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Papi醬更新的一條視頻——
視頻演繹了父母對孫輩和子女的“雙標”,貼近現(xiàn)實,對比強烈,活脫脫就是我們大多數(shù)家庭的日常嘛,共鳴深刻,引人深思。
Papi醬說:
我發(fā)現(xiàn)我朋友的爸爸媽媽,不管他們之前對自己的小孩有多么嚴厲,一旦他們成為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無一例外地會對第三代非常寵溺,我希望以后我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不要變成這樣。
“你覺得有可能嗎?”
“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很快就會知道了,我要當媽媽了?!?/p>
工作人員還專門拉來一塊寫著“她懷孕了”的小黑板。
Papi醬官宣懷孕的方式都這么有趣,除了微笑祝福之外,也不免深刻地反思“隔代寵溺”這一讓很多年輕父母煩惱不已的家庭教育問題。
接下來,我想通過兩個真實的例子,談?wù)勎业挠^點:
其實,我認為隔代寵溺不是洪水猛獸,它的利弊取決于年輕這一代的父母如何主導。
這位媽媽是我的朋友,她的父親重男輕女,偏偏不能如愿得到一個兒子。她說從小到大,父親動不動就拍桌子瞪眼睛,任何不如意都歸咎于“自己沒兒子”這件事,“女兒無用”成了她父親的口頭禪,她看著母親委屈隱忍,她一方面心里怨著父親,同時竟也不知不覺把“生兒子”當成了人生中極重要的事,她潛意認中也認為自己及其家庭的所有不幸,皆因自己不是一個男孩子。
她人生早期的經(jīng)驗告訴她,只有生了兒子,婚姻才能幸福,人生才能得以圓滿。
她公婆同樣重男輕女,不同的是他們育有兩個兒子,正因如此,老兩口在村子里走起路來都特別昂首闊步,自豪不已。
老兩口為了兩個兒子,可謂是殫精竭慮,恨不能掏心挖肺付出一切。同時他們性格強勢,兩個兒子都非常孝順,即使已成年,對父母基本上也是言聽計從;加上老兩口一向勤勞致富,拆遷又分了幾套安置房,腰桿更是硬氣。
說到這兒,大伙兒應(yīng)該能明白,這是將自己孩子的生命進行深度捆綁的一對父母。
到了孫兒這一輩,大兒子連生三胎都是女兒,爺爺奶奶成天唉聲嘆氣。
老人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孫輩中的第一個男丁——大寶,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身為母親,我這位朋友也“母憑子貴”,她終于放下自卑感,大有揚眉吐氣之勢,她對兒子也是無上愛憐,看到爺爺奶奶把孩子當寶貝寵著,她既放心,又滿足。
孩子出生后,婆婆為了讓她月子里能休息好,自愿沒日沒夜地帶著小寶貝,從此孩子便一直跟奶奶睡,年輕媽媽貪睡,也樂得享清閑,何況奶奶帶孩子的細心勁一點不輸親媽,反而還有經(jīng)驗的優(yōu)勢,產(chǎn)假結(jié)束,這位媽媽就重返職場,因為有靠譜的奶奶撐著,媽媽幾乎過回了生育前的自由生活。
轉(zhuǎn)眼孩子上幼兒園了,晚上不睡覺,早上起不了床,不會自己吃飯,午睡尿床,還總欺負別的小朋友……
媽媽這才意識到出問題了,責怪爺爺奶奶太溺愛,開始約法三章,想要迅速解決問題,可我們都知道,習慣養(yǎng)成豈是一日之功?
雞飛狗跳的日子開始了,每當媽媽要求孩子坐到餐桌前跟大家一起吃飯,孩子就各種鬧脾氣,把食物撒得滿桌滿地,開始媽媽還有些耐心勸導,可孩子哪里肯聽?媽媽開始吼,拿出鞭子想嚇唬孩子,爺爺奶奶不依了——
“孩子還小呢,誰都不許打我的乖孫。”說完抱著孩子坐回電視機前,打開動畫片,孩子終于安靜了,奶奶一勺勺的喂完一整碗飯,晃著空碗炫耀。
媽媽被孩子哭鬧得感覺頭都快要炸了,心想能安靜一會兒也好,隨他去吧!
就這樣,每次總是試圖管教,最后輕易又放棄。就在這樣的反復中度過幼兒園的三年。
今年孩子上一年級了,依然還要邊看動畫片邊喂飯,上課坐不住,理解能力較差,聽不懂老師的要求,也看不懂題目。
朋友說,我現(xiàn)在只要看到班主任的來電頭皮就發(fā)麻,每天都被告狀??!
該怪爺爺奶奶嗎?
當然,過度寵溺讓孩子驕縱、刁蠻、任性,阻礙了孩子獨立能力的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全是爺爺奶奶的責任嗎?
顯然不是。父母在孩子生命早期教育的參與度太低,聽之任之;
3歲以后才想糾正,只知心急卻沒有正確的方法,又信念不堅,左右搖擺3年仍無法統(tǒng)一家庭成員的教育理念;
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一場場“家庭鬧劇”,終是“小霸王”利用大人之間的矛盾,“大獲全勝”。
我曾對朋友直言不諱,如今的局面,你們作為父母應(yīng)負主要責任。父母對孩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一個屋檐下生活6年,父母從未反思,也未有效干預(yù)。
父母的懶惰和對責任的逃避,才是一切的原兇,爺爺奶奶只是寵溺的幫兇。
我出生農(nóng)村家庭,是家中長女,很早就跟著父母上山下田,我害怕夏天的烈日,也懼怕勞作的辛苦,所以拼命讀書,想改變命運。
我上初中時便離開家,外出求學,很早獨立,父母也習慣了我的自立和自律。
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沒有機會見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因此不能給我更多更好的意見。人生中很多重要選擇,我都會與他們商量,但基本上他們都會說:“這些事我們不懂,你想好就去做吧。”
我養(yǎng)成了自己負責,自己做主的習慣。
孩子上小學之前的那幾年,大多數(shù)時間是我的母親在幫我。
最初,生活習慣和育兒理念上的沖突,我們頻頻有矛盾,母親很不屑:“我一手帶大你們姐弟倆的經(jīng)驗還能有錯?你這也不信,那也不信,照書養(yǎng)就一定好?”
