解毒,非用牛膝、石斛,則不能直達于腳趾;非用人參、歸、芪,亦不能使氣血流通以散毒也。故用此方治腳疽多效,即是無名腫毒用此方治之,亦可得生。世醫(yī)用刀割去腳趾,亦是治法,不若此方于補中散毒。起死為生,既無痛楚之傷,又有全活之效也。
秘訣∶
顧步湯藥治腳疽,牛芪石斛一兩歸,
三兩銀花參三錢,未潰三劑潰四奇。
本癥用地丁飲亦效∶
紫花地?。ㄒ粌桑└示栈ǎㄒ粌桑┡Oィㄒ粌桑└什荩ㄎ邋X)天花粉(三錢)水煎服,未潰二劑,已潰再服二劑收功,多服為妙。
秘訣∶
又有腳疽紫地丁,甘菊牛膝一兩同,
甘草五錢粉三錢,未潰二劑潰再功。
人有腳腿之上,忽然腫起一塊,皮色如常又不痛,人以為癰疽也,誰知是氣血大虛之故乎?夫癰疽而皮色不變,乃氣血之虛,而曰非生癰也,其誰信之?嗟乎!氣所以行血者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若氣血相活,縱有邪氣亦難成腫。邪氣之盛,由于氣血之衰,其腫為癰,每每作痛,而色必變?yōu)榧t赤也。然是癰也,腫而不痛不赤,皮色不變,有腫名而無腫實,純是氣虛而血無以養(yǎng),邪盛而氣不能制也。治之法,宜補氣以養(yǎng)血,何必化毒以祛邪哉?
方用補中益氣湯∶
白術(shù)(一兩)黃芪(一兩)升麻(五分)柴胡(一錢)陳皮(一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制半夏(二錢)人參(五錢)當歸(五錢)水煎服,十劑而腫自消矣。此方乃益氣之圣藥,非消腫之神劑,何以用之而腫即消也?差真氣奪則虛,邪氣盛則實,真氣愈虛,邪氣愈盛,不能補氣之藥,而氣何以能行,腫何以能消哉?蓋補中益氣湯善能補氣,故能消腫,何況又益以消腫去濕之品,所以易于建功耳。
秘訣∶
補中益氣兩術(shù)芪,升麻五分錢柴陳,
苓三甘草制夏二,參歸五錢十劑神。
又用下方亦效∶
當歸(五錢)人參(五錢)黃芪(一兩)牛膝(五分)荊芥(三錢)茯苓(三錢)天花粉(三錢)附子(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秘訣∶
還有五錢當歸參,一兩黃芪牛五分,
荊芥苓粉俱三錢,附子三錢草錢存。
多骨疽論(原缺秘訣,今仿之)
人有大腿邊旁長強穴之間,忽然腫變成癰疽,久則肉內(nèi)生骨,以鐵夾取出,已而又生,人以為疽之生骨也,誰知是濕熱之毒所化乎?蓋此疽之生,皆因多食鮮果、濕熱之物所致,治之若早,一二劑便可解散,若因循失治,及治不得其法,遂至濕雍而添熱,熱盛而化骨,日久遷延,臥床不起?;蛑^初起之時,未嘗有骨,故可內(nèi)散,若既生骨則爛骨必須外取,未可全持內(nèi)藥解也,殊不知疽中之骨無形,所化非肉中直生之骨也,乃似骨非骨也,真骨難化,似骨何難化乎?,利其濕、清其熱而主之以補氣補血,則不必化骨而骨自化矣。
方用五神散:
茯苓(一兩)車前子(一兩)金銀花(三兩)牛膝(五錢)紫花地丁(一兩)水煎服,一二劑輕,三劑骨消,四五劑而愈。此方用茯苓、車前子以利濕,地丁以清熱,金銀花、牛膝而中散毒,安得不效乎?
