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strong>
【譯文】
孔子說:“君子之中不仁的人有的罷,小人之中卻不會有仁人?!?/p>
君子或偶有不仁,此特君子之過,亦所謂“觀過斯知仁”也。小人惟利是喻,惟私是圖,故終不能為仁。本章語句抑揚,辭無回互,蓋為觀人用人者說法,使勿誤于“無棄材”之論。
這都是連接上面一貫的。孔子說,一個君子不仁,是有的;但是一個小人能仁,這種事是不會有的。以現(xiàn)在的話來說,一個好人不仁慈,有這個道理,如果說一個壞人而能仁慈,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知道孔孟的思想,都是“春秋責備賢者”的作風,孔子所要求的對象,主要的是知識分子。在古代教育不普及,知識分子少,一個君子當然要仁慈。但是人非圣賢,誰能無過?有時不仁也是難免的事。至于壞人當然沒有仁慈的心,壞人如果有了仁心,就不是壞人,有句俗語“強盜發(fā)善心”,這是不大可能的。如真的強盜發(fā)了善心,他就不作強盜而改作好人了。
孔子整個思想的核心叫做“吾道一以貫之”,這個字就是“仁”,“仁”要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人之性,人生下來就有這樣的本性,人性只要真誠就會發(fā)現(xiàn)他是向善的;
第二層是人之道,就是你這個人生,要往哪里走,這個時候就要思考人要怎么樣擇善固執(zhí)的問題;
第三層是人之成,人的完成是止于至善,那是一個完美的境界,像孔子的志向所說的。
在這里我們就要了解什么叫擇善固執(zhí),你可以把人之道當做仁的三者之一的一種理解,然后你這一生走的路就是擇善固執(zhí)。但是擇善固執(zhí)是需要智慧的,要學習什么叫做善,并且配合內(nèi)心真誠的力量去做適當?shù)倪x擇,按照你相關(guān)的對象,來決定該怎么做。小人既然是小人,代表沒有志向,你既然沒有志向的話,你憑什么擇善固執(zhí)之后,還會固執(zhí)一輩子呢,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犧牲生命,這是不叫能的。因為小人沒有志向,他也不見得理解為什么還要擇善固執(zhí)。而君子偶爾也會做不到“仁”,做不到擇善固執(zhí),但是犯錯后能夠及時改過。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劣是卑劣者的墓志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