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璧墓志》,筆力峭勁,獨樹一幟……
北魏遷都洛陽后,統(tǒng)治階級極力推行漢化政策,四十年來得以洛陽為中心的北魏王朝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諸方面得剄了空前的發(fā)展。諸多漢仕政策中尤為著名的有漢化服裝,易拓跋為漢姓元,自命為洛陽人,并以死葬北邙為得其所歸等,洛陽出土的北魏墓志是記載當(dāng)時歷史的寶物史料。
墓志是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跡的石刻。墓志分上下兩層,上層稱為“蓋”,下層稱為“底”,底部刻有墓志銘,蓋上刻有標(biāo)題。《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刻。青石質(zhì),高一百零四厘米,寬八十九厘米。系舊碑改作而成,碑陰上截所刻二螭仍在。
《李璧墓志》,三十三行,行三十一字,背面有題名一列。出土?xí)r間、地點有二說:一說清宣統(tǒng)元年(公元1909年)出土于山東德州;一說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縣。后者為是。墓志出土后不久歸濟南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初移藏于山東省博物館。吳士鑒《九鐘精舍金石跋尾甲編》、范壽銘《循園古冢遺文跋尾(三)》、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方若《校碑隨筆》、楊震方《碑帖敘錄》、日本二玄社《書跡名品叢刊》等有著錄。
《李璧墓志》的結(jié)構(gòu)具有較強的魏碑型的特點:內(nèi)緊外疏、寬博自由、大小參差、欹正相生。從邊緣外接形的角度分析,其邊緣處筆劃起、止點處占位充裕,體現(xiàn)出外圍寬博疏朗的特點。
《李璧墓志》書法雄強茂密,獨樹一幟。楊震方《碑帖敘錄》評曰:書法峭勁,極似《張猛龍碑》,而兼有《司馬景和》之縱逸,可為習(xí)北魏楷書者范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