秘訣:(仿造)
消疽妙法用茯苓,車前紫花均相當。
牛膝五錢三兩忍,五神降下定叫昌。
此癥用九轉(zhuǎn)神丹亦效:
茯苓(一兩)車前子(五錢)地?。ㄎ邋X)連翹(三錢)牛旁子(三錢)萆解(五錢)白礬(二錢)穿山甲(一片)水煎服,四劑而骨消矣。
秘訣:(仿造)
九轉(zhuǎn)神丹妙無窮,車前地丁萆解用。
牛旁連翹穿山甲,茯苓白礬顯奇功。
再加四君子湯調(diào)理之:
人參(五錢)牛膝(五錢)白術(shù)(一兩)茯苓(一兩)金銀花(一兩)生甘草(二錢)水煎服,以愈為度。
秘訣:(仿造)
牛膝人參與術(shù)苓,四個良材人人夸。
調(diào)理濕熱尊教化,國老奉上金銀花。
痔漏論
人有肛門內(nèi)外四旁,忽然生長紅瘰,先癢后痛,漸漸成痔,日久不愈,此癥皆由濕熱所成也,多因地氣之濕,加以嗜飲酒熱之毒,所以結(jié)于肛門邊而不能遽化矣。夫肛門通于大腸,若內(nèi)有濕熱,宜從大腸而出,何以結(jié)而成痔?以濕熱在大腸不能久留,勢必盡趨于肛門,而肛門乃大腸之鎖鑰,未免有開閉防范之意,不容濕熱出于其外,則蓄積日久,而濕熱之毒,肛門獨受其害矣。雖有內(nèi)痔外痔之殊,而其為濕毒則一也。治之法,何能舍濕毒而他求乎?肛門雖去脾胃甚遠,而化濕熱之毒,則不能不假道于脾胃,肛門未受其益,而脾胃先受其損,所以多無成功也。故用藥必須無損于脾胃,而有益于肛門,治之始能奏功也。
方用益后湯∶
山藥(一兩)茯苓(一兩)白芍(一兩)玉米(一兩)地榆(三錢)山甲(炒,一片)水煎服,四劑寬快;再四劑愈后,將此方每味加十倍研末,煉蜜為丸,梧子大,空心開水送服五錢,服完即愈。此方利水清熱,無傷于脾胃,而有益于肛門,兩全之道也。
秘訣∶
內(nèi)外生痔益后湯,山藥茯苓芍兩襄,
玉米一兩地榆三,山甲一片土炒黃,
四劑寬快再四愈,加倍研末蜜丸嘗。
此癥用榆槐飲亦效∶
槐米(二錢)地榆(三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三錢)水煎服,四劑痊愈。
秘訣∶
榆槐飲中藥四味,槐米二錢三地榆,
茯苓車前亦用三,四劑痊愈無容慮。
人有肛門先因有痔瘡,因不慎酒色,遂至腐爛,變成漏瘡,不能收口,生長肉管,流膿淌血,甚以為苦。醫(yī)人治法,多用刀針掛線,徒受苦楚,內(nèi)毒未除,外口難長,經(jīng)年累月,不能奏功。蓋肛門之肉,不比他處之肉,非橫生則縱生也。而肛門之肉有縱有橫,最難生合。況大便不時經(jīng)過,又易損傷,然經(jīng)刀針掛線,是已傷而益?zhèn)?,安能遽長皮肉乎?故刀線不可輕用,惟有消濕熱之毒,內(nèi)治為佳。然漏生既久,氣血必虛,徒事止漏,反傷氣血,亦難奏功也。
方用青龜丸∶
烏龜(一個)茯苓(五兩)薏苡仁(四兩)羊蹄后爪(四對)土炒山甲(五錢)人參(二兩)黃芪(八兩)當歸(三兩)白芷(二兩)槐米(二兩)瓦松(二錢)干青苔(一兩)共研末,將烏龜用石臼搗死,同藥拌勻,鍋內(nèi)蒸熟,焙干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早開水送服三錢,服至半月漏自干,連服兩月而漏痂滿,一料服完痊愈。必須嚴戒酒色三月,不然不能奏功。此方去濕而不散氣,散毒而不損血,補漏于無形,填隙于有孔。愿人堅持三月酒色之戒,以去十年之病也。
