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百年,風云際會,盡在其中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了解的春秋史
【春秋風云】第 29 篇文章
周昭王的南下事業(yè),主要可以分為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南下,遇到了一種犀牛,于是便撤了回來。有可能是楚人用犀牛部隊作戰(zhàn)。
第二次,周昭王召集了更多的人,南下,結果遭遇了惡劣的天氣,被楚人打得大敗而歸。
第三次,周昭王征集了更多的人馬,決定一雪前恥,結果全軍覆沒,就連自己也沒有回來。周人忌諱此事,覺得太丟面子了,于是用了一種非常委婉地手法記錄了此事“南巡不返”。
又過了大概半個世紀,熊渠進一步擴展領土,將勢力推到了漢江平原。這位國君本人也非常善射,力大無比。有一次,他晚上出門,估計是沒看清前方有什么,就覺得是一只老虎,于是拉弓搭箭,射了出去,箭頭沒入了石頭中。
當時的周夷王眼看南方很多領土都被楚國吞并了,于是派使者前去責問。誰料,熊渠卻回道:“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span>
意思也是非常直白,老子就是蠻夷,不和你們一起玩。老子就是沒素質,你能拿我怎么滴。
當時的周王室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熊渠才敢放出如此狠話。
西周使者走后,熊渠再接再厲,連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這也是第一次楚國僭越爵位,自封王爵。
而且他不封自己為王,而是封兒子為王,一封封三個,頗有一絲“我是你爸爸”的氣勢。
周夷王之后,是周厲王,此人非常暴虐,熊渠見好就收,將三個兒子的王號取消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楚人也有聰明的地方,知道什么時候該硬,什么時候該軟。
到了春秋時期,就在鄭伯為克段于鄢而準備的時候,楚國決定走向中原。
當時的楚國國君是熊通,他和鄭莊公一樣,也是能忍的主,眼睜睜看著鄭伯克段、衛(wèi)國弒君、魯國弒君與宋國弒君,沒有放出一點聲音,而是站在一旁冷冷觀望,給中原各國帶來了一股無形的壓力。
魯桓公二年,當時的周桓王還沒興兵伐鄭。鄭國與蔡國就見了一面,前來商討未來可能的危機,因為他們都在空氣中嗅到了熊的味道。
四年后,楚武王熊通終于動手了,他決定先拿隨國開刀。
隨國,姬姓諸侯國,侯爵,是漢江一帶的姬姓之首。
楚武王將楚軍拉到了瑕地,雖然楚國一直被認為是南蠻,但人家好歹一直密切關注中原動態(tài),掌握了不少禮儀。在開打之前,他先是派人去隨國表示可以先談談,畢竟人家是姬姓諸侯國,與其他沒爹沒媽的孩子不一樣。隨國派出了少師前來。楚國大臣斗伯比深吸一口氣,說:“恐怕接下來難了呀,這些困難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此前,我們積極擴軍,訓練士卒,靠拳頭說話。如果漢江一帶的諸侯懼怕我們,那他們就會聯(lián)合起來,會對我們不利。隨國的少師驕傲自大,我們不如將井水藏起來,只給他看我們的疲軟,他一旦自大起來,必然會拋棄其他小國,這樣對我們有利?!?/span>
楚武王聽從了他的建議,故意將一些老弱病殘,缺胳膊少腿的人拉到了陣前。
少師在還沒來到楚軍營地前,是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一旦來到了營地,就立馬變了模樣,一副居高在下,看誰都是垃圾的態(tài)勢。看著他得意洋洋地回去后,楚武王暗自笑了。
然而,另一位大臣熊率且比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隨國不是只有少師一人,還有一位賢才季梁,他肯定能看出我們的詭計。
斗伯比卻堅持認為,隨侯肯定會聽少師的意見。
少師回去后,就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了隨侯,并表現(xiàn)出了一副強硬的態(tài)勢,認為楚國人沒什么好怕的,都是一群殘疾人戰(zhàn)隊。季梁在一旁聽得清清楚楚,發(fā)現(xiàn)這里面肯定有文章。就在國君剛要同意少師的建議后,季梁斗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隨國國君仔細想了想,也不無這種被欺騙的可能。況且這么多年,楚國是名副其實的村霸,是眾所皆知的事情。
于是,隨侯決定修建城池,以抵御楚國隨時的入侵。
楚人見到隨國如此,便也不敢貿然進攻。楚武王想了很久,又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派人告訴隨國國君,自己眼看周天子式微,諸侯們離心離德,甚為不忍心。他也有一支不成氣候的軍隊,想和中原的諸侯一起玩一玩,想?yún)⑴c到中原的政事。因此希望隨侯能到天子面前美言幾句,讓天子提升一下楚人的爵位。
隨侯不敢拒絕楚武王的這一要求,于是跑了一趟洛邑。當時的周桓王于一年前剛剛被射了一箭,估計還在生悶氣,聽聞了隨侯的來意后,更是生氣。要知道,爵位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升的,況且這幾年,就聽到楚國在南方四處攻占小國,也沒見他為這個公司做過什么貢獻。本來有一個鄭莊公就已經(jīng)讓周桓王難受的了,如今又冒出了一個楚武王,若是答應了他,以后自己還怎么在天下諸侯們面前混?
周桓王斷然拒絕。
實際上,這早已在楚武王的意料之中,畢竟自己要求升職加薪,語氣卻那么傲慢。原文如此“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意思也非常直白。老子就是沒素質,老子有軍隊,要來摻和中原的政事,還請領導批給我一個名號。
得知結果后,楚武王大怒,一副受害者的模樣,說:“我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老師,我的另一個祖先,盡心輔佐周王,卻只得了個子爵的封號,被封在了楚地。四周蠻夷都順從我們楚國,我們?yōu)檫@個天下盡心盡力,而周天子竟然不提升一下我的爵位。算了!他不提升,我自己升!”
于是,熊通自封為王,自此之后,楚國的國君都是王,只不過這個王號是自己封的,并沒有獲得大家的認可,因此中原史書中依舊稱其為“楚子”。
平心而論,楚國對中國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整合了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南方,將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吸納到中原文化圈。很難想象,要是沒有楚國,以后的衣冠南渡,以后的永嘉南渡,可能都不知道要去哪里。
春秋初年,楚國被中原排斥在外,但到了戰(zhàn)國時期,楚國已然成了中原文化的一份子。甚至就連秦國,也成了一份子。盡管山東六國看秦國就像看一個異類,但那多少還摻雜著打不過的氣憤。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臘神話】
▲ 【文明之初】
▲ 【光榮希臘】
▲ 【偉大羅馬】
▲ 【基督世界】
▲ 【征戰(zhàn)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藝復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