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愚民的朱安》中評論朱安:'作為一個啟蒙家,魯迅為中國的未來操碎了心,古今中外的啟蒙都發(fā)生在思想界,只有魯迅和錢玄同等那一批先知是對平民啟蒙。不得不承認魯迅有些過度片面夸大了愚民之惡,中國人并沒有那么邪惡。反愚民貫穿了魯迅的一生。朱安是一個典型的善良樸實的中國古代勞動婦女,她身上集中了古代婦女的很多優(yōu)良品質(zhì)。朱安的悲劇只是因為她不小心成了愚民中的一份子。'
魯迅是我國近代文壇中的大文豪,其文字振聾發(fā)聵,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lǐng)土的作家”,魯迅的文字又有幾人不曉呢?只是人人皆知魯迅,也知他與學生許廣平的傾心之戀,卻不知他的結(jié)發(fā)之妻朱安,一個如文章中所說的“愚民”。
她是舊時代的女性,卻嫁給了新時代的男性,用自己的一生去等待他的回頭,卻始終未得到,在魯迅去世時她終于說出了那句醞釀了四十多年的話。那是屬于朱安的人生,那么且聽聽魯迅光環(huán)下,只屬于朱安的故事吧。
一、“小腳女人”與“新青年”的婚姻
朱安,一個生于紹興商賈之家的富家小姐,她的祖父曾做過知縣,家中富庶,而到了朱安的父親一代,家業(yè)開始衰敗,不過她依舊是長在深閨中的大家閨秀。
與舊時代的女子相差無幾,朱安沒有接受過什么教育、識字不多,但她懂得禮儀,且性格溫和、待人厚道。
而反觀魯迅,周家本是個大戶人家,但祖父的下獄、父親的去世,周家也越來越貧困,全靠母親周老太太一人支撐著。
因此,周老太太在家中可謂是一錘定音的地位,她替魯迅挑中了大家閨秀的朱安,在魯迅并不知情的情況下定下了兩人的親事。
當遠在日本留學的魯迅得知這門親事后,也曾怨過母親,但最終還是同意了這門親事。在得知未來的妻子是一個裹小腳的女人且沒上過幾年學,他便寫信讓她放腳,鼓勵她上學堂,想要將她改造成一個新女性。
只是他沒想到的是,朱安是一個從小在封建家庭中長大的,又讓怎么可能同意她這般學習新女性呢?于是朱安漠視了魯迅的要求,而當魯迅從日本留學回來看到朱安還是那個封建女子時,大失所望。
于是在1906年的7月6日,朱安與魯迅舉行了婚禮,踏上了無愛的婚姻生活。
二、婚后的不幸生活,獨守空房41年
當洞房花燭夜到來的時候,本是年少熱血的青年人,卻絲毫沒有一絲新婚燕爾的悸動,他對裹著小腳、唯唯諾諾的朱安反感極了。兩人雖同塌而睡,卻是隔著一道“銀河”似的。
對于朱安來說,新婚夜丈夫的沉默已然讓她心生失落,而新婚第二天,魯迅搬出房間獨睡書房,更是讓她明白了他們之間有一條清晰的界限。在新婚第三天,魯迅前往日本,此后,兩人便始終維持著表面上的夫妻關(guān)系。
而朱安則是陪著周老太太在紹興生活了十三年。周老太太曾經(jīng)對朱安一無所出感到不滿,而朱安的回答坦誠也充滿了無奈:“大先生都不同我講話,又怎么會生兒子呢?”
