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杭州》第3期
蘇堤的玄機
——第3期——
蘇堤的玄機
這里是杭州,講述杭州每一個好地方。今天我們要講一個大家特別熟悉的地方:蘇堤。它是西湖上非常長的一條堤,也是西湖十景之首,每一個到杭州的人,可能都會去那兒逛一逛。
去白堤的人或許更多,因為白堤有斷橋,知名度很高,蘇堤上也有很多座橋,如果要說故事的話,它的故事比白堤更多,只不過沒有什么白娘子那種IP級別的故事。
而且蘇堤很長,差不多有2.8公里,就算一萬個人在蘇堤上,也感覺不到斷橋的擁擠。
蘇軾市長剛來杭州的時候,他看到的西湖是頹敗的那種感覺,因為淤泥太多了,只是當時他的職位級別不高,能做的事比較有限。等他第二次來杭州,他已經(jīng)是杭州太守,那個時候他跟朝廷的關(guān)系非常好,他當時打了個比方說,「西湖都快廢了,西湖是杭州的眉目,一個人怎么可以沒有眉目?」
所以蘇堤怎么來的?就是因為西湖快廢了,需要清理淤泥,這么多淤泥怎么搬?往哪堆呢?蘇市長靈機一動,把淤泥筑成了一條長堤,就是今天的蘇堤。今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西湖上面沒有蘇堤,那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在蘇堤南入口,就有蘇市長的雕像,在雕像邊上還會看到兩個題字:蘇隄。這里的隄是耳朵旁的隄,而不是提土旁的堤。
首先這兩個字是通用的,之所以是耳朵旁的隄,據(jù)說當時這兩個字是康熙題的,題完之后,他身邊的人還提醒他說寫了個錯別字,但康熙說了一句:「蘇隄是用來聽的?!惯@本身就是通用字,加了這樣一個注解以后就更動人。
蘇堤是用來聽的,里邊的蟲鳴鳥叫,湖水蕩漾的聲音都很美妙,所以下次大家去蘇堤一定要聽一下。當然,今天的「蘇隄」兩個字不是康熙題的,是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寫的。
如果順著「蘇隄」這兩個字往前走,在上面一共有六座橋,合稱「六吊橋」。從南往北,分別是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隄橋、東浦橋、跨虹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六座橋的名字幾乎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就是一個動詞加一個名詞,比如跨是動詞,虹是名詞,只有一個不一樣,就是東浦橋。對于這個問題,從古到今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就覺得是不是把這個字寫錯了。
但如果這六座橋的名字是蘇東坡自己取的,他還真有可能就叫它東浦橋,因為蘇東坡就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就要出其不意一下,然后讓很多人去遐想,它是不是不叫「東浦橋」?這就是蘇市長蘇東坡先生。
當然,橋的名字是什么,包括蘇堤的堤是耳朵旁還是提土旁都不重要,更大的意義是蘇堤對整個西湖的改變。
我們都知道蘇東坡是詩人大文豪,同時他也是一個杰出的工程師,你看他直接在湖面上拉了一條線過去,拉這條線一般來講需要很多造價,但這條堤不需要什么造價,他就是在清淤泥的時候,把淤泥堆在這里。
看一下衛(wèi)星圖就會發(fā)現(xiàn),蘇堤是直接從西湖的一角從南到北穿了過去。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蘇堤,在那個年代,西湖上什么都沒有,空空蕩蕩就是個水池。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絕妙的造園手法,在湖面上拉一條線,湖面窄,可以把它當成一座橋,湖面寬,它就是一條堤,總之就是把湖面給運用起來了?;蛘哒f在蘇東坡的年代,這還是一個巧妙的城市規(guī)劃,是用造園方法來造城。
因為從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西湖就是一個大公園,如果上邊沒法貫通,只能靠泛舟的話,利用率實在是太低了。有了這條長堤,雖然不能通車,但可以步行走過去。
這種造園方法日本人學了很多,找?guī)讉€日本園林看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古代園林里都有這樣的堤,甚至有些就叫「蘇堤」。
包括在日本有些園林文獻記載里也直接寫著,他們這種做法就是學蘇堤的。當年的日本人以擁有蘇堤為榮,都要山寨一下蘇堤才覺得先進,這種感覺就像我們今天要在中國城市里,山寨一個埃菲爾鐵塔。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宋代的文化在當時有多高的魅力。那時候有一句話叫「東坡先生處處造蘇堤」,但他肯定不知道,他的蘇堤可以遠渡重洋,會在日本這么多園林里呈現(xiàn)。這就是蘇堤,這里是杭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