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游記》,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中孫悟空大鬧天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爐,最后如來佛祖出面,將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這一段寫的是十分精彩,充分體現(xiàn)了孫悟空的個性,也讓我們從中看到了很多傳說中的神仙。
如來佛祖制服完孫悟空后準備回到靈山,這個時候玉帝卻為了表示感謝,請佛祖吃飯。細心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玉帝請佛祖吃的東西可不是一般的食物,書中記載是“龍肝鳳髓”。
那么玉帝所吃的“龍肝”到底是哪條龍身上的,況且四海龍王也是龍,難道他們就不生氣嗎?我們還要從剮龍臺說起。
眾所周知,我們吃魚的時候需要剔除魚鱗,主要就是為了口感鮮美,剔除魚鱗其實也叫剮魚鱗。而剮龍臺其實也是說白了,也就是給龍剝除龍鱗,目的就是為了吃。如果不是為了吃龍,那么就會叫斷龍臺了。
剮龍臺其實是十分殘忍的,比如古代有一種極刑叫凌遲,俗稱“千刀萬剮”。這個刑罰名最早見于遼代,后來在明朝達到了巔峰,比如大太監(jiān)劉瑾,就被割了3000多刀,成為了《大明律》的經(jīng)典案例。
人遭受凌遲非常痛苦,那么龍想必也有相同的痛苦。
那么什么樣的龍能上剮龍臺呢?在《西游記》中有這樣一個橋段:涇河龍王和袁守城定下誓約,后來涇河龍王違背了玉帝旨意,最終的結(jié)果是兇多吉少。袁守城也曾說涇河龍王要在剮龍臺上挨刀,涇河龍王聽到袁守城這么說,急忙下跪苦苦哀求。
涇河龍王隨后按照袁守城的方法,拜見了李世民,而且對李世民說您是真龍,而臣是業(yè)龍,真龍可以救業(yè)龍。
那么到底什么是業(yè)龍呢?業(yè),在佛教里指的是業(yè)力,其中根據(jù)自己的行為,能夠產(chǎn)生善業(yè)和惡業(yè),然后再根據(jù)業(yè)力進行報應(yīng),所以才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說法。
比如在《正法念處經(jīng)》中記載:“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yè)自得果,眾生皆如是”。其中業(yè)還有罪孽深重的意思,而業(yè)龍,也就是指犯了過錯,而且過錯還很大的龍。
不論是人還是龍,都會犯錯誤。有的錯誤可以寬恕,但是有的錯誤卻罪不容誅。那些上了剮龍臺的業(yè)龍,最后難逃一死,而玉帝桌子上的“龍肝”,其實就是業(yè)龍的心肝,這些業(yè)龍被剮后,神仙將它們的心肝拿出來享用。
后來“龍肝”也不再單純說是龍的肝,而是指非常稀有的美味佳肴,比如《三國演義》第36回劉備曾說“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一個人才離去的苦悶心情,雖然用龍肝鳳髓這樣的美味來下酒,還是食之無味。
我們一直認為龍的地位是尊貴的,但是翻看《西游記》這本書,卻發(fā)現(xiàn)龍王的地位非常低下。比如孫悟空在龍宮里隨便鬧,也沒有多大的事,還搶走了定海神針,龍的家族之人犯了錯誤,也要被千刀萬剮,要知道龍也算是神仙,說殺就殺,也讓人寒心。
還有就是小妖怪也能隨便召喚龍王,比如車遲國的“大仙”,就能呼喚龍王前來下雨,在這樣的尷尬地位之中,龍王即便生氣,也要忍耐著。因為自己的實力和地位,根本無法和天庭的玉帝叫板,而玉帝想要吃點“龍肝”,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后來出現(xiàn)一個成語“龍肝鳳髓”,意思是說非常難得的珍貴食品,比如蘇軾曾說“方其為席上之珍,風味藹然。雖龍肝鳳髓,有不及者”,還有與龍肝鳳髓相連的成語“豹胎麟脯”,出自明代的《五雜俎·物部》,都是用來形容它們的稀有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