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交流,如果出發(fā)點不是為了語欲勝人,不是為了以吵贏為目的,那就應該更多地關注表達出話語的實際感受,而不是關注有沒有道理。
不可否認,我們確實要做一個講道理的人。但是人和人交流,除了話語碰撞還有情感碰撞,情感碰撞隨話語碰撞而生,但一定高于話語碰撞。
如果你和一個陌生人或一個討厭的人爭吵,那當然應該據理力爭,即使不占道理,也要力爭,利用詭辯、胡攪蠻纏等一切手段贏得勝利,因為我們的出發(fā)點很簡單:干他丫的。
和親近的人則不然,為什么讓你談感受不談道理,因為不是每一對爭吵的雙方都經過嚴格的批判性思維邏輯訓練,有的時候情緒上頭,你講的話看似有道理,實則狗屁不通,自己是爽了,把親近的人噎得夠嗆,拿著狗屁不通的道理,去說服親近的人,明顯不應該,可怕的就是自己還沉浸在勝利的快感中。
要知道,很多時候爭吵,用語、用詞并不客觀,對方沒有辯過你,可能是因為表達能力欠缺,語言組織能力欠缺,并不是因為你說的話多么有道理。
那么如果對方心里十分不認可你的表述,而你又表現得洋洋得意,那么兩人關系將會進一步惡化,導致沖突升級,得不償失。
所以我們要多關注感受,經常有雞湯講一些正確的廢話,說做人要換位思考。換位思考不是嘴上說,換位思考挺難的,要能換位思考也不可能起什么爭吵。
我們關注感受,重點是關注自己的感受。與親近的人發(fā)生爭吵,首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情緒,再看看說出的話是想緩解沖突,還是說想急于證明自己是對的。
證明自己是對的并沒有卵用,這不是解決問題應有的態(tài)度。也不能光證明對方是錯的,因為說服一個成年人是很難的。
大可直接表達感受,如「你這樣我會有點生氣,但我尊重你,你可以說說你的真實想法。」之類的話。
只談感受,別講道理,共勉。
「點贊留言可以一起討論,轉發(fā)分享是對我莫大的鼓勵,感謝有緣看到這段文字的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