秘訣∶
青龜丸用苓薏仁,羊蹄后爪山甲參,
芪八歸三芷槐二,瓦松二錢苔兩斟。
人有大便時先射出血,而后便糞,人以為便血之病也,誰知是肛門內(nèi)生血痔乎?夫痔久必變?yōu)槁?,宜流膿血。但人之受病不同,而見癥亦異。此癥得于多飲燒酒,釀成熱毒,走于直腸,不得遽泄,乃結(jié)成小痔而不化,久則皮破血流,此乃血出于直腸之外,非出血直腸之中,乃膀胱之血也。膀胱化氣而不化血,酒毒滲入膀胱,則氣化水,出于陰器。酒毒燥血,無路可出,而毒結(jié)于直腸之外,毒而內(nèi)攻,而直腸之痔生矣。然生痔必有其隙可乘,而膀胱之血注之久,且以血引血,不獨膀胱之血盡歸之矣。乘大便之開閉,血先奪門而出,故從大便而直射,正見其欲出之速耳。治法似宜急杜其血隙,使之無出路為第一策。然私竇既開,漏血易泄,不急清其上游之源,而但截其下流之隙,非計之善也。
方用清源散∶
全蝎(二兩)土炒山甲(二兩)珍珠(豆腐煮,三錢)瓦松(一條)研末,每日開水調(diào)一茶匙服之,服至一月即效。如不愿調(diào)服,用米飯搗爛,為丸梧子大,每日開水送下二十丸。服時必須戒酒色。
秘訣∶
清源全蝎用二兩,山甲亦二土炒黃,
珍珠三錢豆腐煮,瓦松一條陰干嘗,
每日開水調(diào)茶匙,服至一月妙無方。
又方∶
茯苓(五錢)白芍(五錢)白術(shù)(五錢)白芷(三錢)槐花(三錢)人參(三錢)地榆(三錢)黃連(三錢)車前子(二錢)葛根(二錢)三七參(二錢)山甲(研沖一兩)水煎,調(diào)山甲、三七參末沖服,三劑血減去黃連,再三劑則愈矣。嚴戒酒色三月可痊。此方妙在以黃連解酒熱之毒,所謂先清其源也。蓋上游無病,而下流自安。況諸藥分發(fā)得宜,無非去濕化熱之味,堵塞有方,何患洪水沖決哉?
秘訣∶
肉痔苓芍術(shù)五錢,芷槐三錢參榆連,
車葛二錢三七參,一錢山甲沖服安,
三劑去連再三劑,嚴戒酒色乃可痊。
方用止射丹亦效∶
黃芩(三錢)槐花(三錢)荊芥(三錢)瓦松(一條)生地(一兩)當歸(一兩)水煎服,連服四劑則血干矣?;虼朔郊邮堆心瑹捗蹫橥?,梧子大,每服三錢,徐徐自愈。
秘訣∶
又有一名止射丹,芩槐荊芥俱三錢,
瓦松一條地歸兩,連服四劑血自干。
金瘡門
人有刀斧傷而氣不絕,或皮破而血大流,或肉綻而腸已出或箭入皮膚或刀斷臂指,皆死生頃刻,豈可不急救者乎?,大約金瘡者必流血,血盡必以渴,渴而飲水,飲水即死,故必禁其飲水也,然亦有飲水而愈者,不可執(zhí)以為法也,但渴既不可飲水則何以解渴?安不外補血耳。既補血以止渴,而血泄不止,亦必死之道也,故補血之中仍須止渴止血之藥,而止血之內(nèi)更須用生肌之品,則惡血不致攻心,內(nèi)火不致燒胃,庶破者可補,斷者可續(xù),而死者亦可生也。方用完膚續(xù)命湯治之:
生地90克 當歸90克 麥冬90克 玄參90克 人參60克 生甘草10克 三七15克續(xù)斷15克 地榆30克 劉寄奴10克 花蕊石6克 白術(shù)15克 乳香末1克 沒藥末1克
水煎服,一劑而渴止,二劑而瘡合,三劑而逢合,四劑而全愈。
此方補血而加澀血之味,使血不流而肉易長,何用助氣之藥?蓋傷不易速生,補氣則血易生也,蓋血生以接肉,又不若氣旺以接肉之更易也,故兼補氣耳。雖不用參術(shù)亦可建功,然不能成功之速也,此方有刀傷皆可治,以傷之輕重分藥之多寡也。此癥用補血救亡湯亦可:
生地120克 玄參60克 黃芪120克 當歸60克 地榆12克 荊芥炒15克 木耳60克 敗龜板二個
水五碗煎汁二碗,恣其酣飲。則口渴止而瘡品閉,此神方也。
此癥用完璧散外治亦佳:黃柏120克 黃連90克 黃丹水飛90克 黃葵花90克 真降香30克 密陀僧30克 芍藥30克 龍骨30克 鉛粉30克 檳榔60克 血竭60克 麝香10克 乳香10克 木別子15克 海螵蛸90克 輕粉3克 共研極細粉末,凈罐裝貯勿令出氣聽用,如血不止者,干敷,傷久者,以鹽水洗凈試以干唾調(diào)貼,紙蓋留孔出膿。
接骨門
人有跌傷、骨折必須以杉木板將骨湊合端正,不可偏斜歪曲,用綿帛緊緊扎縛,不可因其疼痛而少致輕松,反致后患,然后用內(nèi)服之藥,倘皮血出,猶須外藥治之,然不即外傷亦須內(nèi)外夾攻。更加內(nèi)治之法,必須活血去瘀為先,血不活則瘀不去,瘀不去則骨不能續(xù)也。方用續(xù)骨神丹:
當歸60克 大黃15克 生地30克 敗龜板30克 丹皮10克 續(xù)斷10克 桃仁20粒 羊躑躅3克 紅花6克 白芍30克 乳香6克 沒藥6克
水煎服,二劑而瘀散,骨合再服二劑去大黃,又服四劑全愈矣。
此癥用全體膏外治亦神效:
當歸60克 生地60克 續(xù)斷30克 牛膝30克 甘草15克 地榆30克 茜草30克 小薊30克 木瓜30克 杏仁10克 人參30克 皂角6克 川芎30克 劉寄奴30克 桑皮120克 紅花60克 白術(shù)30克 黃芪30克 柴胡10克 荊芥10克
用麻油三斤煎數(shù)沸用麻布瀝去渣,再煎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飛過廣丹一斤四兩收成膏藥用乳香、沒藥各10克自然銅(醋爍七次)10克花蕊石10克上血竭15克白蠟、海螵蛸100克各為細末乘膏藥未冷時投入,用桑木棍攪勻,以瓦器盛之,攤時每個膏藥一兩重,再入細藥。
方用勝命丹亦效:
麝香10克 血竭30克 古石灰30克 海螵蛸30克 自然銅(醋制)3克 乳香30克沒藥30克 花蕊石10克 冰片3克 樟腦30克 土狗十個 地虱3克 土木鱉3克 人參30克 象皮10克 琥珀3克 兒茶30克 紫石英60克 三七30克 木耳炭30克 生甘草15克。
上為細末,每膏藥一個,用丹10克,大約接骨,重者用二個收功,倘骨未傷,只用膏藥,不必用丹也,三方皆異人人傳授,不可輕忽也。
此癥用湊骨湯治之亦效:
大黃10克 丹皮30克 當歸30克 羊躑躅3克 桃仁十粒 土狗末三個 土別蟲十四個 乳香10克 水煎服 調(diào)土狗末、地別蟲末服,一劑而愈矣。
附:接骨麻藥方:
細辛、川椒皮、川烏、畢拔、蟾酥各等分共為細末,用火酒調(diào)敷。
又方:新南星、半夏、蓽拔各等分共研爛,擦之自然不知痛。
華陀麻藥方:牙皂、木鱉子、半夏、川芎、烏藥、白芷、川烏各10克草烏0。6克 小茴香6克 對坐草6克 土當歸15克、蔓陀羅花(火酒蒸七次)6克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約6克)酒下,任意割治,不知痛。
附:跌墮昏死
