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在《平凡的世界》曾寫道:“無論精神多么獨立的人,感情上總是在尋找一種依附,尋找一種歸宿?!?/p>
而這種情感上的依附和歸宿,正是現(xiàn)代心理學上講的“歸屬感”。
一個尋得了這種“歸屬感”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健康而豐盈的。
而一個沒有得到這種愛的歸屬感或者面臨喪失這種歸屬感危機的人,他的內(nèi)心是患得患失、極不安穩(wěn)的。
所謂“七年之癢”、所謂“色衰而愛弛”,每一個人到中年的女人都面臨著一種歸屬感喪失的恐懼和憂慮。
這是人的本能,然而所謂一切存在皆是自然合理,并不是鼓勵中年女人大肆沉浸在恐慌中度日。
而是讓我們正確認識自身的局限,從本質(zhì)出發(fā)、用理性思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從容優(yōu)雅。
01)、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墨菲定律,是說,你越是擔心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那么這件事情就越是容易發(fā)生。簡單地說就是,怕什么來什么。
在感情里,倘若一個女人總是疑神疑鬼,喜歡不斷地去試探自己的男人是否變心,長此以往,丈夫可能就真的按照自己預(yù)設(shè)的方向發(fā)展——變得不愛自己了。
朋友小文就是這樣的人,差點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婚姻。
當時在同齡人里,小文算是晚婚的,和丈夫愛情長跑六年,在三十歲那年終于修成正果。
可是,婚前嬌俏可人、善解人意的小文在婚后仿佛變了一個人,特別是近幾年有了孩子之后。
丈夫辛苦打拼十幾年,面臨著職位的升遷和調(diào)動,常常焦頭爛額。
可小文非但不體諒丈夫的辛勞,反而越發(fā)要“掌控”丈夫的行蹤,出差晚歸都要提前寫請假條……
這讓小文的丈夫本就疲憊的心更加煩躁和焦慮。
很容易預(yù)想到,照此發(fā)展下去,即便丈夫沒有變心,小文也會慢慢地失去丈夫的愛,這段婚姻最終也只能走向凋零。
所以,很多東西并不是你害怕、你執(zhí)著,就可以不用發(fā)生、不必面對的;相反,你越是在意,就越是容易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01)、我們不得不承認,人性中總有一些難以擺脫掉的“劣根性”。
比如,唾手可得的總是不容易被珍惜,而得不到的“白月光”“朱砂痣”卻總是在騷動著。
所以我常常覺得,真正懂得或者稍微看透人性的女人更擅長經(jīng)營一段愛情,因為她們知道有時候冷漠更是另一種別樣的“熱情”。
這種“熱情”,是進退有度中的新鮮感和危機感,更是女人試探性的“冷漠”和“決絕”下,所激發(fā)出的一個男人的征服欲和占有欲。
02)、朋友小文顯然不懂這種愛到極致之后、甜蜜褪去之后的“冷漠”中所潛藏的“熱情”。
總是抱怨丈夫不如從前呵護自己、不如自己對這個家用心,卻忘了每個人、特別是男人,對待生活、感情、甚至對一個人,都是有倦怠期的。
當我們欣賞一朵花卻距離太近的時候,就難以將此花的美看的完全真切、甚至會失真。
同理,感情中也是一樣,心理上越靠近,就越容易失去保護。距離,其實是安全的屏障。
聰明的女人的做法是,在婚姻愛情家庭之外,保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樂園,在男人身上的心思張弛有度,不過分熱情黏膩、亦不過分冷淡疏遠。
正如我們栽植一株花兒,需要時時為它澆水施肥驅(qū)蟲,卻大可不必片刻不離、等待花兒的每一寸生長開放。
01)、“虛弱歸于膚淺”,中年女人害怕被拋棄的本質(zhì)是什么?究到深處,不過因為是長久以來將自身的價值依附在另一個人身上、一旦抽離無處立身立心的緣故。
于是我們應(yīng)該懂得,一個人應(yīng)該先成為他自己、并且懂得愛自己,然后才有氣力和資本投入到一段感情中、去愛另一個人。
好在小文后來懂得了這一點,不再一門心思想著怎樣把丈夫時時拴在自己身邊。
而是開始重新回歸自己的工作崗位、拾起自己愛讀的書和積灰多年的吉他。
并且尋找機會和丈夫坦誠地說了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皆是因為從小父親就是在母親松散的“看管”下漸漸遠離家庭,在外面有了其他喜歡的女人!
所以在經(jīng)營自己的婚姻、管教自己的丈夫的時候才會這般敏感極端。
02)、丈夫也十分體諒她,并且也不似從前那般為了逃避而把公司當家了,越發(fā)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家庭上、特別是對小文也更加呵護疼愛了。
“沒有慈悲和承擔的感情,走不了遠路?!蔽覀兪紫纫饶軌蜇撠熥约旱娜松庞心芰土硪粋€人走到一起、承擔一段感情或婚姻。
而當你開始專注自我的實現(xiàn),無論是“色衰”還是歸于平淡的“愛弛”,都已經(jīng)無所謂被誰拋棄抑或者失去誰。
因為那時你會更通透:凡需要費盡心思放棄自我來成全的東西,皆不屬于我。
總之,人生來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面對著死亡生存下去。而比起生命的終結(jié),衰老不過是前奏。
當你妄圖修復(fù)自己以留住什么的時候,有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存在著一種無需修復(fù)的“完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