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藥房的蒙脫石散瞬間被搶空。問詢搶購人員才知,“聽說XBB1.5很厲害,會導致腹瀉不止,直至虛脫,所以搶購蒙脫石散囤貨備用?!甭牬苏Z后,我為廣大市民朋友的防范意識點贊,但也無需哄搶藥品。
其實中醫(yī)治療腹瀉有很多方法和藥物。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吧。
一、中醫(yī)非藥物治療方法
中醫(yī)非藥物治療方法有很多,如艾灸、拔罐、刮痧、經(jīng)穴推拿等技術(shù)均可治療各類泄瀉病。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常用止瀉技術(shù)。
1、艾灸法:對各種泄瀉證型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可以在采用俞募相配理論,在腹部中脘、天樞、大橫、關(guān)元穴及背俞穴脾俞、胃俞、胃脘下俞、腎俞、命門、大腸俞等穴位進行灸療,可起到立桿見影的效果。
泄瀉屬腑病,也可以選用下合穴進行灸療,如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穴等。
艾灸的方法有:艾條懸灸、火龍罐綜合灸、艾箱灸、臍灸、督脈灸、麥粒灸、隔物灸等等多種灸法。其中以火龍罐綜合灸火力足,灸量大,見效最快。
2、按摩法:泄瀉者可以在腹部用一指禪法按摩中脘、天樞、關(guān)元等穴位,再逆時針摩腹20次。也可在背部推拿脾俞、胃脘下俞、胃俞、腎俞、大腸俞等穴位,小兒可以推下七節(jié)骨、脾經(jīng)、捏脊等。
3、針刺法:用撳針埋針治療,取穴天樞、足三里、上巨虛、脾俞、大腸俞等穴位,交替使用。
4、刮痧法:可以用刮痧板刮拭脾俞至大腸俞,從足三里穴刮拭至下巨虛。
5、拔罐法:采用火罐或藥物罐較空氣罐效果更好。取穴遵循俞募相配理論或者取下合穴均可。留罐10~15分鐘。
以上各種技術(shù)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jù)病癥的虛實而采用補瀉手法或平補平瀉。
二、常用穴位定位:
1、脾俞穴:屬膀胱經(jīng),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2、胃俞穴:屬膀胱經(jīng),位于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胃脘下俞穴:經(jīng)外奇穴,位于背部,在第八胸椎棘突下(兩肩甲下緣連線下數(shù)一個椎體),旁開1.5寸。
4、腎俞穴:屬膀胱經(jīng),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對應(yīng)的是第二腰椎),旁開1.5寸。
5、大腸俞穴:屬膀胱經(jīng),位于腰部,在第四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對應(yīng)的是第二腰椎),旁開1.5寸。
6、關(guān)元俞:屬膀胱經(jīng),位于腰部,在第五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對應(yīng)的是第二腰椎),旁開1.5寸。
7、中脘穴:屬任脈,是胃經(jīng)的募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
8、天樞穴:屬脾經(jīng),大腸經(jīng)的募穴,位于腹部,臍中旁開2寸,左右各一。
9、關(guān)元穴:屬任脈,小腸經(jīng)的募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四個手指)。
10、足三里穴:屬胃經(jīng),胃經(jīng)的下合穴,位于小腿前外側(cè),當犢鼻(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11、三陰交穴:屬脾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和肝經(jīng)三條陰經(jīng)的交會穴。位于小腿內(nèi)側(cè),外踝尖上3寸,脛骨后緣。
12、上巨虛穴:屬胃經(jīng),大腸下合穴,位于小腿外側(cè),犢鼻(外膝眼)下6寸,距離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
13、下巨虛穴:屬胃經(jīng),小腸的下合穴,位于小腿外側(cè),犢鼻(外膝眼)下9寸,距離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
三、中成藥治療
1、濕熱型腹瀉:表現(xiàn)為腹瀉、腹痛、肛門灼熱、小便黃、苔黃膩等癥狀。
中醫(yī)認為是腸道濕熱所導致的,可選用葛根芩連片、黃連素、香連丸等。
2、寒濕型腹瀉:表現(xiàn)為腹痛腸鳴、頸項強痛、嘔吐清水、苔白等癥狀。
中醫(yī)認為是寒濕困脾所致??蛇x用藿香正氣水(丸、膠囊等)、保濟丸、午時茶等。
3、脾虛型腹瀉:表現(xiàn)為神疲乏力、食少納呆、腹瀉、大便溏薄、夾有不消化的食物,舌胖大有齒痕,苔白等癥狀。
中醫(yī)認為是脾氣虧虛,脾失健運所致,可選用補脾益腸丸、人參健脾丸、香砂六君丸、參苓白術(shù)丸(散)等。
4、脾腎兩虛型腹瀉:表現(xiàn)為腰酸腰痛綿綿不絕、肢寒怕冷、五更泄瀉、腸鳴腹痛,舌淡苔白等癥狀。
中醫(yī)認為是脾腎陽虛所致,可以選用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
除了選擇藥物治療外,中醫(yī)適宜技術(shù)也有強大的調(diào)理胃腸作用。大家不必哄搶蒙脫石散,強化自身脾胃功能,讓病毒無懈可擊。
以上各種觀點僅個人建議,僅作科普知識用,不能代表面診,如有疾病請及時就醫(y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