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中國中醫(yī)藥報原創(chuàng)內(nèi)容,如有轉(zhuǎn)載請注明轉(zhuǎn)自中國中醫(yī)藥報微信(cntcm1989)
柴胡,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等,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每年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即可入藥。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jīng)。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口苦耳聾,頭痛目眩、胸肋脹痛、下痢脫肛、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秱摗分幸圆窈鸀橹魉?,配黃芩、人參、半夏、生姜、大棗、炙甘草等組成的小柴胡湯,主治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不欲飲食等“少陽病證”;也可用于婦人傷風(fēng)、頭痛煩熱、小便不利、大便秘結(jié)及黃疸者。著名方劑逍遙散中,也以柴胡為主藥,配合當(dāng)歸、白芍、白術(shù)、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等,具有肝脾并治、氣血兼顧的效果,用于肝郁氣滯、日久化熱引起的頭暈?zāi)垦?、午后煩熱、心悸頰赤、發(fā)熱盜汗,以及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食少倦怠、乳房作脹、結(jié)節(jié)增生等癥。柴胡還常用于升舉陽氣,例如補中益氣湯中,柴胡與升麻、黨參、黃芪等配伍,主治氣虛下陷所致的氣短、倦怠、臟器下垂等。柴胡其性升散,肝風(fēng)內(nèi)動、肝陽上亢、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以下介紹柴胡常用驗方:
感冒發(fā)熱:柴胡24克,金銀花、黃芩、連翹各15克,生石膏(打碎)30克,知母、生甘草各10克。每日1劑,水煎服(即水煎2次取汁混勻,分早晚2次溫服。下同)。
風(fēng)寒感冒:柴胡5~15克,陳皮8克,芍藥10克,防風(fēng)、甘草各5克,生姜3~5片。每日1劑,水煎熱服
流行性感冒:柴胡12克,黃芩、半夏各10克,太子參、炙甘草各5克,生姜6克,大棗3枚(去核),板藍(lán)根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急慢性膽囊炎:柴胡24克,黃芩、半夏、黨參、白芍、元胡、郁金各15克,枳實12克,川楝子9克,大棗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腮腺炎:柴胡10~15克,板藍(lán)根10~30克,生石膏(打碎)15~20克,葛根、天花粉、黃芩、連翹、牛蒡子、桔梗、升麻、甘草各5~10克。每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
過敏性鼻炎:柴胡10克,香附、川芎、當(dāng)歸、赤芍、蒼耳子、辛夷花、白術(shù)、白芷各9克,黃芪18克,生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服。
帶狀皰疹:板藍(lán)根、生地黃各20克,龍膽草、黃芩、澤瀉、延胡索各15克,柴胡、山梔子、生甘草各10克,薏苡仁、車前子(包)各30克,蜈蚣2條。每日1劑,水煎服。
支氣管哮喘:柴胡20克,當(dāng)歸12克,白芍、魚腥草各15克,白術(shù)、白果、蘇子、杏仁、黃芩各10克,桑白皮18克,蟬蛻8克,甘草、薄荷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
婦科盆腔炎:柴胡、赤芍、丹參各15克,黃芪、黃芩、元胡、鱉甲、桃仁、大黃各10克,敗醬草、金銀花各20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
肝郁氣滯之閉經(jīng):柴胡、當(dāng)歸、川芎、香附、延胡索、桃仁、紅花各9克,赤芍、生地黃各12克,青皮6克。每日1劑,水煎服。
乳腺增生:柴胡12克,白芍、川楝子、炒玄胡、制乳香、制沒藥、佛手、路路通10各克,炙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10天為1個療程。
黃褐斑:柴胡、白術(shù)各10克,生地黃、丹參、茯苓各15克,香附、煨姜各12克,薄荷3克,蟬蛻6克。每日1劑,水煎服。15天為1個療程。(陳日益)
新媒體編輯:魯辰甫
在這里了解中醫(yī)藥,在這里學(xué)會養(yǎng)生——
中國中醫(yī)藥報官方微信號:cntcm1989
中國中醫(yī)藥報-養(yǎng)生中國微信號:yangsheng-c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