人有從高處墜下,昏死不醒,人以為惡血奔心也,誰知氣為血雍乎?,夫跌仆之傷多是瘀血攻心,其間出乎不意,未必心動也。若從高處墜下,失足之時,心必驚悸而先動也。故氣血錯亂,每每暈絕而不救,治之法,逐其瘀血而必佐醒氣之藥,則血易散而氣易開,倘若只攻瘀血,則氣閉而不宣,恐難救生也。用醒氣湯治之;
真乳香末3克 沒藥3克 紫蘇葉10克 當歸15克 丹皮10克 大黃6克 桃仁十四粒 羊躑躅1。5克 白芍15克 荊芥10克 山羊血末1。5克
水煎服調(diào)藥末,服三劑全愈,此方醒氣血兼而活血而用之,故奏功獨神,妙在羊躑躅、紫蘇葉、荊芥因其氣亂而用之,則血易活而醒也。
此癥用散惡湯亦妙:
柴胡3克 蘇葉10克 半夏10克 大黃10克 天南星6克 荊芥6克 當歸30克 枳殼3克 杏仁十四粒 紅花10克 敗龜板120克 莒蒲3克 水煎服數(shù)劑自愈矣。
刑杖門
人有腿受官刑,皮肉未爛,死血未散,疼痛之極。似宜用膏藥末藥外治之,然受弄深重,若不急從內(nèi)治,則安能衛(wèi)心,而保惡血之不相犯乎?世人外治多有神方,而內(nèi)治絕無妙藥,往往有一時心亂而死,雖犯法宜然,而其中豈無屈棒乎?冤氣在心,雖死能不憫乎?氣之填急尤易引血入心。余得異方,即時煎服官兵可無性命之虞,后用外治而瘡口亦易愈也,方用內(nèi)治衛(wèi)心丹:
當歸30克 大黃10克 紅花10克 桃仁二十粒 生地30克 丹皮3克 木耳10克白芥子6克 水煎服,一劑而惡血散矣,后以膏藥貼之。
外用護身丹:大黃30克 乳香10克 沒藥10克 白臘30克 松香15克 骨碎補15克 當歸30克 三七10克 敗龜板30克 麝香1。5克
各為細末豬油30克搗勻為膏,貼傷處,外用油紙包里,再用青布縛住,輕者一個即愈,重者二個,若夾棍傷重,不過四個膏藥,即可步行矣二方至奇,前使惡血盡散后使肌肉速生合而用之奏功神妙,人有犯法或冤及重刑,必不可免者,預(yù)服此藥后以待刑自無性命之虞哉。方用蓋體湯亦妙:
木耳30克 蘇子15克 小薊15克 水煎服。
獸傷門
人為獸所傷,無論爪牙,血流必多,大約虎傷,多在頭頸,必有深孔,或二或四,其孔即變黑色,痛不可忍,急用豬油或生豬肉塞之,隨塞隨化,庶不傷肉再腐,然后急以地榆半斤為末,敷傷處,血即止,隨用湯藥以解其渴,蓋虎傷之后,流血必多,而虎又有熱毒犯心,故口渴必甚,斷不可飲水,不得已可用童便飲之,方用制虎湯治之。
當歸90克 地榆90克 生地90克 黃芪90克 三七末30克 麥冬90克
水十碗,煎數(shù)碗,以任其服完,必安臥,明日傷處大癢,又服一劑又臥,如是五日,瘡口愈合。此方大補氣血以生肌,又加地榆化虎毒,加三七以止血收口,藥雖無奇,收功實神也。
獸傷又可用:玄參250克 三七60克 水十碗煎數(shù)碗溫服,自無性命之憂矣。
蛇傷
人有為蛇所傷,或在足側(cè)腫如斗,在頭面則腫如磐,在腰腹則腫如箕,五日不治,則毒氣攻心而死矣。蛇乃陰物,藏匿土中,初出洞時,尚未飲水,毒有未解,故傷人最酷,治之法,必以解毒為主,但蛇是陰物,倘用陽藥解之則毒愈熾,必以陰分解毒之藥,順其性而解之則毒庶使之半復(fù)也。方用祛毒散治之:
白芷30克 生甘草15克 夏枯草60克 蒲公英30克 白礬10克 紫花地丁30克
