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無小事,他們衣食住行都需要媽媽的精心呵護。除了一些必需的生理需求,孩子的心理問題一樣需要引起重視。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心理處于放松戒備的狀態(tài),那個經常陪他睡覺的人,將會影響他的行為。小時候孩子和媽媽睡,和爸爸睡,還是和奶奶睡,會有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在孩子3歲以后,有了獨立的行為意識后,會變得很明顯。
1、和媽媽睡
孩子的安全感大都來自于媽媽,從小在母愛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里更加健全,在未來的生活里也會充滿底氣和自信。媽媽和孩子的相處不僅僅局限于在白天,在晚上會更加重要。而且現在的媽媽們,一般都會有自己的工作,白天孩子上幼兒園,大人上班,一整天都見不到面,晚上要是再分開睡,母子之間的感情將無法建立。時間久了,孩子會和媽媽逐漸生疏,變得敏感,缺愛。
媽媽們不要只顧著工作,就算是白天再忙,晚上也要堅持和孩子一起睡,睡前堅持跟孩子談談心,說說話,這樣不僅能拉近彼此的感情,也能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走近孩子的生活。
2.和爸爸睡覺
媽媽在給孩子關愛上是不可替代的,可爸爸在家庭教育上的作用也不能忽視。爸爸的男子氣概能給孩子安全感和自豪感,有爸爸參與的童年會讓孩子的人格更加完善,性格更加灑脫。不過等孩子3歲以后,就要考慮性別問題了,女孩子在3歲以后就不能和爸爸睡在一起了,男孩也盡量也要考慮和大人分床睡。
3.和奶奶睡
有的父母比較忙,經常忙到很晚,所以孩子就交給爺爺奶奶帶。其實這樣也并不是不可以,現在老人對孩子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他們的愛也不比爸爸媽媽少。但是孩子畢竟是為了父母而來的,在晚上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爸爸媽媽都不在,長此以往,難免會影響親子關系,導致孩子排斥和父母接觸;孩子在3歲孩子之前,是安全感形成的時期,奶奶的性格,睡眠習慣等都會阻礙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影響未來性格的形成。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