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配方組成劑量】人參0.6克,甘草0.6克,益智仁0.6克,縮砂仁0.6克,厚樸0.6克,白豆蔻0.9克,干生姜0.9克,澤瀉0.9克,姜黃0.9克,黃芪2.1克,陳皮2.1克。
【用法用量】上藥切碎,研為極細(xì)末,每服450毫升,加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食前溫服。
【功用】補氣升陽,瀉陰火。
【主治】過服寒涼,損傷脾陽,陰寒凝聚之胃脘痛證。表現(xiàn)為胃脘痛,得溫痛減,納呆,食少,舌淡,舌苔白,脈遲緩。
【方論】本方所治證是因過服寒涼藥,損傷脾陽,陰寒凝聚之胃脘痛。治宜補益脾胃陽氣,升陽舉陷,瀉陰火。方中黃芪、人參、炙甘草補益脾胃之氣,升清陽,為君藥。益智仁、白豆蔻、砂仁溫胃理氣,化濁;血得寒則凝,干姜、姜黃溫散寒凝,以止疼痛,共為臣藥。佐以陳皮、厚樸理氣和胃;澤瀉利濕化飲。諸藥合用,使脾胃氣虛得補,清陽得升,脾氣健運,寒凝濕滯除,氣血瘀滯通,則諸癥自愈。
【醫(yī)論】《脾胃論·飲食傷脾論》云:“專治服寒藥多,致脾胃虛弱,胃脘痛?!闭f明本方所治證病因是過服寒涼藥,損傷脾陽,寒凝濕滯,氣滯血瘀,不通則痛面產(chǎn)生胃脘痛。
服寒涼藥,損傷脾陽,寒凝濕滯,氣滯血瘀,收引絡(luò)脈而致脈絡(luò)拘急,不通則痛則出現(xiàn)胃脘痛,得溫痛減。胃寒,腐熟水谷功能減退,則出現(xiàn)納呆,食少,舌淡,舌苔白,脈遲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