水煎服二劑,則毒盡從大小便出,三劑全愈。是方用白芷雖是陽分之藥得夏枯草則陽變?yōu)殛幰?。同蒲公英、地丁、甘草、白礬之類盡是解陰毒之藥,自易奏功,亦以助白芷直攻蛇毒,而無留其余毒為害也?;騿?,白芷系陽藥何必用之,不知蛇毒非白芷不能除,人不善用之,故有不效之說,今用于陰藥之中,自然無不效。又問雄黃可制蛇毒,何以不用,不知白芷陽中有陰,而雄黃系純陽之藥也,雄黃外用亦建功,而內(nèi)用多致誤事,不若白芷能收全功也。臨癥用蜈蚣散外治亦可:
白芷30克 雄黃15克 蜈蚣三條 樟腦10克 共為細末香油調(diào)搽,腫處隨搽隨愈也。
人為癲狗所傷,人必以狂,以為腹內(nèi)生小狗矣,此誤傳也,蓋犬食毒草而以狂,世人有被傷者,則毒氣傳染,于大小便一時俱閉,外勢急痛腹脹欲死,此最可畏之病也。若得其法以解毒,則病去如掃,不必懼也,犬性最熱,又食熱毒之物,是熱上加熱而發(fā)癲也,惟解其熱毒自可愈矣。方用奪命仙丹:
木別子三個(切片土炒) 劉寄奴15克 大黃末15克 斑貓七個(去頭足) 茯苓15克 麝香0.3克
上共為細末酒調(diào)服三錢(約10克),而毒氣盡散,七日內(nèi)皆效,若七日外多服數(shù)劑,無不可救。須嚴戒色欲,二月內(nèi)并忌發(fā)物,是方用木別、斑貓者,犬最畏二物。木別大涼、又得大黃能瀉熱毒,則熱毒必從大便出也,劉寄奴逐血走七竅,茯苓利水,毒氣從小便出也,麝香亦走竅,然用之,不過解木別、斑貓之毒耳。中有妙理,非漫然而用。
外用:虎牙一具為末 樟腦10克 木別二個(地上青苔火培炒)。
小腸癰論
屬性:人有腹痛口渴,左足屈而不伸,伸則痛甚,手按其痛處,更不可忍者,人以為腹中生癰也,誰知是小腸癰乎?
腸中生癰不同,有大小腸之分,屈右足者大腸生癰,屈左足者小腸生癰也。今屈而不伸者,既在左足,是癰生于小腸,而非生于大腸矣。惟是大腸之癰易治,小腸之癰難醫(yī),以大腸可泄而小腸難泄也。若得其法,又何難哉?蓋大腸可泄其火,從糟粕而出;小腸可泄其火,從溲溺而泄也。方用泄毒至神湯∶
劉寄奴(三兩) 車前子(三兩) 金銀花(三兩) 澤瀉(三兩) 甘草(三兩) 茯苓(一兩) 玉米(一兩) 肉桂(一分)
水煎服,一劑而水如注,二劑而痛頓止,三劑而癥如失,不必四劑矣。此方皆利水之藥,重用金銀花為消毒之品,何以建功之神如此?蓋小腸之毒,必須內(nèi)消,而內(nèi)消之藥舍金銀花,實無他藥可代。以他藥消毒,均能損傷正氣,而小腸之氣斷不可損傷,故必須以金銀花為君藥。但金銀花不能入于小腸之中,而佐以茯苓、車前、澤瀉、玉米之類,引入小腸,又加肉桂一分,得其氣味,直入膀胱從溲溺而化其毒。若恐火毒太甚,諸藥不能迅速收功,更加寄奴之速祛,甘草之緩調(diào),剛?cè)徇t速,兼而行之,既無留滯之虞,又無峻烈之害,自然火毒盡從小腸膀胱而出也。
秘訣∶
泄毒至神寄奴三,車銀草澤重如前,
苓玉一兩桂分入,三劑服后患可痊。
此癥方用王公湯亦效∶
王不留(一兩) 蒲公英(一兩) 車前子(一兩) 甘草(五錢) 金銀花(三兩)
水煎服,一劑效。
秘訣∶
王公湯治小腸癰,不留一兩蒲公英,
車前一兩五錢草,銀花三兩一劑從。
