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歷史淵遠流長的文化古國,我國擁有著一套相當完備的歷史禮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于是在我國實行了數(shù)千年的喪葬禮儀,在世界上的所有國家中,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國這樣認真的對待死者的后事。
我國的喪葬禮儀因為地域不同而頗有差異,其中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有的死者都會被實行土葬。尸體完好無損的進入棺材后重歸大地,真真正正的入土為安。
但是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人們死后不再能夠像以前那樣入土為安,而是要被送到殯儀館燒成灰燼才能夠下葬,對于這個制度,北大教授吳飛直言這是把人當做垃圾,事實上,這話也不無道理。
我國是一個信奉孝道的國家,這不僅僅是指子女對父母的孝順,還是指后輩對先輩的崇敬,為了表示自己對先人的尊敬,古代人研究出了一套相當完整的喪葬制度,他們在前輩死后會為其舉行隆重的葬禮,讓他們?nèi)胪翞榘病?/p>
這就是在我國流行了數(shù)千年的“土葬”,其實在社會早期的時候,許多國家也實行過火葬,水葬,但是隨著天下的一統(tǒng),土葬成了喪葬制度中的潮流,將其他喪葬方式擠出了歷史的舞臺。
在這么多喪葬方式中,只有土葬脫穎而出,并流傳了上千年,這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人“萬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是萬物中一物”的認知,也就是說在中國人眼里,這天下的一切都是由土中生長而來。
包括人們所需要的衣食,都是土地的賜予,所以在人死后,他們要將身體進行土葬,化作肥料滋潤養(yǎng)育自己的大地。
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人死后并不會真正的消失,而是化作靈魂游蕩在世間,在這樣的認知下,人們自然就產(chǎn)生了“事死如事生”的想法。
所以在人死后,子孫后代不僅會為其陪葬大量的生活用品,還會用土葬保留他們完整的身體,好讓他們的靈魂有所依托,不至于淪為孤魂野鬼。
更重要的是,土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一個人生前的痕跡,讓子孫后代得以有一個寄托哀思的地方,所以我國的祭祀文化也相當流行。
在特定的節(jié)日或者是死者的生死之期,后人們都會來到先祖墳前,接近他們生前的身體,從而得到歸屬感和安定感。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進入了現(xiàn)代社會,土葬也淪為了封建社會所遺留下的糟粕,漸漸地消失在了時光洪流之中,但事實上,這是一種極為不智的做法,火葬沒有一點對生命的敬畏,簡直就是把人當做了垃圾。
火葬一開始的時候只不過是個權(quán)宜之計,因為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損失了大量的人口,國內(nèi)處處尸橫遍野,為了防止尸體腐爛帶來瘟疫,人們只能盡快的處理掉這些尸體,因為土葬的禮儀實在太過繁瑣,所以火葬應(yīng)時而生。
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內(nèi)又恢復(fù)了平靜,火葬非但沒有消失,還代替土葬成為了社會主流,國家?guī)ь^呼吁百姓們?yōu)樗廊サ挠H屬進行火葬,甚至還出行了《殯葬管理條例》,明文規(guī)定在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人們不得進行土葬。
這主要是因為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人口數(shù)量進行了多次的大爆發(fā),所以就造成了一些地區(qū)人多地少的困狀。
土葬往往要占據(jù)相當?shù)耐恋刭Y源,人們出于尊敬,大多不會在墳?zāi)垢浇M行農(nóng)業(yè)或是商業(yè)活動,這就讓本就緊張的土地狀況雪上加霜。
而且如今房地產(chǎn)事業(yè)極為發(fā)達,開發(fā)商經(jīng)常會對一些地區(qū)進行拆遷改造,這些地區(qū)最讓他們頭痛的不是釘子戶,而是土葬的墳?zāi)埂?/p>
釘子戶的話或許可以利誘,先人的墳?zāi)箙s是不能夠輕易挪動的,因為其中的遺體很可能在挪動中受到損傷,如果換成火葬的話,那自然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說一千道一萬,火葬代替土葬的原因還是利益需要,可這份利益對于希望親人能夠回歸大地懷抱的中國人來說,實在是太過沉重了。
除了牽扯到利益之外,火葬代替土葬最大的壞處還是其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情感,要知道在中國古代有一個詞叫“挫骨揚灰”,這往往是只有罪大惡極之人才會受到的最嚴重的刑罰。
尸體化為灰燼,就代表著死者生前的一切都隨之消散在世間,再也沒有任何痕跡。可如今火葬的興起,卻讓挫骨揚灰成了每一個人死后的必經(jīng)之路。
死者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拖進烈火焚燒的焚化爐,說不定還會因為神經(jīng)反應(yīng)而產(chǎn)生一種掙扎扭動的假象,這樣的景象讓死者的親人情何以堪啊?
實行土葬的死者下葬的時候,尸體都會被妥善地安置在棺材之中,根本不會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之下,這樣的葬禮也會顯得格外私密和肅穆,在最大限度上保證了死者的隱私,也照顧了死者家人的情緒。
可是火葬的產(chǎn)物就是一個小小的骨灰盒,任誰都能來看一眼。骨灰盒中往往只是部分骨灰,一個人死后至少能燒出十幾斤的骨灰。
可骨灰盒那么小小的一個,根本就不可能容納所有的骨灰,所以其他的骨灰都會通過各種途徑被處理掉,因此人們后期祭祀的自然也不是完整的親人。
更糟糕的是,曾經(jīng)的土葬讓死者得以獨享一片獨立的墳?zāi)?,后人在祭祀的時候也能找到歸處,盡情地向死者表達自己的哀思。
但是隨著火葬文化的興起,大型公墓也應(yīng)運而生,人們再去祭祀先人的時候,身旁還有著成千上百毫不相識的陌生人的墳?zāi)?,這難道不可笑嗎?
可能也有人會說,上墳只不過是個形式,沒必要這么硬摳細節(jié),但事實上,祭祀先人的儀式不僅寄托了后人對先人的哀思,還讓他們了解到家族的歷史,從而產(chǎn)生一種責(zé)任感,這是火葬所不能帶來的。
在如今的社會,火葬已經(jīng)成了殯葬制度的主體,人們活著的時候要為生活拼盡全力,死后也得化為灰燼,盡量地節(jié)省土地資源,這雖然有其時代原因,但對于信奉入土為安的中國人來說,這是多么的可悲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