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咨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據韓媒11月24日發(fā)布的消息稱,歌手具荷拉在家中死亡。
今年5月份,具荷拉就被發(fā)現在家中輕生,幸好被及時發(fā)現。
在之前,她就曾陸續(xù)在社交網站中發(fā)出消極言論,例如“再見”、“一句話能殺人,也能救人”、“很痛要假裝不痛,很累要假裝不累”。
公司也曾證實,具荷拉受抑郁癥所苦。
其實不光明星深受抑郁痛苦的折磨,全球1/3到1/2的人,都會在一生的某個時刻,遭遇抑郁的襲擊。
9月10日世界預防自殺日,人民日報發(fā)布一組驚人數據:全球抑郁癥患者超3億人,而中國抑郁者保守統(tǒng)計約5400萬,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
這意味著什么呢?相當于你微信里的100個好友中,就有約9個人正在承受抑郁癥的折磨。
很多人在感覺自己是抑郁的時候,會下意識否定或壓抑那些情緒。
因為覺得多愁善感是懦弱的表現,因為避諱心理疾病而逞強,強行告訴自己:
但實際上,抑郁不是可恥的事,它只是提醒我們改變自我的契機。
當下解決抑郁癥,藥物是常見的方法,也很管用,這種療法快速、價廉。但是臨床數據表明,僅有22-40%的患者能夠僅僅通過服藥獲得好轉。盡管現在有多種心理治療方法,但是對CBT(認知療法)的研究卻是最為廣泛的;今年發(fā)表的一份meta分析結果表明,考慮到科學家對結果評估測量方法的不同,有42%-66%的患者在接收CBT后,不再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
也就是說,認知療法從某種程度并不輸過藥物治療。
那么究竟認知療法是什么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幫助抑郁癥患者走出困境的,我給大家科普一下。
相對于在認知領域的高度自信,必須承認我們對情緒所知甚少離世,它常以不易覺察的方式出現。
既能在危機時刻拯救我們,也能剎那使我們陷入地獄。
偶爾的情緒低落若持續(xù)將變成抑郁,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無法繼續(xù),正常的情緒若不能以恰當的方式表達,一旦爆發(fā)就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如何更好地管理我們的情緒,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利用情緒改寫我們的生命故事,成為了艾倫·貝克一生的任務。
上個世紀50到60年代,由美國的阿爾伯特·埃利斯博士和亞倫貝克博士的研究成果,阿爾伯特埃利斯博士,在年輕時也是一個嚴重的焦慮癥和社交恐懼癥患者,他本人也通過這套方法,成功走出焦慮,他也寫了一本書,叫做《控制焦慮》,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一看。
研究者也指出,在CBT治療中,學習心理應對技巧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種認知改變?!捌渲凶罨镜囊粭l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想法,在情緒要轉向負面的一瞬間,意識到這一點,并且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準確,”
因為在認知療法中,一個核心觀點就是,并不是發(fā)生的事情造成我們糟糕情緒的主要原因,而是我們內心對待這件事情的看法引起了我們不同情緒的看法。
該模型認為,抑郁的人對自我、世界和未來(即“認知三角”)持有許多歪曲的、不基于現實的想法,這些想法存在許多邏輯和事實上的漏洞,比如容易“非黑即白”、“大難臨頭”等。
抑郁認知模型 | 圖源 Simply Psychology
關于這一點,大約在兩千多年前希臘哲學家埃皮克提圖就曾經說過,“人的煩惱并非來自實際問題,而是來自于人類看待問題的方式”。
翻開《圣經·舊曰》的《箴言篇》,你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一段“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甚至莎士比亞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說:“世間本無好壞,只是想法使然?!?/strong>(哈姆雷特,第2章第2場)
所以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不同人上,總是會顯出不同的反應。這就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模式的不同,導致的不同結果。
我們了解了認知療法后,如何操作成為了一個重要話題,在說如何操作前,我要給大家再科普一下認知療法中,有一個不合理認知的模型。
也就是這些思維會導致我們產生不良的情緒,早期研究貝克發(fā)現讓人們產生痛苦的有這幾類不合理認知:
1.夸大(災難化)或縮小:
你夸大事物的重要性(如自己的錯誤或他人的成就)或不恰當地把事物縮到很?。阕陨淼闹档眯蕾p的品質)。這是個“望遠鏡游戲”:你從一端看積極的東西,從另一端看消極的東西。