真正令她對我改觀,是孩子8個月時幼兒急疹,孩子反復高燒不退,她既心疼又緊張,“趕緊上醫(yī)院,你小時候也是這樣,一發(fā)燒便是高燒,不到鎮(zhèn)上吊瓶都好不了,有一次半夜翻白眼,嚇得我和你爸連夜抱上你就跑……”
“他出生后這還是第一次發(fā)燒,很可能是幼兒急疹?!蔽野参克?,并告訴她書上對幼兒急疹的描述。
“我可從來沒聽說過什么‘幼兒急疹’,高燒不能耽擱,你別自作聰明害了孩子?!彼壹绷恕?/p>
那一次,我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大,觀察、給孩子物理降溫……我趕她回屋里去休息,自己守著孩子熬了兩個通宵……事實證明我是對的。
我們都松了一口氣,母親玩著說:“算你厲害,赤腿醫(yī)生。”
從那以后,她便很少再與我爭得臉紅脖子粗,但我仍然會虛心請教她,與她商量,在育兒過程中,好多次都是母親的經(jīng)驗幫到了我,但是對于一些老一輩的育兒誤區(qū),我也會堅決抵制。
我的父親年輕時很英俊,但常常愁眉緊鎖。生活的重擔壓著他,印象中他不經(jīng)常笑,每次喝酒微醺時,就把我們姐弟叫到跟前:“你們一定要爭氣,好好讀書,離開窮山溝?!边@句話,他重復又重復,我也特別放在心上。
我弟小時候頑劣,不學習,愛搗蛋。父親常常訓他:“你是不是想我氣死我?要是有你姐一半懂事……”
嘮叨說教都不管用,父親氣急了就打,我弟偏是執(zhí)拗的性子,小腿被藤條打得傷痕累累也不叫屈,梗著脖子不認錯。
有一次,我爸氣瘋了,將他雙手縛于身后,敲碎了瓦片讓他跪在上面。
我哭著求情也被父親大聲喝斥。爺爺來了,走到跟前惡狠狠地說:“該打,不聽話就該狠狠地打?!?/p>
父親霎時又舉起藤條揮向弟弟,打得眼紅了,他丟掉藤條把自己關(guān)在屋子里,我隱約聽到他的哭聲,那是我第二次聽見父親哭,上一次,是我的三叔(父親的親弟)意外去世時。
后來我無意中聽到父親和母親的談話,其實打在兒身,痛在己身。他下手狠了,心里已經(jīng)后悔,可以我弟不肯認錯,父親便沒有臺階可下。如果當時爺爺能挺身護一下晚輩,罵我爸幾句,他都可以就坡下驢,沒想到爺爺火上澆油,我爸又怒又惱,想到自己從小也不受爺爺待見,心下頓時傷心不已。
我爸每次見到我兒子,他連眼睛都會笑,那種由內(nèi)而外的歡喜很感染人。
我兒子對外公外婆的感情也非一般人可比擬。
我看了papi醬的視頻,那簡直就是我父母的翻版嘛,對孩子寵溺到?jīng)]邊。
去年我裝修新房子,又要上班又要帶娃,忙不過來,就請我爸來幫我?guī)讉€月。父親來之前,我先和孩子約法三章:
第一,外公來了以后,一切秩序照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許犯懶,不許過分依賴;
第二,外公年紀大了,沒有固定收入,不許讓外公花錢給你買任何東西;
第三,外公愛你,事事順著你,你更要有分寸,敬他愛他,不能逾矩。
我也和父親聊天:
我知道您超級愛孩子,我也愛他,我們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他好。而且,他一直是我親手教導的,所以你一定要配合我原有的軌跡,可不能三兩天打回原形,這樣于他于我都不利。
他已經(jīng)九歲了,你想想我9歲的時候已經(jīng)能自己生火燒飯了,所以他的事情你千萬不能插手,包辦替代只會把他養(yǎng)壞。
我管孩子的時候,會有分寸,我一定不會打他,但有時候可能會需要嚴厲地批評,事后你可以安撫,但過程中你不能插手害我破功。一旦孩子知道有靠山,很多規(guī)矩便不能執(zhí)行。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早期教育對孩子性格、習慣、品格的養(yǎng)成至關(guān)重要,因此,0-7歲,父母一定要親自陪伴孩子,給予他生活上的照料、情緒上的接納、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安全,與父母建立深度連結(jié);
正確對待“隔代親”問題,首先兩代撫育者之間需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無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是爸爸媽媽,都是以愛孩子為前提,以親情為紐帶,遇到教育上的分歧應(yīng)通過溝通來解決。
若確是思想僵化且強勢的老人,溝通不成,嚴重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正常教育,只能暫時隔離。
如果父母的家庭教育是有序而有效的,那么讓孩子偶爾體驗一下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溺的感覺也不錯。
寫在最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