人有腹痛呼號不已,其痛卻在左腹,按之痛不可忍,不許人按,人以為食積在大腸也,誰知是小腸之生癰乎?夫腸癰必屈其足,而今不屈足,似非腸癰之病。然腸癰生于腸內(nèi),在大腸者屈右足而不伸,在小腸者屈左足而不伸也。若癰生于腸外者,皆不屈足,痛在左則小腸生癰,痛在右則大腸生癰也。至于食積燥糞之痛,時而痛,時而不痛,不若生癰之痛,有定而不移,常痛而無止息也。大小腸生癰于腸內(nèi),尚可破潰,而大小腸生癰于腸外,斷不可使之潰爛者,以腸外無可出之路,皆必死之癥也。而小腸更甚,必須急治,以利水解毒為妙,否則變生不測矣。方用利水解毒內(nèi)消丹,亦可用王公湯,再加金銀花三兩可矣。
金銀花(四兩) 車前子(五錢) 薏苡仁(一兩) 茯苓(一兩) 當歸(二兩) 甘草(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痛大減,二劑而痛又減,三劑而痛全止,四劑而痊愈矣。此方即前方(泄毒至神湯)之變方也。但前方于利水之中而行其敗毒之法,此方則于利水之
中而佐以補血敗毒之味也。蓋癰破尤宜利水,利水則毒隨之而出,易于滌除。如癰未破,而不補血,徒事利水,利水則水泄血虛,毒亦難于消化。同中之異,不可不知也。然此癥須急早治之,否則癰雖愈而瘀血流于腸外,
必有終身腹痛之患矣。
秘訣∶
利水解毒內(nèi)消丹,銀花四兩車五錢,
薏仁苓兩歸二兩,甘草三錢一同煎。
人有腹痛驟甚,小便流血,左足不能伸者,人以為小腸生癰也,誰知是小腸之火太盛乎?夫小腸生癰,必屈左足,今左足不伸,明是生癰之證,而余獨謂是火盛者何也?蓋生癰必有其征,豈有一旦驟生而流血者乎?
癰久而膿生,膿欲盡而血出,豈有不潰不爛而先出血者乎?然左足之屈,則又何也?蓋小腸與大腸不同,小腸細而大腸寬,寬者可以容邪,而細則難以容邪,此必然之理也。小腸受火煎熬,則腸中逼迫,不能舒暢,而左足應(yīng)之,故暫屈而不能伸,不若生癰者長屈而不能伸也。萬不可因足之不伸,即信是癰,而妄用解毒之藥,其害大矣!然火毒與癰,從何而辨之?初病之時,辨其小便之有血無血耳。如初痛而足不伸,小便無血,乃是生癰。初痛而足不伸,小便有血,乃是火痛,斷不差也。治之法,泄其火邪不必化毒,則痛自止而足自伸矣。
方用加味小柴胡湯治之∶
柴胡(二錢) 黃芩(三錢) 人參(五錢) 茯苓(五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
大棗(三枚)
水煎服,一劑而足伸,二劑而血止,腸亦不痛矣。小柴胡湯非治小腸癰之藥也,何以用之而效驗之捷如此?
蓋小腸之火盛者,起于肝木之郁也,木郁則火生,不敢犯心而犯小腸耳。夫火性炎上,今不上炎而反致下熾,拂其火之性矣,此小腸所以受害而作痛也。至于血流于小便中者,又是何故?蓋小腸之血,為火所逼,恐火爍血干,故越出于小腸之外,直走膀胱,反使水道不行而流血也。小柴胡湯既舒其肝膽之氣,則上炎之火氣,其性即順而不逆也,又得茯苓以分消其水氣,則水順流而不橫,其血歸經(jīng)而不逆,自然氣舒血和,而消毒矣,此方之所以奇耳。
秘訣∶
加味小柴治腸毒,黃芩三錢參苓五,
夏草一錢加姜棗,二劑血止腸癰主。
此癥用車苓連甘湯亦效∶
車前子(五錢) 茯苓(一兩) 黃連(三錢) 甘草(三錢)
水煎服。
秘訣∶
又有車苓連甘湯,車前五錢苓兩襄,
甘連三錢同煎服,止血通和此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