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
詩句詞義比較明白,但為什么這樣,倒有點可以想一想。首句想“登高去”,那是因為重陽(題目“九日”)到了;但“強欲”,很勉強,為什么?是第二句的原因,還是心情不好?第二句想酒,據說重陽節(jié)有登高賞菊飲酒的風俗;因此第三句憐菊也屬自然聯(lián)想,“故園”,題目明確為長安。據悉,該詩原有小注“時未收長安”,故此亦為末句由來。“無人送酒來”,初讀似很有意境;但覺得已經在山上,(忘帶酒)講這句就更好,現(xiàn)在還沒去,既然想到了自己可以帶上(我們爬山時就是這樣的)——難道家里沒酒了?《南史·隱逸傳》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jié)沒有酒喝,在宅邊的菊叢中獨自悶坐,正好王弘送酒來了。也許岑參重陽節(jié)想起此事,再胡思亂想了一會,結果什么地方都沒去,就在家里吟了一首詩。
磧中作/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題目中“磧”意沙石地、沙漠,注意音不能讀半邊,字典作qì。首句“走馬”大概是騎馬,不是坐馬車吧;“西來欲到天”,蓋指越往西去地勢越高,離天越近(非越走越遠接近西天)。次句“見月兩回圓”,表明離家西行兩個月左右了;即使近月半時出來,也至少超一個月了。后面兩句他一說,真為他擔憂,何處宿?今夜何處宿?明天何處宿?平沙(照題“磧中”)萬里絕人煙,又沒有馬車(不然尚可暫憩),終究宿在哪里?不可解,無法解。只能試問岑夫子,不知昨夜宿何處?
復愁/杜甫
人煙生處僻,虎跡過新蹄。
野鶻翻窺草,村船逆上溪。
杜甫《復愁》詩有好幾首,此其一。復愁,是否已經愁過一次,再愁,經常愁呢;或是看到這些事情總放不下,雖已寫過這類題材,還是再寫一次?讀這四句,老想起“四喜”(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似乎老杜寫的即是“四愁”。但這“四愁”沒有“四喜”出名,也不及“四喜”明白。第一句是說偏僻不夠熱鬧嗎?第二句擔心餓虎出現(xiàn)?第三句最不可解,一個“鶻”字就有兩種讀音兩種解釋,雖都是鳥,但有大小之別,此處不知指哪一類;翻窺草,是擔心它找不到吃的,還是怕它突然碰到蛇什么的被咬?末句可能是代船夫著急,焦急而使不上勁,只能暗自發(fā)愁。我也一直為找不到別人對這詩的解釋而發(fā)愁;難道是意思簡單不用解釋?網上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解讀卻令人發(fā)笑,茲抄錄于下:“人出生的地方偏僻煙,虎的足跡超過新蹄。野鵲翻看著草,船上逆溪村?!?/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