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面具之下暗黑史
“李家有女,人稱子柒”,一位90后博主最近成為現(xiàn)象級話題人物,甚至受到國外觀眾的熱捧,大有“平生不識李子柒,便稱英雄也枉然”的趕腳。
李子柒以美成詩畫的田園生活吸粉無數(shù),國內粉絲近2000萬,國外油X粉絲735萬,甚至有人把她捧上了“文化英雄”的神壇。
可惜,在這唯美又清純的鏡頭之下,一股濃濃的商業(yè)氣息揮之不去。
沒錯,這美到不真實的畫面,它確實不是真實的,由背后強大的包裝團隊營造而來。
油X上的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作為“東方古風美食博主”的李子柒,單月廣告聯(lián)盟收入464萬元,是大中華區(qū)“單個視頻合作費用”最高的。
賺錢無可厚非,暗黑君舉雙手贊成李子柒,做好自己的品牌,賺取更多的錢。
然而,暗黑君非常討厭某些別有用心的推手,給她打上虛妄的標簽,企圖以造神的姿態(tài)來推波助瀾——說到底,又想騙我們回農村種地養(yǎng)豬?
但凡有過農村生活經(jīng)歷的人都知道,真實的田園生活遠非如此。兜里窮得叮當響,你把日子過成詩試試?
哪怕去終南山隱個居,你都要捫心自問,究竟有沒有資格。終南山的房租,已由一年數(shù)百漲至兩三萬,好多人付不起房租,只好逃回城市。
暗黑君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農村生活的困苦,從沒像李子柒那樣感覺很美好。
上周回老家,說起以前的日子,談到吃地瓜(紅薯),一個本家說:以前天天吃地瓜,現(xiàn)在看到就反胃,這輩子不吃也不想它。
與他不同,暗黑君一直喜歡吃地瓜,秋收之后,每每用車載來一大編織袋,每周至少吃上兩次——切成碎塊,放點碎花生,刨上蘿卜絲,臨出鍋再攪上點玉米面,簡直好吃到不要不要的。
小時候基本以地瓜為主食,每頓飯都要吃地瓜面煎餅,只因吃不起白面和大米。
放學以后,用一碗白開水泡上一個煎餅,切點碎蔥,滴上幾滴花生油和醬油,都覺得無限美味。
偶爾吃頓包子,也要地瓜面和白面兩種,小孩子吃白面的,大人吃地瓜面的。
現(xiàn)在到超市,發(fā)現(xiàn)地瓜面包子的價格,已經(jīng)遠遠超過白面包子,總要買點來嘗嘗。
恍惚間,仍然記得灰白相間的包子出鍋時,那熱氣騰騰的模樣。
沒有經(jīng)歷過這些的,恐怕永遠也感受不到,那種吃不飽時肚子里空落落的感覺。
比起父輩們,我們其實還算幸福的,基本能填飽肚子,他們小時候的饑餓記憶,終其一生都不會忘卻。
他們問孫輩們最多的一句話,恐怕永遠都是這句:吃飽了嗎?
前些日子,與同事談起來,總結出一個普遍現(xiàn)象: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那一輩,大多比上一輩和下一輩都要矮,說明這不是基因問題,而是營養(yǎng)不良所致。
現(xiàn)在很多人不知道,那時農村學校每年要多放兩個假期——麥假和秋假,一次十天到半月左右,幫助家里收割莊稼。
最怵的就是割麥子,麥收時節(jié)一般在端午節(jié)前后,氣溫已經(jīng)很高了,頂著個大太陽,一人一把鐮在麥地里揮汗如雨。
那時也沒有收割機,就算有也用不起,被鋒利的鐮割到手腳是常有的事,也沒有創(chuàng)可貼,直接抓把土止血,或者弄點煙絲按住。
背上濕透的汗液,再粘上飛揚的麥芒,那滋味絕不好受,渾身刺癢,撓得皮膚通紅,有些人還過敏。
秋天收地瓜,把地瓜刨出來,再一個一個用手搖的鍘刀切成片,一片片晾在地里曬成地瓜干。
有時候遇上天氣不好,就要連夜摸黑一片片地拾地瓜干。真的是摸黑,一家一般只有一個手電筒,還不怎么舍得用。
二十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農村的生活已經(jīng)大有改觀,不至于吃不飽,種田也有各種小型機械了。
你穿這樣的衣服干活試試
然而,一家?guī)桩€地忙活一年能收入多少?日不出即作,日落也不一定息,除去各種成本,拼死拼活也賺不到一萬塊。
以前還能散養(yǎng)點豬呀羊呀的添點收入,可自從環(huán)bao風暴以后,這一塊收入也沒有了。
若不出去打點工,拿什么養(yǎng)活孩子、贍養(yǎng)老人?喝西北風嗎?前段時間,不是某養(yǎng)生機構要大家喝風辟谷么?
出去打工,勢必要把年幼的孩子丟給家里的老人看管,又將造成大量留守兒童的問題。
是進也難,退也難。假如易地而處,你會做出如何選擇?
而且,至今在西部不少偏遠地區(qū),好多留守兒童連飯也吃不飽,一天只能吃上兩頓飯。
我們吃膩了的方便面,她們那種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實在不忍再看。
所以,李子柒式的田園生活看上去很美,卻不是普通人能過的。只能說跟電影一樣,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有些吃瓜不樂意了,老資就是喜歡支持李子柒,老資也要過她那樣的生活,老資也要像她那樣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輸出。
說到這兒我不厚道地笑了,你特么倒是上個油X試試。
農民生存真的不易,如果有人能多拍拍真實的農村,試著改善他們的貧困面貌,那才是善莫大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