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故事和類比的應用》作者是英國的布倫克榮。認知行為療法(CBT)是一種適用于多種常員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治療方法。著作通過使用相關故事、隱喻、類比、引用和軼事向讀者展示了如何將CBT付諸實踐,同時也示范了在實踐中治療者是如何應用書中介紹的例子。下面是學習第一部分《開始:故事的背景》第四章《抑郁癥》的體會。
1.抑郁癥。由于患病人群廣泛,患者感覺痛苦,抑郁癥也被認為是精神健康中的“感冒癥狀”。流行病學顯示,每20人中至少有1人罹患具有臨床意義的抑郁,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將會經歷抑郁。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可能患病,女性的患病幾率是男性的兩倍,同時抑郁癥患者的自殺率高達15%。
2.故事療法。在CBT中人們可以人6個方面控制抑郁。
第一步:語言表達。語言表達主要是描述抑郁的體驗。理解痛苦的第一步是表達痛苦。罹患抑郁是什么感覺呢?邱吉爾將他的抑郁癥稱作是“黑狗”,總是跟著他,干擾他的生活。咨詢師要引導來訪者用比喻或類比的方法,描述自己的感受。如:
困境:“我被捆在監(jiān)獄中?!薄拔冶绘湕l綁住了?!?br> 負擔:“我感覺自己背了一個100斤重的包袱?!?br> 黑暗:“黑暗圍繞著我,在隧道的盡頭沒有亮光?!?br> 空虛:“我的腦海一片空白?!?br> 停滯:“我失去了動力,油箱已經空了。”
第二步:接受幫助。抑郁的個體會由于無法正常地生活、工作而自責,看不到自己的一點點成就。有的來訪者,卻認為自己不是抑郁,而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問題。但不管如何,都要引導來訪者面對現(xiàn)實,接受他人的幫助。
第三步:付出行動。抑郁癥者的治療,除了遵照醫(yī)生服藥之外,關鍵是要主動參與活動,并把這些活動寫成日記,說明其活動帶來的情緒,或快樂,或悲傷,或其他感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抑郁者參與到治療中,讓他們有掌控感;去體驗令人享受的活動或令人滿意的活動,并多做這樣的活動。
第四步:變換角度。抑郁的問題之一是人們具有負性思維而責備自己,他們將一些當作事實,這使一直情緒低落。治療師的目標是幫助來訪者在這些想法發(fā)生時當場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且讓來訪者對自己說:“我確實有消極的想法,但只是想法而已,我可以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問題?!?br> 第五步:自我對話。要引導來訪者進行友善的自我對話。人只有走進自己的內心,才能產生深刻的體驗。讓來訪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并提煉故事的意義,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對話。
第六步:堅持訓練。抑郁癥者,大部分會在12個月內恢復,但是其中四分之一的人會在10年內再次發(fā)生抑郁。對于抑郁反復發(fā)作的人來說,負性思維和活動量減少是最重要的原因,并形成了生活習慣。所以,抑郁癥患者要堅持訓練,保持積極思維和樂觀心態(tài)至關重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