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jù):《傷寒論》、《中醫(y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我常常說,中醫(yī)是最有人情味的醫(yī)學。
因為它從來不把目光集中在化驗指標上,也不會將思維局限在檢查結果上。
中醫(yī)眼中,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只要這個人的狀態(tài)好了,治療就是成功的。
所以,就有前輩說,中醫(yī)從來不治病,只是在治人。
現(xiàn)在,我給你說個例子。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46歲,什么毛病呢?就是胃部反復隱痛,已經五年了。
最近,癥狀似乎有些加重,在饑餓的時候胃部疼痛,惡寒怕冷,口中不渴,食欲全無,大便微溏。其余的,倒還可以,不反酸也不惡心,沒有胃脹之感。
他以前用過一些中藥,比如附子理中湯。但是呢,效果不太好。
后來,他就找到了我的師傅。當時,我就在師傅一旁侍診。
我老師診脈,發(fā)現(xiàn)脈象略浮緩,而且患者腦袋上隱隱密布著一層汗珠。我老師就問,平時是不是容易出汗?怕不怕風?
患者說,出汗怕風已經多年了,但是他以為這就是其天生體質,所以一直沒當回事。
我老師聽罷,斬釘截鐵地說:“你的問題在于中焦虛寒,而且是虛大于寒。從前只重驅寒,不去調虛,所以才無效啊”。
于是,看我老師寫了一張配伍。方見——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飴糖45克。水煎服。
結果,患者連用此方20天,胃痛、汗出、惡風、怕涼的癥狀豁然而愈。
事后,我老師以這個患者為例,對我進行了實例教學。
我老師問我,這用的是什么經方?我說,為張仲景小建中湯無疑。
我老師點頭稱是。他又問,為何用小建中湯?
我躊躇間吐出四個字:汗出惡風。
我老師滿意地點頭說:這就對啦!
讀者朋友,請你記住,桂枝、炙甘草、大棗、芍藥、生姜、飴糖,它們構成的是張仲景溫補脾胃的千古名方,小建中湯。
這個配伍里頭啊,飴糖補虛止痛,桂枝溫通脾陽。大棗、生姜固護脾胃,和炙甘草一起,溫補中焦之氣。它的基本意圖,就是溫中補虛,和理緩急,改善中焦虛寒證。
但是呢,你記住,這個小建中湯和桂枝湯長得特別像。小建中湯是桂枝湯倍用芍藥,重加飴糖而得。它里頭,有桂枝湯的影子啊。桂枝湯干啥的?調和營衛(wèi)的是不是?它治療營衛(wèi)不和之證,表現(xiàn)為汗出、惡風、怕涼,容易外感,對不對?所以啊,這個小建中湯,就既能溫補中焦虛寒,還可以調和營衛(wèi)。
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啊。你看上頭這患者,胃痛、饑餓時加重,怕涼,這不是中焦虛寒嗎?同時,他有汗出、惡風。這也是營衛(wèi)不和啊。所以,針對他,你就得用小建中湯,既能補中,還能和營衛(wèi)。
其實啊,我們想一想就知道,人的脾胃,作為后天之本,乃是體表營衛(wèi)之氣的化源啊。如果一個人,脾胃虛弱,無法生化營衛(wèi)之氣,那他就容易出現(xiàn)營衛(wèi)不和的癥狀。臨床所見,有很多虛寒型的胃病患者,容易外感,道理就在這。正所謂,脾虛,營衛(wèi)就虛,百脈皆虛啊。也許正是因為看到這一點,張仲景才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化裁成了小建中湯。他的意圖,可能就在于幫助我們溫補脾胃,充實營衛(wèi)啊!
你想想,仲景先師,是不是用心良苦?對這些,我們這些后人,能體會多少呢?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借鑒、參考。我真的希望你能多讀幾遍,認真體會。
有胃病的人,若證屬虛寒、營衛(wèi)不和,可以把上方記錄下來。你一定要在中醫(yī)師辯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我雖然說得比較詳細,但是你在具體應用時,還是要聽專業(yè)人士的意見。
更重要的是,我想讓您理解,小建中湯,這個仲景溫脾第一方的妙處,以及它背后所深藏的深刻意義。如果您通過本文,能更好地理解中醫(yī),感受中醫(yī)的偉大, 那就算我沒有白寫。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