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蘇聯(lián)文物局正全力調(diào)查二戰(zhàn)期間被德軍洗劫的427座博物館及其文物蹤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卡特琳娜皇宮里的“琥珀屋”,與此同時的另一支隊伍卻被派往各個加盟國,專門收集沙俄時代的純木制文物。這個代號為“337”的絕密計劃直至1997年才對外公布:如此勞師動眾就為了一座純木宮殿,一座足以代表蘇聯(lián)雄厚財力、精湛技藝和文化底蘊的代表性建筑。
這一切要從1339年開始說起,當時的俄國大公伊洛·卡利塔在遺囑中提到一座名為“卡洛明斯克”的莊園,其子繼位后及其偏愛這座臨河又十分大氣的莊園,因此將其重新裝修納為皇家別苑,在此后數(shù)百年時間里,相繼增設(shè)了純白大理石的“升天大教堂”、收藏上萬件字畫的歷克西斯“寶藏屋”、純白玉鑄造的鐘塔等等。
從16世紀開始,伊凡雷帝、彼得大帝等歷代沙皇都對其贊譽有加,彼得大帝的父親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為了長住莊園,請來意大利設(shè)計師并召集上萬木匠日夜趕工,打造了一座270多個房間、3000多扇窗戶的純木宮殿,被慕名趕來參觀的意大利王室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812年,拿破侖率領(lǐng)60萬大軍一路侵抵俄國,20萬俄軍不敢應(yīng)戰(zhàn)只能棄守莫斯科,這座莊園被法軍焚毀,上萬件珠寶與數(shù)十萬件文物下落不明,成為俄國心頭的一大恥辱。
值得慶幸的是,二戰(zhàn)后的意大利為與蘇聯(lián)示好,送來了當年王室收藏的木制宮殿設(shè)計圖,并四處搜羅法軍掠奪的殿內(nèi)文物,而決意與美國“爭霸”的蘇聯(lián),也有意將其當成“實力象征”予以重建,且刻意注明“此殿代表蘇聯(lián)高超的技藝與文化底蘊”,以此來諷刺美國區(qū)區(qū)百年的建國史。
1997年解密的部分“337”文件中,最初的要求是木制宮殿所用木材必須是百年老料,可以從蘇聯(lián)地區(qū)的任何建筑上拆卸,卻禁止做舊仿造,這毫無疑問加大了建筑難度與材料實用性,經(jīng)過建筑師多次反饋,才更改成“建筑主體與承重部分可選用做舊的新木料,但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以及裝飾配料都必須是文物”。
由于歷任沙皇都有收集私藏的愛好(伊凡雷帝喜歡收集字畫、彼得大帝酷愛人體器官等等),這座宮殿內(nèi)的藏品也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按照古籍所載一一收集不僅費時費力,同時也要耗費大量財力,更何況還有超過一半的文物珠寶至今不知下落。
比如主廳的四盞琉璃水晶燈,僅復(fù)制品的造價成本就超過300萬盧布(1959年),就算找到真品也未必舍得花錢買回來。還有主廳天花板的“12寓意傳說”,要求將每塊雕繪好的馬賽克磚一一嵌入木板內(nèi),再逐一無縫拼接懸掛,既要保障工藝美,又要確保牢固,宮殿內(nèi)的所有墻紙都由蒙古大師手繪制作,地毯則源自波斯古法,據(jù)說使用三百年都不會褪色掉毛。
2018年世界杯期間,我專程趕往莫斯科郊外的卡洛明斯克莊園參觀,經(jīng)過博物館兩名工作人員的輪番解說才知道,這座純木宮殿歷經(jīng)蘇聯(lián)到俄羅斯共耗時超過60年修復(fù),總造價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于2010年正式對外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宮殿是免費參觀,而總藏品卻超過270萬件,因而絕大部分真品都保存在4個博物館內(nèi),分別是每月開放兩天的“沙皇博物館”、100盧布門票的“木制文物博物館”、150盧布門票的“蘇聯(lián)博物館”,以及非請勿入的純百年原木“彼得大帝手作博物館”。
按照解說,彼得大帝在這座莊園內(nèi)生活的時間并不算久(遷都圣彼得堡),卻留下了最多的手作,除了彼得大帝親手打造的芬蘭浴室外,還有上百件雕刻品和上千份手書字畫等等。這些藏品在遷都后也一起去了圣彼得堡的冬宮,直至2010年開放前才逐一送來。
雖然木制宮殿沒能趕在美蘇爭霸期間開放,但仍然被列為俄羅斯最值得參觀的“5大宮殿”之一,以至于世遺名錄之一的“升天大教堂”都被奪了風頭,游客們都沖著這座全球唯一的純木宮殿而來,參觀教堂的人反而少之又少。
2019年俄羅斯展開“最美宮殿”票選活動,超過4成俄羅斯人將票投給了木制宮殿,其中有一半人認為木制宮殿代表俄羅斯的建筑工藝和文化底蘊,部分人則偏愛“郊外臨河、百年大樹、花團錦簇”等園林環(huán)境,當然,免費開放也是其中一大要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