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急性腰扭傷多因劇烈轉動軀體,腰部肌肉用力失調所致。損傷常發(fā)生于骶棘肌及腰背筋膜附著部。其臨床特征為上述動作后卒感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咳嗽、深呼吸等加重,腰部可有明顯壓痛點。癥狀于扭傷后數(shù)小時至數(shù)日內加重。 急性腰扭傷是針灸治療最為有效的病癥之一。現(xiàn)代最早報道見于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半個多世來已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jīng)驗。近二十年來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有幾個特點,其一是,各種穴位刺激法的廣泛應用,除傳統(tǒng)的刺灸拔罐外,耳針、電針、穴位激光針灸、火針、穴位微波針灸等幾乎都用于治療本病,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其二,在大量病例的對比觀察基礎上,一方面是發(fā)現(xiàn)了不少有效穴位,一方面則對有效穴位和配方進一步篩選。最近有人分析驗證,發(fā)現(xiàn)損傷在足太陽經(jīng)的以后溪療效最好;傷在督脈,水溝效果明顯;傷在足太陽和足少陽的,取腰痛穴最理想[1]。另外,強調針灸同時配合自身運動,取同樣的穴位,配合自身運動者療效明顯高于不配合者[2]。以上這些,都使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的效果不斷提高。 有關針剌機理的研究文章不多,有必要進一步加強。 |
【病因病機】 |
|
【辯證分型】 |
【治療】 |
(一) 體針(之一) 1.取穴 主穴:水溝(或左右旁開1cm處)、后溪(或睛明)、腰痛穴、天柱、手三里、扭傷穴。 配穴:命門、陽關、大腸俞、合谷。 腰痛穴位置:手背,指總伸肌腱兩側,腕背橫紋下1寸處,一手兩穴。 扭傷穴位置:陽池與曲池穴連線上1/4與下3/4交界處。 2.治法 一般僅取1個主穴,效果不理想時加配穴。主穴均按損傷部位選穴。腰脊正中損傷:水溝,直刺1分~2分,反覆捻轉,持續(xù)2分鐘;或水溝旁開1cm處,左手拇、食指將患者上唇捏住,右手以2寸毫針,從左側進針,對側出針,來回拉動強刺激5秒~10秒。在上述針刺同時,醫(yī)者站于患者身后,緊扶患者腰腹交界處(章門、京門穴附近),幫助其活動腰部20次,如前俯后仰,左右旋轉等。腰軟組織損傷(面積較小者):后溪,取對側或痛側,往合谷方向進針,亦可由合谷透至后溪,深刺1寸~1.5寸,大幅度捻轉提插,強刺激2分鐘;或睛明,取痛側,針入0.5寸~1.0寸(宜緩慢進針,防止損及血管),得氣后輕輕捻轉,不可提插搗針。同時,亦如上法活動其腰部。腰軟組織損傷(面積較大,痛引脅肋者):腰痛穴,取對側,兩針均向掌心斜刺,深0.8寸~1.0寸,得氣后,大幅度捻轉提插,強刺激2分鐘。并按上法活動其腰部。天柱穴,用于腰軟組織損傷(不論面積大?。?。囑病人端坐,兩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扶按桌面,腰部放松,以30號1寸毫針,垂直快速剌入雙側天柱,將針先由淺層快速捻轉插向深部,再從深層慢速捻轉提到淺層,反復緊按慢提數(shù)秒鐘,使患者頸部有下行的酸脹沉重感,與此同時,囑患者活動腰部。手三里針法,患者先坐位,兩側肘關節(jié)屈曲成直角,一側前臂在上,另一側在下。常規(guī)消毒,用1.5寸毫針刺入穴內,運用強刺激手法,使局部產(chǎn)生強烈酸、脹、麻得氣感后,令患者持平雙手,緩慢起立。醫(yī)生面對患者,教其進行腰部的醫(yī)療練功。先俯仰、左右側屈,而后左、右跨步、挺腰。旋腰,最后進行臀部旋轉、下蹲運動。疼痛明顯的動作應重復多做,醫(yī)者在每隔5分鐘給予手三里強刺激手法。腰痛消失,活動度恢復后,拔出毫針。囑患者避免負重彎腰,并且在針后2小時內繼續(xù)站立。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扭傷穴適用于各種急性腰扭傷,交叉取穴,左側腰痛取右側,右側腰痛取左側,兩側或正中腰痛取雙側。