朱安稱魯迅為“大先生”便已經(jīng)透露出了她的自卑太深。誠然,兩個人生閱歷、文化背景、性格涵養(yǎng)全然不同的人又如何能夠在婚姻中保持相當?shù)牡匚荒??于是,?/span>除了唯唯諾諾、低頭做事外再無選擇。
而對于魯迅來說,(朱安)“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yǎng)的義務(w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div>
魯迅的愛情不在她的身上,她可以等,只是當大先生有了自己的愛情之后,她等待便成了永無止境的,于是在意識到自己的絕望處境后,她說出了一句令人振聾發(fā)聵的話。
三、丈夫的背棄,她的哀悼
1925年,魯迅與許廣平相愛了,比起傳統(tǒng)的朱安,許廣平無疑是對魯迅有著很大的吸引力的,她年輕活力,聰明能干,且兩人的有精神世界高度契合,魯迅深深地喜歡著這個女子,喜歡到不顧妻子朱安的感受,在1927年時與許廣平在上海正式同居了。
當朱安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她沒有一點的辦法,雖然受到打擊可她依舊不說不鬧,只是在北京的老房子里繼續(xù)地侍奉著周老夫人,而魯迅亦是按時給北京的家寄去生活費,讓朱安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到后來,許廣平生下了周海嬰,朱安似乎終于意識到自己絕望的處境了。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我像一只蝸牛,從墻底一點一點地往上爬,本以為爬得雖慢卻總有一天會爬到墻頂?shù)?。可如今的我卻已經(jīng)沒有力氣爬了?!?/div>
當周海嬰出世后,她又有了新的想法,她或許心中以為“接受這個孩子,以后也就有人可以給我養(yǎng)老了,于是她對周海嬰和許廣平表露出了很大的善意。
事實上,當魯迅去世后,朱安沒有一點生活來源,一度也是靠著許廣平的接濟過活。只是在物資匱乏的戰(zhàn)爭年代,許廣平也無法保證她的一日三餐,于是有一天許廣平無法再接濟她,她便過上了極度困頓的日子。
魯迅的離世沒有給她留下什么,有的只是一箱又一箱的藏書,本是不值錢的物品,但因為是先生遺物便也是有所價值的。于是朱安在周作人的建議下,一度打算變賣魯迅藏書來度過這段困頓的生活,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魯迅先生的書迷、友人紛紛譴責她的行為,就連許久沒聯(lián)系的許廣平亦是勸她不要賣出去。
她是不懂的,她不懂得這些死物的意義竟然比她一個活人的生活還要重要,她不過是為自己謀一條生路而已,怎就受到了全世界的攻擊呢?于是隱忍沉默了幾十年的朱安說出了一句令人振聾發(fā)聵的話。她說:“你們總是說魯迅遺物要保存,可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為什么不保存保存我呀!”真的讓人很意外!
這是朱安花了一生所換來的吶喊,她低眉順眼地生活了一輩子,終究是因為內(nèi)心的太多不平而喊出了這句肺腑之言。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該為朱安感到欣慰,她終于學會了不逆來順受,終于敢表達自己的訴求了。
只是她的一生已經(jīng)走到末路了,盡管后面有好友的每月接濟,她的健康每況愈下。在1947年時,她簽署下了有關(guān)魯迅遺產(chǎn)及著作權(quán)的文件,將所有的權(quán)益都轉(zhuǎn)移給了周海嬰。
也是這一年,六十九歲的朱安在北京的家中走完了孤獨的一生,她沒有與魯迅合葬,而是葬在了陪伴她最久的周老太太身側(cè)。
小結(jié)
誠然,正如開頭文章所說的,魯迅先生一生在用文字去喚起平民的思想,企圖讓他們擺脫封建的愚昧,可自己的結(jié)發(fā)之妻卻是一個被封建禮教困住的典型,他又如何能夠愛她、懂她呢?
而朱安亦是如此,從小便接受的三從四德已經(jīng)讓她變得愚昧,已經(jīng)讓她成了千千萬萬的舊時代婦女中的一員,她又如何能夠懂得他呢?于是,兩個彼此不懂的人怨著、恨著地度過了這段婚姻,這是兩個人的不幸,也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沒有人是真的錯了的。
只是我想,朱安的一生是令人悲嘆的,她嫁給了一個時代的思想偉人,只是她無法成為與他并肩的存在,她只能掩埋在大先生的光環(huán)之下,用自己的一生去等待,或許她的心中始終在渴望大先生的回頭一眼吧。
但同時,她也是堅強的,面對沒有希望的婚姻,她不曾吵過鬧過,面對生活的黑暗,她唯一能做的便是為自己尋覓活下去的意義。這便是屬于朱安的人生吧。
參考資料:《作為愚民的朱安》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