2.依據情緒推理:
你假定你的消極感受必定反映了事物的真相。例如,自動地假定因為你感到內疚,你一定是有罪;或者更一般地說:“我感到是這樣,因此這一定是真的?!?/p>
3.貼標簽:
你不是簡單地承認自己犯了一個特定的錯誤,而是為整個自己貼上標簽,如“我是個失敗者”。那些看待事物方式與你不同的人被貼上“白癡”或更差的標簽。
4.過分承擔責任:
你認為自己是某些外在消極事件的原因,而實際上主要不應由你負責。
5.過分泛化:
你把一小件負性事件作為永無休止的失敗的證據。
6.全或無思維:
你看事物非黑即白。如果你的表現不夠完美,你就認為自己是全盤失敗。
7.心理過濾:
你挑出一個消極的小細節(jié),對它進行過多的思考,使你對整個現實的看法都變得陰沉,就像一滴墨水使整個浪花變色。
8.抹煞積極體驗:
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對于積極體驗你堅持“它們不算數”而拒絕。這樣你就能保持一種與你的日常經驗相矛盾的消極信念。
9.“必須”與“應該”:
你用這些詞把所有事都變成緊急事件。而不是在真正有必要時才做。
10.草率結論:
即使沒有明確的事實能有力地支持你的結論,你也作出消極的解釋。
11.讀心術:
你武斷地下結論說有的人在對你作出消極的反應,而且你根本不去核實一下。
12.預言錯誤:
你預期事情結果都會很糟,然后就把你的預測當成一個已經確立的事實。
當我們明白導致我們產生不良情緒有這些痛苦思維后,那么操作認知療法的時候,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識別這些思維,因為這些思維往往很狡猾,他們會自動化的出現我們的生活中,比如一個人總是人際關系處理不好,他會自動化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不值得人愛的人。
識別后,第二步我們還要把它落實下來,寫下來,說出來,而不是躲在角落里冥思苦想,然后進行辯論,我這里推薦大家可以采用一種“分欄法”的訓練方式。
A記錄事情發(fā)生時候的客觀事實,比如說晚上八點我在洗碗,看見老公在看電視。
B記錄想法,比如,他又在看電視,身邊的垃圾桶滿了都不管,每次說都是這樣。
C記錄情緒,我覺得特別生氣,他怎么可以這樣。
D記錄調整想法,帶給你的情緒體驗。
在這里,如果大家不知道怎么修改自己的認知,我可以給大家一個小竅門,攻克歪曲認知可以分為五步走:一,找證據,你所看見的是客觀事實嘛。二,換角度,有沒有其他的解釋。三,結果比較,最壞的結果是什么,完蛋了究竟會怎么完蛋。四,利弊分析,我相信的話對我有什么好處,有什么壞處。五,借力,別人會怎么做。
這樣時間長了,你就會以一個更加客觀的思考方式來看待問題,很多時候你的情緒也不會糟糕至極了。
有一些研究者開始借助于神經成像技術,對CBT的機制進行研究。抑郁癥患者與健康人相比,往往在大腦中的兩個系統(tǒng)會有明顯的差異
在健康人的大腦中,前額葉皮質區(qū)可以抑制杏仁核的活性,從而使情感得以控制。但是神經成像技術表明,在很多抑郁癥患者大腦內,前額葉皮質區(qū)的活性有所下降?!耙钟舭Y患者的杏仁核可以看作是一個‘好斗的’的家伙,”Greg Siegle說,他是匹茲堡大學的一位神經科學家。
已經有一些證據表明,CBT可以糾正上述問題。在2007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Siegle描述了他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所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患有抑郁癥的成年人,當行使情感相關的功能時,其杏仁核活躍水平增高,而背側前額葉皮質的活性則降低。他對9名受試者進行跟蹤監(jiān)測,最終S發(fā)現,14周的認知治療后上述情況幾乎完全被逆轉。
“成像結果真的讓人大受鼓舞,”Timothy Strauman說,他是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一位心理學家,在曾經的研究中,也得到過上文類似的結果?!拔覀兇_實得到了一些你所期待看到的結果?!?/p>
研究者推測,CBT——重點在于使患者學會控制自己的想法——發(fā)揮治療作用的機制可能是,使活性降低的前額葉皮質區(qū)恢復原有的水平,從而對活躍過度的邊緣系統(tǒng)起到控制作用。“認知療法教會你對自己的前額葉皮質區(qū)進行干涉,并加以利用,而不是任由你的情感發(fā)展下去,”Siegle說。
(??優(yōu)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qū),這里會每日分享優(yōu)質心理學和精神衛(wèi)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strong>
在過去的 50 年間,研究者們分別從神經生理學角度和認知模型出發(fā),開發(fā)針對抑郁的解決之道,最終形成了兩大主流治療方法——藥物干預和認知行為療法。
在歐美發(fā)達國家,CBT 是治療抑郁的主流心理治療方法。無論是輕、中、重度抑郁癥患者,還是那些未達到診斷標準、但有明顯的抑郁表現的人,都應該了解 CBT 的理念和技術來以便更好地幫助自己。CBT 不僅有效,而且理念簡單易懂,技術便于操作。它的一個核心目標便是教會人們成為自己的治療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