患者取坐位,稍屈肘,半握拳,掌心向內,以28號1.5寸~2寸的毫針快速進針1寸~1.5寸,得氣后行瀉法1分鐘~2分鐘,并囑患者活動腰部。上述方法均留針15分鐘,其間運針1~2次。 如尚有余痛或疼痛減輕不明顯,深刺大腸俞,激發(fā)針感放射至足根,命門、陽關及腰部壓痛最明顯處,針后加拔罐。 3.療效 療效評定標準:(1)痊愈:疼痛消失,運動正常,能參加工作;(2)顯效:疼痛基本消失,運動正常,偶有輕度疼痛;(3)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 共治2238例,結果有效率為98.3%~100%,治愈率達到59.4~90.0% [1,2,15,17~19]。 (二) 體針(之二) 1.取穴 主穴:委中、阿是穴。 配穴:華佗夾脊、腎俞、志室、腰眼。 阿是穴位置:腰背部壓痛點在腹部之對應處即是。如壓痛點在督脈,即在任脈與痛點對應處取穴。 2.治法 先囑患者俯臥硬板床上,雙手置于頭上部,術者雙右手拇、食指,在腰骶椎間及兩側腰肌逐一按壓,查出壓痛點。脊正中損傷:醫(yī)者用右手掌根放于壓痛點處,左手迭于右手光背上,輕輕按揉,乘患者呼氣時,用力猛按一至三下。然后先針委中,深刺至1.5寸,捻轉提插使針感傳至足;繼針華佗夾脊(取痛點二側之夾脊穴)和阿是穴,均瀉法不留針。腰軟組織損傷:委中,針法同上;阿是穴,施瀉法;酌選配穴,深刺,平補平瀉。亦不留針。每日1次。 3.療效 共治療701例(內含部分其他原因的腰痛癥),總有效率為95%~100%[3,4]。 (三) 頭針 1.取穴 主穴:枕上正中線,枕上旁線。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腰部壓痛點(下同)。 2.治法 上述穴位均取。先針主穴,用28~30號1.5寸長之毫針。正中腰痛以枕上正中線為主,兩側腰痛以枕上旁線為主,交叉取穴。針向下斜刺1寸左右,深度以達到帽狀腱膜為主度,并要求產(chǎn)生一定針感(多為酸、痛、脹),然后持續(xù)捻針2分鐘~3分鐘,捻轉頻率控制在100次/分鐘~150次/分鐘之間,捻轉角度控制在360°~720°之間。同時令病人作腰部前屈、后伸、左右側彎及旋轉運動,留針20分鐘~30分鐘。如癥狀未完全緩解,可再捻針2分鐘~3分鐘。并在阿是穴針刺,得氣后提插捻轉2分鐘,使出現(xiàn)較強烈的針感,不留針或留針10分鐘。為鞏固療效,頭針可留1小時~2小時,或讓病人帶回家中自行取出。 3.療效 以上法共治75例(包括70例急性腰扭傷,5例腰椎間盤突出),結果痊愈48例,顯效27例,總有效率為100%[5]。 (四) 拔罐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委中、養(yǎng)老。 2.治法 阿是穴必取,施拔罐法??煞秩ǎ?/div> 一為針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在阿是穴直刺進針,得氣后,再在其四周進針數(shù)枚,待得氣后,將針緩緩拔出,僅留中心一針,采用架火法(即在針尾置一沾有95%酒精的棉團點燃),或用真空拔罐器抽氣吸拔。留罐15分鐘~20分鐘。每日一次,4次為一療程。 二為拔罐法:在阿是穴及其附近,以閃火法吸拔2~3個,留罐30分鐘,直至局部出現(xiàn)瘀斑。取罐后,在該部位用手掌面由輕重輕手法按摩數(shù)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不計療程。 三為刺絡拔罐法,其治法為:醫(yī)者首先在壓痛最明顯之阿是穴,用手掌按壓推揉片刻,使周圍之絡脈怒張。消毒后,用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使之出血2ml~5ml,即以投火法將罐具吸附其上,留罐10分鐘~1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xiàn)紅暈。起罐后以藥艾條施溫和灸5分鐘~7分鐘。隔日一次,不計療程。 配穴每次取1穴,養(yǎng)老穴提插捻轉強刺激不留針;委中穴以三棱針點刺出血6~8滴。一般須配合拔罐法。 3.療效 共治急性腰扭傷患者275例,其總有效率在95%~100%之間[9~11]。 (五) 指針加艾灸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2.