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思想家、文學家范仲淹曾經追求“古仁人之心”,而得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結論,于是才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天下名句!
范仲淹石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乃是人生的大境界。
我們很多人是否都是在教育孩子們“因物而喜”。從嬰兒開始,到兒童、少年、成年,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到工作中的大事小情,人們往往會用大吃一頓等來犒勞一下自己以作為獎賞?;蛘邆碾y過了、失敗了,也時常會用大吃一頓等來取悅一下自己,這也算是一種補償打氣吧,以便來日再戰(zhàn)。
比如,喜歡購物的人,不論是因為高興了,還是傷悲了,都要通過瘋狂購物來調節(jié)一下。這算不算是一種“以物討喜”。
瘋狂購物
這些都是我們常用的做法、慣用的調節(jié)方法。但是你不覺得,這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巨大的沖突嗎?
小時候,年輕的父母常常給孩子們購買各種各樣的玩具、多種多樣的零食,以刺激、加大孩子的歡喜,讓他們更加努力。小孩子得到新玩具,就會高興得合不攏嘴,這是否是在教育孩子們“因物而喜”。
兒童、少年常常也會有很多不愿意做的事,或者叛逆的情況,家長為了讓他們聽話,也會許諾很多物品、條件等,以作為補償。這是否也是在引導孩子們“因物而喜”。
給兒童禮物
工作中、特別是市場營銷中,為了吸引客戶,商家們常常也會準備很多小禮品、小禮物。這應該也是對“因物而喜”的日常應用。
照此分析來看,我們從小到大、從工作到生活、從家庭到社會都在徹底的貫徹著“因物而喜”的人生哲學。而范仲淹卻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到底是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哲學都錯了?還是范仲淹錯了?
顯然,范仲淹的話是對的,沒有什么毛病。那么,難道大多數(shù)的老百姓所采用的行為習慣真的都是錯的?這可能嗎?應該怎么理解它們呢?
汽車禮物
一、首先我們遇到歡樂的事,比如結婚、生子、升遷等,必定是需要慶祝一下的。如果這么大的喜事都不慶祝,人生還有什么值得慶祝的呢?這樣的事都不慶賀一下,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
同樣在人生遭遇艱難困苦、挫折失敗時,也應該調整放松一下身心,或者犒勞一下自己。比如親人仙逝、痛失所愛、考試失敗、工作失敗失業(yè)等。
結婚喜慶
假如這樣的事都不抓緊調節(jié)、放松,轉變思路,難道還真把自己逼成超人嗎?與其狠心把自己逼成一臺機器,獨自默默承擔一切委屈與痛苦,還不如借助外物先把自己的身心調節(jié)、放松下來吧。
因此“因物而喜”的做法應該也是對的。這應該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xiàn)吧。
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顯然也是正確的。這兩者難道不矛盾嗎?生活中、工作中,哪一個有所成就的人、有所收獲的人,不是承擔委屈的能人?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撐船”。肚子里能撐船的人物會是那些悲悲戚戚的人嗎?
心里委屈
得到一點好東西、哪怕得到一個新玩具,就能沾沾自喜的人,他能做到“不以物喜”嗎?那他的格局與胸懷就不可能太大。格局與胸懷太小的人,他能獲得海量的物質與財富嗎?我看難!
馬云說:“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懷,細節(jié)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格局好的人從來不重細節(jié),兩個都干好,那叫太有才!”
馬云又說:“男人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那么,你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磨煉重不重要?
格局胸懷
三、其實兩者應該都是正確的,但又是明顯矛盾的。
老子的著作《道德經》也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因物而喜、以物討喜”,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者應該就是一對即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關鍵是要搞清楚兩者的主要功用。
矛與盾對立統(tǒng)一
“因物而喜”,是為了總結或者調節(jié)人生的挫折、失敗,或者是新生、喜悅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則是為了在做人做事中保持理智和清醒的頭腦,以達到人生規(guī)劃的目的。
一個用于生活,一個用于工作。一個用于調節(jié)身心,一個用于保持理智清醒。
如果用反了,還能指望獲得多大成就呢?
品質生活調節(jié)
如果只知“因物而喜”,可能生活會很快樂,最終能不能有所收獲就很難說了。
如果只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卻也有很大可能會成為一個工作狂人,完全不懂人情世故。
如果誰能妥善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一定會有大收獲的!假如他們都不能成為人生大贏家的話?誰還能?
我們從小到大、從工作到生活,每天都在過著“以物討喜、因物而喜”的生活!想要做到,甚至只是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狀態(tài),可能都很難!你認為呢?
理智自信工作
“因物而喜”是我們的生活,只是不能過度的依賴。關鍵是一個度的把握!
“因物而喜”猶如生活之盾;“不以物喜”猶如生活之矛!
如果一個人能夠左手持盾,右手持矛,那么他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人生戰(zhàn)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