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前,沒怎么準備年貨,就網購了兩大箱零食。看著這些花花綠綠的包裝,想起了小時候春節(jié)吃的零食,很多怕是已經從市場消失了,隨之消失的,還有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年味。
瓜子都是在炒貨攤買的,主要是葵花子,五香口味。抓一大把放在口袋,在冬日的暖陽里,坐在院子里的小凳上,悠閑地嗑瓜子,這是童年春節(jié)記憶中一件愜意的事情。不得不說,嗑瓜子是要有天賦的,會磕的人,咳咳兩聲,瓜子殼整齊地打開,舌尖輕輕一粘,瓜子仁就被輕巧地吃掉了。我是不大會磕瓜子,特別是西瓜子,常常磕得一嘴的渣,一片完整的瓜子仁都磕不出來,純粹是嘗嘗瓜子皮上的味。
家里種花生,所以過年的花生是自己家炒的。在大灶上炒花生真要點技術,火候稍微控制不好,就容易炒糊。家里種的花生,純天然生長,個頭不大,但是米粒多,一顆花生都有三四粒米,紅皮白仁,吃起來很香。把剝好的花生米,放在手心一撮,紅皮就掉了,用嘴一吹,就剩下白色的仁,輕輕一拍就吃到了嘴里。花生一吃就停不下來,一家人吃得一地的花生殼,腳踩上去劈里啪啦直想。
小時候吃蠶豆,那絕對是對牙齒的一種考驗,在農村,常常用能吃蠶豆來形容老年人牙口好。自己家炒的蠶豆又小又硬,很少有開口的,我不大愛吃,沒其他吃的時候也抓一把嚼一下,有一種特有的香味。后來在炒貨攤可以買到炒好的蠶豆,個大,開口,酥脆。
過年的時候,家里總要準備一些油炸的零食。奶奶做的最多的,是麻葉。用搟面杖把面團不斷地卷起和展開,逐漸形成一張又大又薄的餅,我很喜歡看奶奶搟面的過程,特別是面展開時,面皮拍打在簸箕上發(fā)出清脆的聲音。面搟好后,用刀劃成一個個菱形圖案,逐一取出,放到油鍋里炸到金黃酥脆,就是麻葉了。面和得越好,搟的越薄,炸出來的麻葉就越脆,奶奶做的麻葉,總是比別人家的好吃。
有時候也做些麻花,我喜歡湊這個熱鬧,看著奶奶把面搓成條,然后麻利繞成一個麻花形狀,我也躍躍欲試,然后為自己做的奇形怪狀的麻花發(fā)笑。奶奶總是笑著說,不要扔,丑麻花一也樣吃。不過,自己家炸的麻花不似外面買的那么酥脆,奶奶說是因為外面的麻花加了膨松劑的緣故。
家里一般不炸馓子,但是過年的時候,總是要買一些備著,因為馓子不僅是零食,還能當主食。大灶把水煮開,打入雞蛋,加上紅糖,再放入馓子,馓子變軟后與糖雞蛋一同撈出,雞蛋的鮮甜,加上馓子略帶任性的微咸口感,解饞又抵飽。
小時候,甜食少,糖粿一般是家里做。糯米煮熟后曬干就成了“陰米”。做糖粿前,先要做炒米。把鹽炒熱,倒入少量“陰米”,翻炒幾下,“陰米”就變了顏色,用紗網濾掉鹽,就剩下炒米了。把麥芽糖放到鍋里融化,放入大量炒米拌勻,冷卻后,炒米就被麥芽糖粘成一個整塊,用刀切成小塊,糖粿就做好了。有的人家,喜歡把糖果做成球形,拿在手中像一個雪球,造型可愛,炒米香脆,麥芽糖甜膩,裹在一起,算是小時候最愛的甜食了。
小時候,老人喜歡買一些冬瓜糖和姜糖,沒有包裝紙那種。冬瓜糖條形的,表面白白的一層粉子像冬瓜的外皮,吃起來沒有軟糖那么彈牙,有種沙軟的類似冬瓜的口感,甜膩中有點清爽的味道,我個人不是太愛吃。
姜糖就更加不愛吃了,那純粹是把生姜裹了一層糖,入口甜,后勁辣,爺爺說生姜是土人參,多吃姜對身體好,我那時候怎么也接受不了,現在卻想嘗嘗那個味道,可惜很多年沒有吃到了。
爺爺過年的時候喜歡買一些副食,放在一個大的玻璃罐子里,蓋子綁上塑料袋用來密封。
“了化”是買的最多的,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這東西究竟叫什么,大小不一的圓球或者橢球形狀,表面裹著白糖和粉子,中間基本是空心,很酥脆的油炸食品。爺爺說,放到嘴里,舌頭一“了(攪動)”就“化(融化)”,所以叫“了化”。
糖棍,就是把麥芽糖做成中空的棍狀,表面撒上芝麻,噴香酥脆。“麻雀蛋”不是真的麻雀蛋,也是油炸食品,圓球狀麻雀蛋大小,表面有芝麻。
蛋卷的做法都差不多,面糊里加入雞蛋,放到有鋸齒的鐵片中,兩面受熱變成蛋皮,撒上紅糖,快速卷起,冷氣后變得酥脆。
這些副食,都很傳統(tǒng),第一次吃的時候還覺得不錯,那時候零食也少。我們長大一些,吃過更好吃的包裝食品后,逐漸都不愛吃這些了。但是爺爺還喜歡買,每年回老家,他總是很高興地跟我們說玻璃罐子里買了好吃的副食,快去吃點,我們去一看,臉一變,抱怨說,怎么又是這些。后來,爺爺也很少買了,或者買的不多都是自己吃,再后來,市面上買這些副食的攤點也沒有了。
小時候,麻糖和龍須酥都是要用來送人的,吃的機會不多。
小時候的麻糖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品種,包裝簡陋,工藝也不好,只記得當時評判麻糖好壞的標準就一個,是否粘牙。質量稍差的麻糖,時間放久一點會粘在一起,顏色發(fā)黃,吃起來不脆粘牙,味道也不純,盡管如此,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分吃一盒麻糖,還要對麻糖的品質評鑒一番,那時候的物質條件真是艱苦。
記得小時候龍須酥的盒子上印著新疆特產,我到現在也懷疑這個是不是真的新疆特產。用極細的糖絲繞成團狀,加上粉子,形成一個白色的小方塊,整齊的擺放在盒子里,還附帶塑料的小叉子便于取食。龍須酥造型可愛,口感甜糯,拆一盒全家人分享,我們用小叉子叉起一個,顫巍巍遞到大人面前,大人們謙讓著象征性吃一塊,大部分都留給我們,談笑中,爺爺還給我們講曹操和楊修“一盒酥”的故事。印象中,龍須酥沒過幾年就被市場淘汰了,拜年也不送了,我們也不愛吃了。現在我卻總是想起那時候一家人分食一盒龍須酥其樂融融的場景。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虎子的理想之路:做最理想的自己,寫最想寫的文章,希望你也能夠喜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