治法 以拇指腹按壓阿是穴,由輕漸重,患部有酸脹得氣感后持續(xù)1分鐘~2分鐘,并緩慢放松,反復5~7次后施以插法,亦由輕到重,得氣后持續(xù)0.5分鐘~1分鐘并緩慢放松,配合指揉法。然后施隔姜灸4壯~6壯,灸畢于局部回旋揉動片刻。每日1~2次。 3.療效 共治166例,痊愈88例,顯效7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5.8%[12]。 (六) 耳針 1.取穴 主穴:腰痛點、阿是穴。 配穴:腰骶椎、神門、腎、交感、內分泌。 腰痛點位置:在對耳輪上腳與對耳輪下腳起始部的突起下方處。 阿是穴位置:對耳輪正中壓痛點。 2.治法 兩側腰痛取雙耳,一側腰痛取同側耳。主穴取1穴以0.5寸~1寸28號毫針進針后迅速捻轉,患部有酸脹、燒灼感時活動腰部,20分鐘~30分鐘后起針,間隔10分鐘行針1次。余穴用王不留行籽敷貼,囑患者每日按壓3~4次,每次每穴按壓5~6下,隔日換藥1次。 3.療效 以上法共治105例,結果痊愈41例,顯效22例,有效2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6.12%[13,14]。 (七) 腕踝針 1.取穴 主穴:踝上6區(qū)、5區(qū)。 踝上6區(qū)位置:踝關節(jié)上3寸,跟腱外側。 踝上5區(qū)位置:相當于絕骨穴。 2.治法 腰部正中扭傷取6區(qū),兩側扭傷取5區(qū)。單側痛針一側穴,雙側痛針兩側穴。以1.5寸30號毫針,速刺進皮后將針放平,緊貼皮膚表面向上進針,以患者不感到酸、麻、脹、痛感為度,否則為進針過深,應退出重針。針深1寸,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囑患者活動腰部。 3.療效 以本法共治135例,結果痊愈117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9.3%[6~8]。 (八) 鼻針 1. 取穴 主穴:腰三點。 腰三點穴位置:共三點,鼻骨下端中央一點,鼻翼上方左右各一點。 2. 治法 令患者取坐位,常規(guī)消毒后,以0.5寸毫針垂直刺入鼻部各穴,進針深度以不穿透鼻骨為度,運用中等刺激手法,得氣后留針15mm~30mm,每5分鐘行針1次。留針期間,令患者活動腰部,尤其要反復朝受限方向活動。每日1次,以愈為度。 3.療效 共治300例,痊愈259例,有效30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96.3%[16]。 (九) 其他措施 1.急性應臥硬板床休息,局部宜用熱敷。 2.急性癥狀緩解而有殘余疼痛,除可繼續(xù)針灸治療外,尚應鍛煉腰背肌及配合按摩、理療等。 |
【古案選介/名家驗案】 |
醫(yī)案一 于××,男,40歲,工人。1986年9月3日就診。 主訴:腰部劇痛3天。 病史:素患風濕性腰痛,3天前因打水扭傷腰部,疼痛劇烈,俯仰活動受限。曾在衛(wèi)生所針灸、按摩、服活血止痛藥無效而來診。 檢查:腰部強直,局部無紅腫。命門壓病反應陽性,膀胱經(jīng)承山穴過敏壓痛反應(+)。 診斷:急性腰扭傷。 治則: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 取穴:命門、承山(雙)。 治法:命門,艾條懸灸以紅暈舒適為度。承山,針刺,每5分鐘一進三退提插捻轉1次,留針30分鐘。 針灸1次后腰痛緩解,活動自如。復診時仍有壓痛反應,命門置皮內針,雙刺承山。三診時反應減弱,針刺治療同前。四診時反應消失而愈。隨訪2個月,未見腰痛。 (王品山醫(yī)案) 醫(yī)案二 孫××,男,51歲,干部。1976年7月15日初診。 主訴:腰痛3天。 病史:患者3天前,因打羽毛球,不慎將腰扭傷,疼痛難忍,不能彎腰曲背,呈直立挺腰行走,也不能自行穿、脫鞋襪,咳嗽時疼痛加劇,由其夫人扶侍而來。 檢查:命門穴周圍有明顯壓痛,不能前后仰俯、左右側彎、下蹲,咳嗽痛甚。外科會診,未見器質性改變。舌淡,苔薄白,脈弦。 診斷:急性腰扭傷。 治則:通經(jīng)活絡,散瘀止痛。 取穴:水溝、啞門。 治法:上穴均以速刺進針,刺3分~5分深,施以同步捻轉、雀啄術,并囑患者活動腰部,活動范圍由小到大,切勿用力過猛。 行針1分鐘后,疼痛減輕一半,休息片刻,又依法行針2次,留針30分鐘,痛除病愈,腰部活動自如。 (呂景山醫(yī)案) |
聯(lián)系客服