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制做了交響樂和京劇知識短視頻系列,各25集。就歷史和相關(guān)知識做了梳理和通俗化普及。面向零基礎(chǔ)人士。
交響樂部分主要有,交響樂史、樂器功用。
京劇部分包括:京劇史,唱腔和做功。
交響樂部分聘請中央音樂學(xué)院鋼琴系教授和兩位音樂史博士做顧問。
本號將不定期陸續(xù)推出文字版,供參考。
1732年,一個男嬰在奧地利南部村鎮(zhèn)降生,男嬰父親是車匠,母親是女傭,他們絕不會想到自己的孩子未來會被稱為“交響樂之父”。
他們給這個孩子起名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其實,交響樂的形成并不是一個人的功勞,甚至不是一代人,而是一個世紀(jì)幾代人的努力成果。
海頓出生前七年,有“奏鳴曲之父”之稱的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去世,他奠定了今天奏鳴曲“快板——慢板——快板”的三段體格式,這也是交響樂的格式基礎(chǔ)。
海頓并沒接受學(xué)院派教育,卻靠天賦成為貴族家庭樂師。
1759年,27歲的海頓寫下第一部交響樂作品。29歲,他成為宮廷樂長。
海頓小夜曲 貝多芬系列 | 越聽越聰明那個時代,室內(nèi)樂正從宮廷和貴族沙龍走向公眾,并為適應(yīng)公眾需求,開始變革,樂隊規(guī)模擴大 ,配器多樣,聲部復(fù)雜。
今天的交響樂,簡單地說就是管弦樂隊演奏的大型器樂套曲,但歷史上不同時期,含義不同。
交響樂symphony一詞最早出自希臘語,意為“一起響”。文藝復(fù)興時期,交響曲泛指一切多聲部音樂,包括聲樂和器樂。到了16至17世紀(jì),交響曲專指歌劇和清唱劇中的序曲和間奏曲,聲樂被排除在外。
18世紀(jì)初,序曲和間奏曲開始脫離歌劇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
18世紀(jì)下半葉,德國曼海姆樂派在序曲創(chuàng)作中開創(chuàng)了主調(diào)音樂的手法,并在斯卡拉蒂“快、慢、快”三段式序曲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快板的終曲,形成了“快、慢、快、快”的四樂章器樂套曲的雛形。
在樂隊改造上,曼海姆樂派首次將管樂引進樂隊,并采用雙管配備,樂隊發(fā)展到56人,具備了現(xiàn)代交響樂隊的雛形。
在宮廷里,音樂家是貴族情趣愛好的附庸,他們穿著宮廷禮服,搽著香粉,戴著假發(fā),猶如奴仆一般為貴族寫作符合貴族情趣的音樂。但優(yōu)渥的生活條件,使得海頓可以寫作更多的作品,他一生寫作作品104部,比同時代的莫扎特和貝多芬的總和還多。他被人們尊稱為“海頓老爹”。
隨著劇場演出興起,宮廷音樂走向沒落。1791年,尼可拉斯Nikolaus大公去世,他的繼承人解散了宮廷樂隊。59歲的海頓受邀前往倫敦,加入交響樂團及合唱團,開始自由寫作。
這一年,莫扎特病故。
海頓C大調(diào)奏鳴曲第一樂章 usbkqsbk在倫敦,這位來自奧地利的音樂大師受到熱烈追捧。他寫下了一生最后的十二部交響曲,包括《鼓聲》、《軍隊》、《倫敦》、《騎士四重奏》和《吉普賽人三重奏》。在他的作品中編號為93—104號,其中98號寫給已故的莫扎特。
雖然寫出第一部交響曲的不是海頓,寫出第一部四重奏的也不是海頓,但是,他的影響無人企及。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這兩種重要的器樂曲體裁才從草創(chuàng)進入了成熟階段,所以,海頓被稱為“交響樂之父”。
《驚愕交響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